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冬
(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00)
岩土工程的施工技术因为包含了地基处理、桩基建设等,所以具备隐蔽性的特点。地基处理、桩基建设等工程大多是处于隐蔽环境中完成的,因此其施工的过程和施工的流程都不容易被发现,部分问题虽然已经浮现出来,但对于导致问题的原因判断及处理都具备较大的难度。因此,在处理技术问题过程中,通常会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并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测。
岩土工程中存在较多的技术难点,并且在数据测量和信息采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差性。比如工程师在土壤勘测过程中记载的信息主要依靠人为判断,而检测得出的数据并不能面面俱到,只能凭借某一部分的岩土性质推测某一区域岩土的总体情况。此外,岩土在自然界中受到各种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其土层性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已经经过检测的土层仍然有可能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改变,影响最终的数据测算结果。因此,一旦工程师没有进行实时检测,也会导致部分数据的误差,影响最终的施工结果[1]。
在岩溶区域实施桩基工程具有明显的实施难度,具体表现为:一是实施过程中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漏水和漏浆现象。通常岩溶区域的地质环境性质复杂,在此情况下,正式开展项目施工时,技术人员需认真深入实地进行条件勘测,获得更为准确的一手信息,从而为后续的施工环节提供依据。但在实际的施工环节,技术人员未做到细致的勘察,因此获取的数据也不具有理想的精确性,无法真实反映地下土质的情况,导致实施钻探时受到溶洞渗水的负面影响,水和泥沙大量涌入溶洞,对工程实施形成了较大的阻碍。二是在实施桩基项目施工时,还会频繁面临塌孔现象。导致塌孔发生的诱因较多,如成孔较早,便会使泥浆出现沉淀效果,形成上面清水、下面骨料的分层情况。
地下连续墙施工、防渗墙施工技术的难点体现在泥浆的生产和成槽成样过程中。防渗墙施工首先应确保深沟槽的成型符合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泥浆是重点,可以起到冷却和润滑的作用,还能预防坍塌事故,并且地下连续墙的施工的第一步是成槽,以确保其施工质量。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过程中主要有2个难点:1)泥浆。地下连续墙的泥浆制备常出现3个主要问题,首先是制备不符合标准;其次,沟槽开挖期间,未定时进行循环泥浆测量和测试,导致泥浆质量不断下降,很难保证槽壁稳定,也会影响沟槽开挖;最后,浆槽是无法遵循挖槽过程和完成后的泥浆的循环的时间,所以,泥浆的渗透性差和稀薄;2)锁口管问题。回填土时,锁口管很容易出现位移或倾斜,这种问题的出现通常是由于锁口管周边的土壤不密实。另外,锁口管下放后,不会紧贴土体,总有一定的缝隙,这时要进行土方回填,但是由于缝隙较小,且充满泥浆,回填不易密实[2]。
在熔岩区域实施桩基施工,普遍会发生漏水、漏浆等情况,这不仅会严重影响工程的实施进展,降低整体的施工质量,同时也会对参与施工的人员安全构成较大的威胁,如果处理不当,则会产生不可挽回的经济及生命损失。因此在实施桩基施工环节时,需着重采取有效的方式妥善处理上述问题,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及人身安全。如果施工区域为软土地基,则需先行对土壤进行加固,并使用低锤频繁敲打孔壁,以此提升孔壁的硬度,从而提升岩土施工的安全系数。如果溶洞的高度偏低,则需先使用泥浆进行护壁处理,此后再使用回填土等原料进行加固。此外施工人员还需结合具体的情况和项目要求开展工程建设工作,做好充分的实地勘察,为确保工程质量和稳定实施提供前提条件。在确定护筒埋深时,还需参考具体的勘察数据,锁定准确的位置实施[3]。
造成锁口管发生偏差的因素有多种,为有效避免不必要问题的发生,在固定锁口管前期阶段,则需要对影响锁口管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之后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实际上,锁口管下部分固定工作就是使用吊机将锁口管上升到指定高度,使之自由坠落,插入土中;而锁口管的上端固定就是使用槽钢做好锁口管的支撑工作。
岩土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其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基础建设是否符合质量规范标准。岩土工程受地质条件影响非常明显,需要选择多种施工技术来规避各类施工问题。然而,施工技术的运用也会遭遇不同程度的难点,这些难点需要在施工开展之前解决。为此,施工单位需要率先做好完善的地质监测工作,并制定合适的预处理方案,严格控制施工技术,提升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