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东
(山西宏厦建筑工程第三有限公司,山西 阳泉 04500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相较于之前也有了很大的改观,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涌现出来,进一步扩大了城市的规模。建筑业的发展不仅仅要在数量上提升,还需要在质量上达到更高的要求,只有保证质量,才能够使建筑业得以长期健康的发展。在这种要求下,在进行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就要有足够的质量意识,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手段来最大程度地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水平,为房屋建筑的使用者创造出优良的使用环境。对建筑企业而言,建筑工程质量就是企业的名片,优秀的工程质量是保证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存的重要基础。
施工时,选取的建筑材料的质量最终关系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材料采购人员需要严格控制管理建筑材料的质量。通过正规途径选购建材,货比三家,尽可能选择有国家许可证或有资金保障的供货商。采购人员选择材料时应该选择有产品合格证和信誉度高的材料,既可以减少材料成本消耗又可以控制材料的质量。因为目前建材市场的产品质量有好有坏,购买人员采购时要严格监控建筑配件、建筑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等的质量,从而避免选择质量差的材料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已购买的材料也不可以掉以轻心,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程序重新检测,以保证建材的质量。
意识对行为活动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在新时期下,现代建筑工程企业应当从领导层入手,提高对于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并在企业内部加强宣传普及力度,提高管理工作地位,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首先,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建设专业化的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并明确部门职能与责任,为部门制定规范化的工作规章制度与流程,确保工程管理工作逐渐趋向正式化运转。其次,企业还应当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制度与奖惩机制,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进行有效约束,并提高其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此外,作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者,管理人员自身也应当提高重视程度与质量意识,对施工现场进行指导与督促,工程管理工作的内容诸多,其中有关质量、安全等方面则应当得到工作人员的首要重视,包括在施工期间施工人员是否操作规范,有关高空作业和危险作业是否具备完善可靠的防护措施等方面内容,以及施工期间的材料保管和取用标准,在保障工程顺利开展的前提下,再行考虑经济性影响。
施工前期做好工程进度编制,通过合理的安排加强每一项工序间的紧凑程度,确保每一个进度在可控范围内。在施工前期,要做好现场实际考察,了解各项施工环节以及结合合同要求,编制出更加全面合理的施工进度。在保障工期不变的情况下,做好施工工期控制调整好周计划、月计划以及总计划,严格根据合同的相关验收标准做好把控,减少质量通病,处理好细节工作,然而在合理的控制过程中,保障施工环节生产的安全。
管理创新要求企业需要结合项目施工的特征,平衡好项目、企业以及职工之间的关系,做好实践创新的同时,还需要积极迎合市场的需要,做好技术调整与组织机构的创新。一方面,考虑到项目施工的内容,需要做好组织机构与管理优化,另外一方面则需要做好项目特征与专业特性的要求,分解目标并做好规则制定工作,后期管理应该确保项目能够按照工期保质保量的完成,这些内容完成后,再结合企业发展阶段,对人事、技术以及领导机构进行调整,从而确保组织协调能力,更好的服务于项目本身。
分包现象在建筑工程领域较为常见,不同项目往往分包给不同建筑企业负责相关作业,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恰当的做好工程项目建设各个阶段衔接工作,注重协调好各个参与方的协调工作,使其形成统一的集体。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各范围所需要分担的义务、权利、工作范围、以及所需要肩负的责任,并做好材料选择及供应等工作。具体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其一,根据实际管理的需要,应当积极构建项目管理结构;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前进行分包,当在此过程中,切勿要将工程肢解成繁琐的小部分,如果不能够保证此方面的内容,将会严重影响着协调工作的有序开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各单位相互协调的机动性。其二,建立严密的协调管理程序: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施工组织方案加以改进和完善,提高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进而提高工程的质量。
建筑工程的施工极其复杂,制定严格的监管制度,开展落实监管工作极其重要,这既是对企业自身的考验,也是对施工人员的考验。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工程的特点,从工程实际出发,对工程建设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借助科学的管理手段,从而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施工任务顺利开展。虽然,当前我们国家的施工企业在管理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制度的制定仍然不够完善,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企业要想实现长远利益,满足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目标,必须严格把控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质量,从具体的结构、体系和方法着手,立足于建筑行业发展实际,制定完善的监管制度和保护措施,为建筑行业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