水韵特色构建下的城市治理研究
——以江苏省泗洪县为例

2020-11-27 02:15苏秋云相西如张梦玥
园林 2020年11期
关键词:城市形态泗洪水韵

苏秋云 相西如* 张梦玥

城市水系是城市中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对城市的经济、生活、环境等方面影响深远。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体制的改革也使得由绿地、水系与湿地组成的蓝绿空间的系统规划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文章从水系对城市的作用因素出发,通过文献查阅与归纳演绎,从城市形态、城市环境、城市风貌、城市人文4个角度,研究水系对城市形成及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江苏省泗洪县水系特色,从城市形态、环境、人文风貌3大角度,分析泗洪水资源利用潜力,以泗洪城市水韵构建为目的,提出揽湖入城、制定特色生态水系治理、融合“水脉—绿脉—文脉”等的城市治理建议。

蓝绿空间;水韵构建;城市治理

当前城市蓝绿空间的生态、景观、社会等效益受到广泛关注,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改革,水系作为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审查要点,其科学合理的规划成为当前城市建设者不得不深入思考的问题。水系深刻影响着人居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促进城市不断演进的复杂系统中最重要的自然要素,影响着城市的空间格局、生活风貌、景观环境、文化意向等,造就独一无二的城市风情,即城市“水韵”。城市中的水系空间是城市最具特色的“第二自然”,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水系空间,增加城市特色风情,改善城市游憩、景观、生态、文化等环境,是当前城市水系建设不得不深入思考的问题[1]。文章以“水韵”为研究要点,结合水网城市泗洪提出的“如何进行水韵特色构建以及以此为带动进行城市治理”的问题与研究契机,从城市形态、环境、风貌、人文4大角度进行水韵特色构建下的城市治理策略研究。

1. 城市对水的需求关系演变图(源自网络)

1 城市对水的需求关系演变

古代对于水的利用,最初是“用水”,即修井开渠、防范水患,以供基本生活之需[2]。在满足生活需求的同时,对水的利用扩展至交通水运和军事护卫等方面。水运交通在古代商品流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谓“南船北马”,水网密布的南方地区更是藉由水运,为沿岸城市积累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同时水是天然的屏障,在战事频繁的古代社会,常被用于城池护卫,例如人工挖凿的护城河,环绕整座城池、皇宫、寺院等,作为护城屏障,具有防御作用。与此同时,物质生活富足的人们开始“赏水”,古代文人墨客多爱游历山川,即使布衣平民也多爱踏青赏红,并以自然山水为追求,在宫苑园林中再创“自然”,把栖居空间与周围的山水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寻求一种人居与四方山水空间的理想秩序[3]。城市演进与住宅选址中的“临水建城”“泽水而居”充分体现了人类自然的亲水天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较古代社会而言,快速的城镇化发展使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发生改变,而水系对城市的影响也愈加深刻。在新的时代格局下,城市水系运输、防卫等功能逐渐减弱,但其社会、生态等调节能力成为当前城市治理的重要诉求[4]。城市由于大面积的硬质建设,自身渗水、持水性能较差,较之古代社会,当前城市对水系的自然调蓄、生态平衡和气候改善等生态功能的需求日渐提高[5]。此外在钢筋水泥混凝土构成的高楼建筑中,人们更加渴望在城市山水间放松身心、寻找健康的生活方式。随着信息与交通产业的发展,城市中秀丽独特的山水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赏水、玩水、乐水,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影响着城市格局的演变(图1)。

2 水系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1 水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水具有江河湖海多种形态,深刻影响着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由于近水之便,自古以来江南地区物产丰富、商品经济发达,山清水秀又人杰地灵,以浙江杭州为代表,水系分布深刻影响着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杭州地拥钱塘江、京杭运河、西湖“三水”,钱塘江是影响杭州城市最初形成的重要水系,有“钱塘形胜,东南所无”的美称;自京杭运河开通以后城市受其影响逐渐往北发展,运河带来的经济迅猛发展,使得杭州逐渐成为南方财富累积、经济繁荣的重要城市;后期城市形态则主要围绕西湖延展,将“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城市的规划布局中[6],结合水系、绿道的整治与建设引自然山水入城,依托西湖山水,最大化地发挥其绿色生态效益。“三水”的共同作用成就了如今“诗意栖居地,天堂品质城”的杭州。

