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锋
(江阴市水利局,江苏 江阴 214400)
混凝土质量优良,性能稳定,成本低廉,被广泛用于各种修理工程。控制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做好混凝土浇注维护工作,对提高维修工程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降低施工成本。
水利工程中需要应用大量的大体积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相比,这类混凝土很容易受到温度和材料的影响,从而出现收缩现象,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对水利工程的质量及其作用的发挥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施工单位需要明确水利工程中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采用相应的抗裂技术,避免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出现,保障水利工程的稳定运行。
第一,温度导致的施工裂缝,如果水利工程施工环境温度出现急剧变化,将会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引起混凝土内外应力变化,一旦这一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承载力,将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出现;第二,收缩现象导致的施工裂缝,导致混凝土收缩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大部分都与混凝土原材料有关,混凝土施工采用的水泥、骨料和外加剂的质量及其配比,会对混凝土质量产生影响,从而使混凝土内部产生一定的收缩应力,产生施工裂缝。
水利工程进行施工时,混凝土结构性能会受到施工材料的影响,进而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结合这一情况,施工管理单位要切实做好材料管控工作,严格参照施工建设方案的材料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采购材料的过程中,要保障水泥的型号、骨料实际级配、粒径等各项要求和施工建设标准保持一致,确保混凝土内部的结构性能。
温度对混凝土结构有着重要影响,且较易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时,一定要控制好温度。对于因混凝土自身发热而出现的温差,施工人员可采取如下解决措施,即选择发热量较低的水泥,以此达到降低水化热情况、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差的目的。如遇施工温度较高的情况,施工人员需做好降温处理工作,以减少混凝土中水分的蒸发。在浇筑混凝土时,施工人员还应选择合理的时间段,以免因浇筑时间过长而出现混凝土材料变形现象。一般来说,混凝土浇筑时间选择7:00~10:00以及15:00~18:00为最佳,因为这一时间段的温度不会太高,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也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概率。
1)水泥质量情况。水泥是混凝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情况直接决定着混凝土质量问题。因此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水泥的质量,要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在选择水泥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周边施工情况,尽可能采用那些强度较高、塑性较好、散热性较好的产品来最大程度上避免裂缝产生。对于水利工程来说,所采用的水泥一定是具有强度高、发热量低、含碱期低、初凝期较久的特制水泥。其中硅酸二钙(C2S)是要选择的最为重要的矿物之一,同时要对铝酸三钙(C3A)所用量实施必要分析,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对于水泥内的矿物含量控制为:C2S+C3S≥80%,C3A≤5%,C4AF≤15%。要保证所用水泥不能过杂,水泥进场后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检验后进行混凝土试验;2)砂石骨料情况。通过选择合适的砂石骨料能够有效提升混凝土的抗裂性能。砂石骨料是混凝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可以达到混凝土体积的80~83%。在选择砂石骨料时要尽可能采用那些膨胀系数低、弹性模量低的产品,从而提升混凝土的抗裂性能;3)掺和料的情况。一定要选择那些经过了多次检验合格的活性材料作为水泥掺和料,否则会严重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以及寿命。混凝土的掺和料中较为常用的就是粉煤灰,如果粉煤灰的细度与水泥颗粒相同,并且烧失量比较低,含碱量以及含硫量都比较小,同时需水量比较低的情况下就可以将其掺和到混凝土当中。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粉煤灰不但可以加强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久性,同时也能够减少收缩和胶凝材料的水化热;4)外加剂的情况。对于混凝土来说,外加剂已经成为了提升其性能的重要原料之一。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采用的浇筑技术与保养技术都对施工质量有着重大影响。比如,采用混凝土浇筑板的数量、形状、位置等,都会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造成直接影响。钢筋的配置位置是否正确、结构内部杂物是否清理干净,采用的振捣技术、设备等都会对混凝土浇筑过程造成较大影响,控制不当极易出现施工裂缝问题。
在许多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一些不可控的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些施工裂缝问题,此时就需要有效地应用修补技术进行修补。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浇筑是一道十分重要的工序,要加强混凝土裂缝控制,分析裂缝的形成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避免裂缝的产生,从而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