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欣
(太原市热力公司第一供热分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2)
在自动化技术愈发普遍的今天,仍有大部分热力站未完成站内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很多工作也依然需要依靠人工操作予以完成。如设备调节、人工补水等。大面积采用人工操作的热力站,不仅其运行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且人工作业在工作中更是会导致失水率增加和热损耗无法有效控制等常见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既形成了热力站在能源上的无端损耗,又会消耗掉较多的劳动成本。这也使得如何在热力站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操作,就成为众多热力企业认真思考的问题,由此也促使对于“地综合控制系统在热力站中的应用”研究,就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与现实意义。
将所生成的热量自热力站传输至用户端,是热力站实现热量传递的本质性目标。热力站运行作业中,需要通过供热系统来进行热量的有效传输。其具体流程为:热量供给的热水自一次网和一次供水管道经由换热器与二次网,来实现换热器中热水的能量交换。待热量交换完毕,二次网中的水资源将会被继续加热并送至用户端。在此过程中,一次网中的水资源回流至主管网,并最终流入热源厂。这一过程就实现了热量的往复循环交换,并为用户带去所需的供应热量。需要注意的是,热力站在运行环节中,能够影响到供热效果的因素主要有管网流量、换热面积、以及热力控制效果等方面。
在热力站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来控制整体供热工作,不仅能够因技术设备的高精度标准,来实现供热流程的规范化与标准化,还能够对一些安全隐患和不确定因素等,做出更为有效且及时的规避。同时,自动化控制系统会对出现故障的位置进行报警提示,既利于故障的及时维修与排除,又减少了因人工操作而导致的故障不明或无从查起的弊端。与此同时,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也能够有效减少热量的无端损耗,并能使供热设备的使用寿命得到相应的延长,从而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除此之外,热力站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也能够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1]。当操作人员依照热力站运行的实际状况,来进行报警参数的设定,在出现某一项数值超出设定范围后,系统便会做出对应的报警提示。并且,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也能够减少人员的操作与岗位的值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事故中人员伤害的出现。
热力站的供热工作中需涵盖多种条件因素,如地域因素、气候因素、温度因素、供热时间因素等等,这就需要热力站在进行供热过程中明确出这些条件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再对供水温度做出自动化设定,就能够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来达到确保二次供水温度相对恒定的操作。在实施二次供水温度调节环节,利用自动化的温度检测系统部分,能够获取到最为理想的供水温度,并能够通过管网流量控制部分,来对以此管网的流量做出精确的调节,以此保障二次供水的温度与所测定的温度值无限接近,这样也能更为理想的满足用户的实际供热需求[2]。
在热力站的实际运行环节中,循环泵是否开启、或开启程度,完全是由水温度的前期设定值与二次回水温度间所生成的差值所决定。例如:若回水温度的设定值>二次回水温度,则需对循环泵的开启量加以提升;而若回水温度设定值<二次回水温度,则应对循环泵进行开启量的减少性操作。而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来进行循环泵的控制,就能够随时对回水温度进行测量,并对水温设定值进行实时调节。除此之外,自动化控制系统还能够依照季节、气候、以及天气等因素,来对回水温度进行数值的设定。若气温较低,则自动化控制系统会对回水温度进行相应的调低设定,以此保障用户端能够获取到更多的热量。
将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与热力站中,可利用回水管网压变器所呈现的数值,与内部设定值进行实时对比,来实现对补水泵电机频率的实时调节。在这一过程中,要保证水压力时刻处于设定的数值范围之内,防止因管网出水压力的过高,而导致供水管网出现破裂等情况。而随着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热力站中的应用实现,就能够时刻对补水定压装置进行数值控制[3]。当其数值超出限定范围时,系统会通过降压方式来减少管网因压力而导致的破裂现象。而这一自动化控制操作,也能有效减少供热系统因故障而导致的停机现象,并会由此提升供热设备及部件的使用寿命。
除对供热设备进行自动化控制之外,热力站的通讯系统也能够通过光纤通讯、调度中心、以及数据自动传输系统来实现其自动化。通过与供热系统相连接的通讯系统,不仅能够实现调度中心的指令化控制,还能够促进远程控制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现阶段热力站中应用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安全供热、减少劳动力投入、节能降耗、以及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有效方式。因此,对于未能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的热力站,应结合自身的优势与弊端,供热环境与气候等因素,构建出符合自身需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这也是热力站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