2.2 水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水通过生态平衡及自净等功能有效改善环境质量,其中有“地球之肾”美称的湿地,作为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具有极强的渗透与蓄水功能,是城市中的天然净水器和加湿器,直接影响着城市生态平衡的调节。以湿地面积占市域面积34.6%的吴江为例,吴江境内河渠纵横交叉、湖荡星罗棋布,既有利于船运与灌溉,又有利于城市水生态环境的调节。湿地生境培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成就吴江“鱼米之乡”的美誉,与名副其实的水乡泽国城市环境,其湿地生态基础条件即使是在水资源极为丰富的江苏也可谓首屈一指。在此基础上,吴江转变以往将湿地作为城市附属的传统保护和建设模式,将吴江城市作为太湖水网湿地中的一座浮岛来看待,由单纯的“湿地公园”样板式建设转换发展思路,将整个城市视为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湿地城市”的模式进行系统性建设,以市域为着眼点进行大生态空间保障,针对城区内水系特征及河道现状主要输水路径,将城市的河流水系作为一个整体,紧密结合城市河流湿地修复与生态城市建设,形成城市湿地系统规划,营造环境优美的城市水生态环境系统[7]。

2.3 水对城市风貌的影响

水是城市风貌的第一感知,更是城市风韵和灵气之所在,城市风貌的形成与展现常常与水系脉络紧密相连,尤以城内水网密布、拥有“水陆双棋盘”街道布设格局的苏州为最。苏州城内河道纵横、湖泊众多,房屋临水而建,形成了“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的姑苏风貌。近年来,随着城市开发建设强度的逐渐加大,在兼顾城市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为有效保护苏州水城特色风韵,相关部门通过开放城市滨水空间、提高水网显性、规整沿河岸线建筑、有机衔接道路系统与水系空间、整合水系廊道等举措[8],保持了“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城市形态,保护了古城“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的风貌,为苏州赢得“东方水城”的美誉。水乡风情浓郁的苏州在此基础上,以古城为中心,沿城市河网水系划定城市特色风貌区,在突显山水映衬、水陆交融、城墙分隔、园林点缀的传统姑苏风貌的同时,刻画了苏州水城风貌的前景轮廓[9]。

2. 泗洪县水系分布图

2.4 水对城市人文的影响

水带来丰沛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极大地带动了区域间的交流,促进区域各色文化的形成与演化。所谓“商兴水胜,荟萃人文”,水是城市人文的重要载体,是个性化城市风韵彰显的内涵与基石[10],以中国跨越历史长河、记载无数城市故事的大运河为例。大运河是人工开凿的通航河道,承载着千百年来人们的智慧与创造。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大运河,开凿至今已有2 500多年,全长近3 200 km,具有密切区域联系、抵御外族入侵、促进文化交流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此外通过商船的穿梭贸易,运河糅融了区域间缤纷灿烂的文化,向世界输出中华文明,又将世界文明带回华夏大地,推动着沿线城市、华夏、甚至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11]。

3. 泗洪县城市形态分析图

4. 泗洪县城市形态引导图

3 泗洪县水韵特色构建下的城市治理

作为“水乡泽国”,江苏泗洪正寻求水韵特色构建下城市的治理措施。泗洪地处江苏西部,淮河中下游,位于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西岸,拥有河湖水面11万 hm2。境内分布有洪泽湖、天岗湖、香套湖等,自南向北分布有跨省、市、县流域的淮河、怀洪新河(漴潼河)、新汴河、新濉河、老濉河、徐洪河、西民便河7条,以及跨乡镇的区域性河道20多条(表1),是一座漂浮于水天之间的城市(图2)。水系是泗洪的血脉,形成泗洪生态优越、烟波浩渺、物产丰盈的水文基底,是泗洪不断焕发活力的根基。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下,泗洪始终以生态保护为基,持之以恒推动“生态+”融合发展。在此基础上,如何综合利用城市众多水系资源,在构建泗洪特色水韵的同时,有效推动城市治理,还需结合水对城市形态、环境、人文风貌等影响角度,进一步探寻与思考。

表1 泗洪县水系概况表

3.1 梳理水系格局,构建城市形态

泗洪东临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拥有洪泽湖40%的水面,逶迤西来的淮河穿境入湖,多条河流穿境而过,全县东、南水文资源丰富。受洪泽湖布局形态,以及城市内部多条河流走向的影响,城市河流路网向洪泽湖以扇形放射状延伸,在濉河、汴河、早陈河等多条水系与交通汇集的中心地带,泗洪县城于此逐步形成并延展开来(图3)。由于城市南部水系及人文资源丰富,在生态旅游型城市建设意向的作用下,泗洪城市开始南向发展(图4)。在城市特色水韵构建的背景下,还应结合泗洪特有的水系格局,研究城市水网路网、绿道、带状公园等布局的适宜性,以及滨水空间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依托泗洪跨省市县的流域性河道以及洪泽湖、天岗湖等重要河湖资源,贯通水系,将自然水系与城市绿地相接,引外围自然环境入城,不断构建泗洪滨湖时代特色发展的城市新格局。

