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巧珠
淋巴瘤属于一种恶性肿瘤,临床对其展开治疗工作主要是将化疗方法进行应用。根据相关研究[1-3]数据结果显示,淋巴瘤治疗近几年较多应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此药物属于一种生物制药,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可有效抵抗人体淋巴细胞对相关化疗药的细胞毒性反应,但其具有异种蛋白结构,在药物成分影响下,患者会在用药后出现发热、皮疹等不良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甚至部分患者会停止用药。而预防性综合干预措施,可将淋巴瘤患者的药物毒性反应降低,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5]。本次研究则在此基础上,选取本院2018 年12 月—2019 年12 月接受治疗的100 例淋巴瘤患者,将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进行应用,并给予患者预防性治疗干预,探究其对患者的影响效果,做出相关分析如下。
选取本院患者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主要选取2018 年12月—2019 年12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淋巴瘤患者,人数为100 例,均给予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并对其进行分组,一组的50 例患者给予其常规治疗干预,命名对照组,其中男性31 例,女性19 例,患者年龄41 ~77 岁,平均年龄为(59.45±3.22)岁;另外一组的50 例患者,给予其预防性治疗干预措施,命名试验组,其中男性人数和女性人数分别为30 例和20 例,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为40岁,年龄最小的为76 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8.04±3.8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进行比较。
纳入标准:在给予患者免疫组化后,结果均显示CD20 为阳性;给予患者病理组织学检查后,患者均被确诊为淋巴瘤。
排除标准:患者具有精神障碍;患者对本次实验使用药物过敏;患者配合依从性差;患者具有其他重大疾病。
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非霍奇金淋巴瘤常用化疗方案,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0005,规格:50 mL:500 mg,批号:BS20180102),每次化疗中对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的使用,其剂量为375 mg/m2,并需要从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出发,根据患者病情,治疗1 ~6 个疗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干预措施,在给予患者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在输注后存在心慌、心律不齐和心音强弱不等等情况,则需要停止罗美华输注,并将10 mg 的地塞米松进行应用,给予患者静脉输入,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确定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患者存在呼吸困难问题,则需要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氧气吸入,如果患者存在心前区不适感,则需要根据医嘱给予患者心痛定口服。
试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预防性治疗干预措施,具体实施如下。
全身反应方面:在患者首次用药过程中,在2 h 以内可能会表现出发热或是寒战等不良反应,需要患者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用药前给予一定的抗过敏药物,对患者药物滴速进行严格控制,并保证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浓度。在具体用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血压、脉搏和呼吸频率等各项指标进行观察,一旦发现患者体温过高,则需要给予患者物理降温,并引导患者多饮水,针对持续高温患者,则可以给予患者一定的地塞米松(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969,规格:5 mg/支,批号:1802101211,用量:20 mg/m2)。
循环、呼吸系统方面:将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进行使用后,患者很容易出现心律失常,支气管痉挛,呼吸窘迫和直立性低血压等情况,需要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性,给予患者雾化吸入,保证气道湿化效果,将患者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进行降低。并注意对患者的痰液症状进行观察,指导患者正确咳痰,保证患者呼吸顺畅。并加强对患者的心电监测,一情况下,需要每隔20 分钟进行观察和记录,在患者恢复平稳后,可以每40 分钟进行一次监测和记录。一旦发现患者存在指标异常的情况,则需要停止使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并将剂量为10 mg 的地塞米松进行应用,给予患者一定的吸氧操作。
过敏预防:在患者首次输入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时,其剂量达到0.5 ~2.0g 时,患者很容易出现荨麻疹等问题,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出现气管痉挛,喉头水肿和呼吸窘迫等情况,因此需要在给予患者药物干预前,先将地塞米松和苯海拉明进行应用,保证将患者的药物反应进行降低,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力度,对相应的输液速度进行严格控制。
消化系统方面: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时,很容易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和消化不良等情况,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有效干预,针对症状较轻的患者,对其饮食结构进行调整,保证饮食营养丰富性,给予患者易于消化的食物,并对患者进行积极鼓励,促进其多食入新鲜蔬菜和水果,从而将患者的消化功能进行改善,也可以采用少食多餐的原则,从而改善患者不良症状。而针对症状相对严重的患者,则可以在患者用药前给予其止吐药物。
心理方面: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对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药物所对应的不良反应认识程度较低,而且药物使用价格较高,导致患者对其期望值较高的情况下,一旦出现不良反应,便会导致患者出现心理问题,需要临床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识,将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将患者的顾虑进行消除,帮助患者建立治疗自信心,并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心电变化情况进行告知,将患者的不良心理问题进行消除,促进患者积极配合,保证治疗效果。
静脉干预:为患者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一条用于输注碱化水,另一条则用于输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选择患者相对完好的皮肤位置,给予其穿刺处理,保证尽量避开患者的外周静脉,并给予患者止血带处理,垫上纱布,避免止血带与皮肤进行直接接触,从而将患者的剪切力伤害进行降低。在具体穿刺过程中,还需要将浅静脉留置针套管进行应用,避免患者出现体液外渗的情况,从而将其对皮肤所造成的损伤进行降低,对患者的局部血管组织和皮肤进行保护。
对临床效果进行对比,主要包括显效,好转和无效三项指标,其中显效主要是指在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测后其肿瘤病灶得以消失,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生化指标趋于正常,持续时间在30 天以上,同时患者的淋巴结和肿块恢复正常。好转则是指患者的肿瘤大直径和最大垂直直径之间的乘积被降低,降低到50%以上,同时患者无其他病变,持续时间30 天以上。无效则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无显著变化,甚至病情加重。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体温异常,皮疹和呼吸困难等。对两组患者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并计算发生率。
以统计学软件SPSS 20.0 为工具,对此次研究中所出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8.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6.00%,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体温异常、皮疹和呼吸困难。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0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淋巴瘤属于一种恶性肿瘤,临床对其展开治疗工作主要是将化疗方法进行应用。根据相关研究[6-10]数据结果显示,淋巴瘤治疗近几年较多应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患者会在用药后出现发热、皮疹等不良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甚至部分患者会停止用药。而预防性综合干预措施,可将淋巴瘤患者的药物毒性反应降低,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罗美华的主要成分为利妥昔单抗,这种成分属于嵌合鼠/人的单克隆抗体,可与淋巴细胞形成特异性结合,生成CD20 抗原,从而提高补体的依赖性和抗体的依赖细胞介导细胞的毒副作用,导致B 细胞肿瘤对化疗药物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促进CD20 细胞的溶解,同时对其细胞增殖造成抑制作用,出现细胞凋亡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其应用便可实现大剂量化疗对患者所造成骨髓移植引发感染和出血情况的改善,从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临床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在将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进行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其对应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还相对较高,因此,还需要采用一定预防措施,避免患者出现严重反应,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降低,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性,提高预后效果[11-16]。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比较 [例(%)]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给予患者一定的预防治疗干预措施后,其比常规临床治疗干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预防措施对患者的应用积极性,此实验结果与其他人员的研究成果相一致。因此,在给予淋巴瘤患者治疗工作的过程中,可将预防性干预方法进行应用,给予患者心理疏导、用药认识等干预,提高患者对药物使用情况的掌握,加强其认识程度,将担心,忧虑等不良心理情况进行消除,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还需要干预人员对药物的用量、用法等进行严格掌控,给予患者各项身体指标监测,给予过敏预防措施,对静脉通路进行建立和管理,从而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淋巴瘤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其预防治疗干预措施,可将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降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进行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