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生姜发展(栽培)现状及存在问题调研

2020-11-27 07:33王奕斐王进成于丽萍梁孟菊刘智利郭秋香
蔬菜 2020年11期
关键词:遮阳网覆土分枝

王奕斐,王进成,于丽萍,梁孟菊,刘智利,郭秋香

(1.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2.昌邑市农业农村局,山东 昌邑 261300;3.昌邑市卜庄镇农技站,山东 昌邑 261309;4.昌邑市北孟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昌邑 261318)

生姜是山东昌邑市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昌邑市大姜2012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14年全国唯一生姜价格指数“中国生姜指数网”落户昌邑;2015年区域公用品牌以价值17.66亿元位列全国100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的86位,在全国所有生姜的区域品牌价值中位列第1;2017年成为山东省第2批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前,昌邑市正在争创生姜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市生姜产业发展面临绝佳机遇。2017年昌邑市又成立了大姜产业协会,鼓励大姜技术人员走出昌邑,把大姜生产先进技术和大姜良种带向全国各地,昌邑市生姜种植技术已辐射到海南、云南、广西、安徽、陕西、河北、黑龙江、辽宁等地。

为了更好地促进昌邑市生姜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针对昌邑市生姜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调研分析。通过调查收获期生姜生长指标,追溯生长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管理技术,提出发展对策,以期更好地实现生姜绿色、优质、高产、高效栽培。

1 调研内容与方法

1.1 调研对象

昌邑市、寒亭区、坊子区、峡山区等100户生姜种植户栽培情况。

1.2 调研项目

主要从合理株行距、适时覆盖和撤掉遮阳网、适时适度覆土、合理生长期和生长状况等方面进行昌邑市生姜栽培现状调查。

1.3 调研方法

采取实地随机记录的办法对昌邑市生姜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时间为2016—2019年共4年的寒露至霜降的生姜收获期,调查范围包括昌邑市、寒亭区、坊子区、峡山区等100户种植户,面积总计30 hm2,通过对种植密度、株高、块茎分枝及质量、地下块茎与地上茎叶质量比等指标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确保来年实现提质、增产、增效。

2 调研结果

2.1 生姜栽培概况

2.1.1 生姜种植情况

2017年我国生姜种植面积达25.5万hm2,与2016年相比增加6.7%;总产量为893万t,与2016年相比减少4.8%。2018年生姜种植面积,较2017年增加16.97%;总产量为846万t,较2017年减少5.26%[1]。据昌邑市统计局数据,2015—2017年生姜平均667 m2产量为4 536.7 kg,总产量平均为31万t,面积平均为0.46万hm2。昌邑市生姜3年平均种植面积占2017年全国种植面积的1.8%,平均产量占2017年全国总产量的3.47%。

2.1.2 昌邑市生姜栽培发展现状

昌邑市生姜栽培包括主要栽培品种、栽培方式、合理密度、适时覆盖和撤掉遮阳网、适时适度覆土、合理生长期和生长状况等。

2.1.2.1 主要栽培品种 昌邑生姜主要栽培品种有金昌面姜、娃娃姜、莱芜小姜、竹根姜、山农一号等,其中金昌面姜种植面积最大,占比85%,其次娃娃姜占比10%,其他品种占比5%。金昌面姜因姜块肥大、姜汁多、抗病性强、产量高、商品性好、适应性广等优点,10多年来一直深受广大种植户喜爱和市场青睐,本次调查以金昌面姜为主。

2.1.2.2 主要栽培方式 当地生姜栽培方式有平膜、2 m小棚、4~6 m中棚、8~12 m及12 m以上大棚。因平膜种植具有投资成本低、抗风性强、可放风等技术简单的优点,适合初学种姜的农户,故当地刚开始以平膜种植为主,待栽培技术基本掌握以后,现逐渐向中大棚方向发展,目前以种植4 m和6 m棚面积种植最多。2 m棚种植时间比平膜早5~10 d,保温、保湿性好,姜苗在棚内时间长,分枝量明显多于平膜。4 m棚种植时间比2 m棚提早5~7 d,在进行覆土、施肥等农事操作时人可以蹲着进棚,4 m以上中棚大棚土地利用率高,又因空间大,更适宜人工或机械方便工作,提高劳动效率,棚内可再覆盖地膜或小棚,延长生长期。棚越大,生长期越长,产量也越高。平膜种植主要集中在昌邑市南部的北孟镇和饮马镇,占昌邑市种植面积的12.5%,比去年减少3%,2 m棚种植分布于各乡镇,占种植面积的15.2%,比去年减少2.7%,4 m棚占种植面积的45.7%,比去年增加1.3%,5~12 m大棚占种植面积的26.6%,比去年增加4.4%。昌邑市北部种植面积逐渐减少,中南部面积逐渐增大,生姜种植中心向南部和东部相邻县市区发展。

