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锐
(山西潞安煤基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长治 046200)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作为核心的内容,不仅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还有效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效率,在建筑工程中双方签订一系列合同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前提,并且在合同中能够对建筑工程中的人力资源以及工程风险进行综合性的管理,对实际的工程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数量在近几年极大增多,因此需加强对建筑质量的关注,了解建筑工程项目工作开展的不同细节,特别是合同管理方面。通过了解合同管理工作面临的阻碍,明确建筑工程项目发展情况,并提出对应的合同管理改善策略,以保障施工质量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主要就是围绕着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合同文件进行有效管理。因为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到了较多的合作方,相互之间的合作必然也就涉及到了权责方面的明确,这也就必然需要借助于合同文件予以保障和约束,最终促使建筑工程项目能够得到有序完成。
建筑工程的合同管理工作需要有专业从业背景以及过硬法律知识的人才,对于合同管理,建筑专业,法律知识以及财务等都要有所涉及,但是在现实建筑行业管理过程中,合同的拟定往往交给公司的行政单位,行政单位的人员往往没有相关的知识背景,再加上部分人员的法律知识淡薄,往往只能够做到合同的合理归档,但是对合同的内容缺乏理性判断,也没有办法制定出具有强有力法律效力,不留漏洞的合同文件。这种合同管理的委任人员专业素质不够强,直接将会影响建筑行业合同管理的质量,可能造成合同纠纷的出现以及工程项目出现法律问题。
近几年来,中国的建筑业在发展中由于合同管理模式比较单一,利用传统的方式实施合同管理难以真正提升效率。加上部分建筑企业在合同管理中,表面上看起来已经开始运用新型合同管理模式,但只是走了一个过场,效率仍然难以提高。追根究底,其主要原因是企业人员仍守着传统的合同管理思维,对新型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模式理念认识不够深刻,造成整个建筑工程合同管理质量难以提升。
增强合同的法律效力能够改变传统建筑行业项目进行过程中责任双方对于合同的重视程度不足的情况,进而规范合同中条款的表达,使内容制定能够更加明确,合同更加规范,降低合同纠纷产生的频率。《合同管理条例》种明确了责任上方的权利和义务,双方在签订合同之前必须对合同中的内容熟知。如果强化合同的法律效力,那么能够促使责任双方按照合同的规定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对项目获得的收益能够合理划分,这样能够尽可能降低因为利益不均或者责任承担不到位产生的纠纷,合同签订的双方都能够依法维护自身的权利。所以,建筑工程建设管理中任何一方在签订合同之前必须对合同内容进行详尽地查阅,询问,核对,避免出现责任划分不够明确或者表述不够清楚的语句,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必须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合同管理工作因为相对较为繁杂,涉及到的任务内容较多,并且还涉及到了较多的参与方。为了明确各个合同管理人员的任务,并且形成流畅管理效果,注重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同样是关键举措。在合同管理制度完善中,首先应该围绕着全过程理念,把握好所有的合同管理任务,从任务量和不同管理类型入手分析,将其合理分配给适宜的管理人员,以形成规范合理的责任制度体系,促使所有管理人员各司其职,避免专职管理人员的混乱。此外,为了推动合同管理的执行,促使合同管理部门可以得到强有力的配合,往往还需要借助于必要的合同管理制度明确自身权限,确保合同管理人员可以较好安排其他人员辅助自身进行合同管理。
建筑企业发展中合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而在合同管理中经常会产生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合同管理专门人才欠缺,加上部分员工对合同管理认识不够,实践经验欠缺,造成合同管理工作开展屡遭不顺。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加强培训,提升部分员工的合同管理意识,使其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合同管理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建筑业相关的法规法律知识、建筑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合同管理相关理论知识、合同管理注意事项、合同签订相关内容、合同管理流程等,使其专业合同管理技能得到增强,保障合同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在建筑工程建设管理中,合同作为关键要素和依据,成为管理要点,合同管理工作应该注重体现全过程、全员参与以及精细化特点,并且能够在具体工作执行中保障合同法律效力,同时明确所有人员职责任务,最终由专业人员负责,优化合同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