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东生
颈椎病患者中,约有15%~30%的患者属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好发于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肢放射性疼痛、颈部麻木疼痛,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功能活动受限等症状,对其生活质量影响较大。西医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主要是采用物理治疗,但是物理治疗仅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欠佳。中医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具有显著疗效,认为采取深刺针法、手法推拿治疗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深刺针法联合手法推拿治疗,能够促进改善神经根压迫症状,舒筋活络、活血化瘀,促进颈椎生物力线的恢复。本次研究中,着重探究深刺针法联合手法推拿对患有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有效情况,并与单独应用手法推拿治疗方法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相关研究内容如下。
将2018 年8 月—2020 年1 月到我院就诊的10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例患者。对照组:男性31 例,女性19 例,年龄35 ~71岁,平均年龄为(50.81±3.91)岁,病程18 ~26 个月,平均病程(23.47±3.91)个月;研究组:男性29 例,女性21 例,年龄35 ~72 岁,平均年龄为(50.84±3.85)岁,病程18 ~27 个月,平均病程(23.58±3.57)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需要满足中医和西医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西医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为:出现了一些比较典型的根性症状,比如一些肢体麻木、身体疼痛等,行压颈试验、上肢牵拉试验均为阳性。中医诊断标准:颈部僵硬,肩颈部、上肢刺痛,活动不利,脉弦紧、舌淡红、苔薄白。(2)年龄小于80 岁。(3)了解本次研究,能够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在研究过程中自愿配合。
排除标准:(1)妊娠或者正在哺乳的女性不能纳入本次研究;(2)不能配合接受本次的中医治疗方法;(3)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4)手法推拿部位皮肤皮损,无法行该治疗者;(5)合并其他类型颈椎病;(6)合并其他严重疾病。
对照组接受手法推拿治疗,协助患者采取俯卧位,于斜方肌、冈下肌行滚法推拿,每次5 min,随后在以揉法推拿后大筋3 min,分别点压患者的肩井穴、天宗、阿是穴各2 min;协助患者采取侧卧位,使用拇指指腹弹拨颈项部条索结节,随后在阿是、风池、天柱、风府、手三里穴位上点揉1 min;更换为仰卧位后,将颈椎向上托举,对两侧膀胱经以及督脉进行推抹,每次5 次;最后在患者的上肢以及肩井穴采取按法,每次25 min,每两天推拿一次,连续治疗30 天。
研究组接受深刺针法联合手法推拿治疗,手法推拿同对照组,深刺针操作如下:选择患者的外关、大椎、风池、后溪、束骨、颈夹脊、百劳、肩井,协助患者俯伏于桌面,选择0.35 mm×60.00 mm 无菌针灸针,刺入患者的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两节段的棘突间隙处,进针角度为45°,进针深度控制在1.5 ~2.0 寸,留针15 min;随后再选用0.35 mm×20.00mm 无菌针灸针,刺入其他穴位,留针15 min,每两天针刺治疗一次,连续治疗30 天。
1.3.1 中医症候评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候评分[2],统计头晕目眩、活动受限、肢体麻木、神疲乏力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越严重。
1.3.2 视觉模拟评分与劲部残障指数 (1)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s,VAS)[3]:采用VAS评分让患者对疼痛进行评估,0 ~10 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强烈。(2)颈部残障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4]:评估内容:生活情况、注意力、阅读、睡眠、疼痛强度等,共10 个条目,0 ~50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病情越严重。
1.3.3 疗效评估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显著降低,临床症状完全好转;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降低,临床症状好转;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未降低,临床症状未好转[5];治疗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0 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中医症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中医症候评分都有所下降,研究组的头晕目眩、活动受限、肢体麻木、神疲乏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治疗前,两组VAS 评分、NDI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VAS 评分、NDI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对比(分, ±s)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对比(分, ±s)
表2 两组患者VAS 评分和NDI 评分对比(分, ±s)
组别 例数 VAS 评分 NDI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0 5.81±1.92 4.48±0.67 37.83±4.91 23.81±3.82研究组 50 5.85±1.84 3.18±0.66 37.59±4.71 17.21±2.93 t 值 - 0.106 9.774 0.249 9.693 P 值 - >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显效例数多于对照组,研究组有效率为98.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目前我国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与人口老龄化、工作压力大等有关,也是影响中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认为该疾病与患者自身骨质增生、急性外伤、慢性劳损等有关[6]。中医理念中,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瘘”“痹”等范畴,与患者自身外感风寒、髓海失养、督脉亏虚有关,气血不畅、经络堵塞等导致阴阳亏虚、精气难复,伴随长期劳损累积,引起颈椎间盘退变。故而在中医治疗中,多以行气活血、调节阴阳、益脾补肾为治疗原则[7-9]。在进行手法推拿时,选择大椎穴进行推拿,主要是大椎穴是督脉与手足三阳之会穴,刺激该穴位后,可有效的益气壮阳,从而改善腰背部疼痛促进颈部血流灌注量,从而缓解神经血管的压迫,改善疼痛与麻木症状。针刺则大椎穴能够促进颈肩部的血液循环,从而行气活血,同时针刺外关、风池、后溪、束骨、颈夹脊、百劳、肩井穴位,能够疏通经络,调节阴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10-12]。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VAS、ND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评分均下降,研究组的头晕目眩、活动受限、肢体麻木、神疲乏力评分、VAS 评分、NDI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深刺针法联合手法推拿治疗可以减少患者头晕头痛等神经症状,也能改善患者肢体麻木情况,虽然单独使用手法推拿治疗也可以产生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联合深刺针法后,患者的症状改善更加明显,生活质量明显提升,研究结果数据也证明了联合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采用深刺针法联合手法推拿治疗的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76.00%),数据经过统计学分析以后,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深刺针法配合手法推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以减少患者的颈椎病相关症状,各种相关评分也有所改善,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