2.1.2.3 合理密度 根据生姜品种、土壤质地、水质、当地产量、生姜商品性和种植管理习惯等采用不同的栽培密度。

一般水肥条件好的地块采用稀植,667 m2种植3 000~4 500株,有利于姜块增大,提高产量;在管理水平低、土质水质差、水肥跟不上、种植时间短、姜块短细小等情况下种植密度较大,667 m2种植5 000~6 000株,依靠高密度群体获得高产量。昌邑市生姜种植以株距22.2 cm、行距63~70 cm,667 m2种植4 500株左右为主流,占到昌邑市生姜总种植面积的65%,667 m2种植5 000株以上的占10%,667 m2种植3 500株的占25%。播种前要根据种植模式、技术水平、土壤和水肥投入条件确定种植密度,是靠种植数量获得高产还是靠培育单株质量提高产量需要在整地前就要做好计划。

2.1.2.4 合理覆盖和撤掉遮阳网 遮阳网覆盖时间在4月25日—8月25日,适时覆盖遮阳网时间在4月25日前后5 d,适时撤掉遮阳网时间在8月5日前后15 d,总计覆盖时间持续80~120 d。调研结果显示,截至5月1日,覆盖遮阳网的面积达到91%,上网晚遇到高温天气易烤苗。7月20日撤网的面积占到5%,8月5日撤网的面积占到45%,8月20日撤网的面积占到47%,收获时撤网的面积占到3%。苗情好可考虑早撤网,覆盖遮阳网时间长或覆盖双层遮阳网遮光率高易造成地上茎叶徒长,影响产量。

2.1.2.5 适时适度覆土 适时覆土是以田间50%植株姜球刚露出地面时为参考,适度覆土是指覆土量不能太多或太少,要合适。播种时覆土3~6 cm,出苗至三杈期视姜球露出情况覆土3~6 cm,撤膜后在生姜4~6个分枝、姜球露出时进行小培土,把姜沟放平,当生姜8~10个分枝、姜球露出时进行大培土,把原来的姜沟变成垄背,把原来的垄背变成姜沟。调研发现,播种时覆土浅,深度不到3 cm的地块占种植面积的22%,覆土过深超过6 cm的地块占比7%。培土过早的地块占种植面积的14%,培土过晚的地块占比9%。

2.1.2.6 合理生长期和生长状况 生姜合理生长期是指播种时间集中在3月15日—4月15日,收获时间在寒露后立冬前,生长期170~230 d,合理生长期190~210 d,在3月20日—10月20日。采用保护地或多层膜栽培可再根据生姜上市需要提前种植、提前或延迟收获。经调研,播种期过早的占种植面积的4%,收获期过晚的占比3%。

1.3.1 疾病控制效果 根据孕产妇精神分裂症程度及希望水平进行判定,精神分裂症程度低,且希望水平高则疾病控制良好。①PANSS量表:分为阳性、阴性及一般精神病理量表,总计30个项目,分数越高则发病越严重,每项计1~7分,程度越重则评分越高[8]。②Herth希望水平量表[9]:根据面对未来的态度、与他人保持密切关系、采取的积极行动等维度进行判定,评分高则希望水平高。

生姜生长状况是指对生姜收获期植株各部分生长指标进行调查总结,通过生长数据分析,追溯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管理技术的缺陷,以备下一年解决和改进。收获时,生姜各部分生长指标差距较大。以金昌面姜为例,产量较高的合理生长指标为各项平均值(表1),株高120 cm,分枝18.5个,块茎长24.5 cm,块茎宽32.5 cm,块茎质量2.275 kg,叶片数315.7个,叶片质量278 g,地上茎质量(去掉叶的茎)860 g。生姜头芽和二芽姜球质量占块茎净质量的13.05%,三芽、四芽姜球质量占块茎净质量的86.95%,生姜主要产量形成在三芽和四芽上,生姜产量的高低形成主要在三杈期后,大约占总产量的85%,其中三芽姜球质量占块茎总质量的49.23%,大约占总质量的50%。地上茎质量是叶片质量的3倍左右。

2.2 生姜栽培存在的问题分析

2.2.1 植株过高或过矮

实地抽查的生姜高矮差距明显,株高为70~170 cm,而每株合理的平均株高为120 cm,植株出现过高或过矮问题。植株矮小问题出现的原因:一是姜芽质量差,催芽后芽过长、过短或生根,姜种催芽时或播种后受热害;二是土质、水质、养分问题,土壤板结透气差,水量小、盐分高,氮肥不足或肥料烧根等;三是遮阴差,光照强,遮光率在60%较适宜。植株过高问题出现的原因:一是水肥足,施肥量大,浇水频繁,特别是氮肥高;二是遮光率高,覆盖期长,造成徒长;三是遮阳网覆盖无缝隙,有的覆盖双层,覆盖时间长,甚至到收获期;四是密度过高。