3.2 复合利用水系,优化城市环境

泗洪地处淮河中游苏北平原西部,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丰富多样的生境孕育了茂密的天然湿地植被,同时拥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水獭以及大量保护鸟类。泗洪区域生境多样,生态用地充足,利用ArcGIS软件在ENVI的支持下,对泗洪各类用地进行分类分析,概括出湿地、耕地、林地、园地、草地5大类生态用地。其中耕地是泗洪县最主要的生态用地类型,构成了泗洪县生态空间的基质;湿地是次要的生态空间构成要素,包括滩涂、坑塘水面、河流、湖泊、水库、沟渠等;林地也是泗洪生态空间的重要构成部分,境内林地主要分为经济林和生态林。基于泗洪特色生态用地的保护与利用,在进行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还应加强对“生态水利+农事耕种”“生态水利+湿地保护”“生态水利+林地营建”“生态水利+绿地建设”等的专项研究(图5),制定特色生态水系治理措施,全面保障水环境系统的完整性,有效保护城市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打造“抵水而居、以鸟为伴”的城市生活息壤。

3.3 合理规划水系,丰富城市人文风貌

泗洪是古徐之都、英雄之地,吴越文化和楚文化在这里交融,丰沛的水系积淀着古徐国、古汴河、古泗州以及红色文化等悠久的历史文明(图6)。泗洪留存着四大历史古镇:“关寨要地”青阳镇、“春秋古都”半城镇、“鸡鸣两省”双沟镇、“水乡泽国”临淮镇,拥有“漫步城乡间,阅览千万年”的城市风情。

泗洪水系规划应根植于积淀了悠久历史文明的泗洪文脉,深入研究新老濉河、汴河、早陈河、东风河、拦岗河等人文风貌特质,在县域层面划定各片区特色人文风貌区,形成泗洪“一河一特色,一湖一景观”的城市人文风貌。

此外,基于泗洪特有的水系脉络和历史文化价值,在城区层面,融合城市“水脉—绿脉—文脉”,充分利用水乡生态水系空间及县城人文资源,形成:以濉河、汴河、早陈河、东风河、拦岗河等河流为依托,“碧水绵延映古徐”的“五脉”;以金沙江路、长江路、泗州大街、古徐大道、开发大道、青阳路等道路为依托,“绿廊织锦环泗州”的“六廊”;以城南湿地公园、世纪公园、玉珠湖公园等主要公园绿地为依托,“黛珠璀璨颂古今”的“三核”;以五里公园、生态体育公园、酒文化公园、濉西公园、西郊公园、泗洪烈士陵园、儿童公园、枣园、玉兰园、海棠园等综合和专类公园为依托,“彩园花洲水韵城”的“多园”(图7)。融合城市蓝绿空间,营造蜿蜒迂回、富有特色的河道线性景观,将滨河地带打造成县城的景观高地,并结合场地景观设计,充分展现“酒香泗洪”“鱼米泗洪”“古韵泗洪”等城市特色人文风貌。

5. 泗洪县生态用地保护与利用分析图

6. 泗洪特色人文(源自网络)

7. 泗洪县城绿地系统结构规划图(源自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泗洪县绿地系统规划》)

4 小结

泗洪水韵特色构建是泗洪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实践,应从城市形态、城市环境、城市人文风貌等角度,充分挖掘泗洪水系绿色自然的生态价值、诗意栖居的美学价值、咏古颂今的人文价值、绿色低碳的经济价值和美好生活的社会价值,共筑“大湖湿地,水韵泗洪”。

从古至今,城市的形成与发展都与水系紧密相连,城市因河流而诞生,文明随城市而勃兴。水于城市而言如同人之血脉,是保证城市健康生活的关键之所在。城市建设应充分解读、保护并利用好独有的水系脉络,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生活息壤。

猜你喜欢
城市形态泗洪水韵
水韵江苏
水韵南星渎
水韵江苏
水韵
江苏泗洪 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图片新闻
小城新貌:年轻人流失制约发展?
江苏泗洪|稻田里的运动会
高密度城市形态下的规划探索
交通在城市形态演进中的作用——以界首城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