2.2.2 分枝数偏少

昌邑市生姜植株分枝数少的5个,多的27个,平均分枝18.5个。植株分枝多少与栽培播种时间早晚、薄膜覆盖方式及合理放风、覆土厚薄及土壤温度、培土时间及培土量大小、遮阳时间及遮阳率高低、施肥水平状况及浇水条件和浇水方式、土壤质地结构特点等栽培条件有关。同样管理条件下,壤土比黏土分枝多。分枝偏少,产量会偏低。分枝数越大,对应的块茎平均质量越大,如三芽和四芽平均分枝达到6.7、8.2个,三芽和四芽平均质量分别达到1.120 kg和0.858 kg。三芽和四芽的株高幅度差距大说明块茎上的姜芽萌动早晚时间有差距和生长后期昼夜温差大、平均温度低,养分主要转移到块茎上有关。针对如何增加分枝问题,通过浅放土、勤放土、适时适量浇水、提高地温、疏松土壤、调整氮磷钾及其他元素用量等措施促进植株分枝,但有待于进一步试验探究。

表1 金昌面姜生长状况

2.2.3 块茎过长过短和过宽过窄

调查的生姜块茎长在19~30 cm,平均长24.5 cm,块茎宽在20~45 cm,平均宽度为32.5 cm。块茎长短与打姜沟时的沟深、覆土次数、覆土量大小有关,块茎宽窄与密度和分枝量、浇水量、施肥量多少有关。

2.2.4 块茎及各姜球质量差距大

2.2.5 地上茎叶过旺或过弱

调查的生姜叶片数量为190~540个,平均315.7个,叶片质量为0.18~0.41 kg,平均质量0.278 kg。地上茎质量为0.54~1.23 kg,平均质量0.86 kg。生长期中较大叶片宽处可达5 cm,叶片长度可达40 cm,叶片的多少、大小、厚薄、叶间距、叶色与植株高矮、分枝量、生长期、施肥浇水、温湿度等相关,影响着光合作用强弱和产量高低。头芽、二芽叶片数占总叶片数的32.4%~43.2%,叶片过多,植株过密,会造成群体郁闭,影响植株上下的光照和透气性,削弱光合效率;所以,在栽培上出现地上茎叶过旺或过弱的原因:一是未规划好株行距;二是在植株生长前期未控制好苗情,也未做好培土和早撤掉遮阳网。

2.2.6 地上地下部分生长不平衡

调查的生姜地上新鲜茎叶总质量平均为1.138 kg,地下块茎质量平均为2.275 kg,新鲜生姜植株地下块茎质量是地上茎叶质量的199.9%(约2倍),这是通过从田间大量植株称质量后总结出来的结果,可作为判断植株地下块茎部分和地上茎叶部分是否平衡生长的标准依据,若小于2倍,植株地上茎叶出现徒长;若等于2倍,植株地上茎叶和地下块茎生长平衡;若大于2倍,植株地上茎叶未出现徒长。在大量田间种植中也会因栽培得当、水质土质好等原因,出现地下块茎质量是地上茎叶质量的2.5~4.0倍的个例情况,或者地上茎叶质量是地下块茎质量1.2~1.5倍的个例情况,但是块茎产量的高低和植株生物体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即生物体量越大,地下块茎和地上茎叶比例平衡或大于平衡的情况下,产量越高。

3 对策建议

3.1 选择好良种和栽培方式

选择高产优质良种金昌面姜、娃娃姜和山农一号,栽培方式上虽然向大棚方向发展,但对初学者也可先种小棚或平膜,待掌握种植技术后再种大棚。

3.2 计划好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和管理水平、肥水投入等有关,高肥水管理条件下密度要小,栽培条件差的地块密度要大,合理密度是优质高产的基础,昌邑市生姜以667 m2种植4 500株为宜。

3.3 掌握好遮阳网的覆盖和撤掉时机

昌邑市生姜种植实现遮阳网全覆盖,遮阳降温效果好。及时覆盖能减轻或避免高温烤芽及姜苗发黄等症状,适时撤掉能控制地上茎叶徒长,促进地下块茎膨大。争取做到5月1日前覆盖好遮阳网,处暑前撤掉遮阳网。

3.4 把握好覆土厚薄和时间

播种时覆土少易烤姜母和姜芽,覆土厚出苗慢;小培土大培土时覆土多根系透气差,分枝少,姜球细长,卖相差,覆土少块茎短,经济产量低。覆土以盖住姜球3~6 cm为宜。

3.5 做好生姜生长期综合统筹管理

综合考虑温度、光照、水分、肥料、空气、土壤等因素,进行统筹管理。各因素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生长指标以株高120 cm、分枝18.5个、块茎长24.5 cm、宽32.5 cm、块茎质量是茎叶质量的2倍以上为宜。

猜你喜欢
遮阳网覆土分枝
分枝大苗建园苹果树当年如何修剪
基于地基激光雷达的栾树分形特征分析
大球盖菇四种覆土的比较试验
三七育苗播种覆土镇压装置的研究设计与试验
宋六陵的月光
遮阳网
旱地绞龙式精准覆土装置的设计
一株吊兰
苗盘输送、取苗、投苗、栽植、覆土、压实、苗盘回收全过程自动化——全自动蔬菜移栽机 破解种植难题
兴化市油菜新品种评比试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