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玲琍,郭 彬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四十年的高速发展,取得了很多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国际化水平不高就是问题之一。“一带一路”建设加大了沿线国家和地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而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因此“一带一路”倡议给高职教育区域国际化带来了机遇。 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建设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区域化体系,实现教育质量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教育技术国际化、教育资源国际化、教育理念国际化,提高我国高职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1.教学内容的国际区域化
我国高职教育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对国际社会中教学质量的评估方法进行研究,按照国际标准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国际普遍使用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设计不同区域国家教学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选择标准以东道国实用知识和技术为主。 然后通过增设国际相关课程的形式逐渐国际化,有利于借鉴国际经验,渐进性学习,逐步实现国际化的目的。
2.人才培养的国际化
培养区域国际化人才应掌握国际通用知识和东道国产业所需要的知识及技术,并掌握一定范围内的跨文化管理方法,能适应所在国的工作环境,同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
3.教育管理的国际化
高职教育国际化必须提高教育效率,创立国际区域化教育管理模式,首先,需要提升当地合作高职院校的国际化管理理念;其次,促进高职教育跨文化管理的水平。 顺应国际发展趋势,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实现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合作办学战略,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势共享、互惠合作,实现联合办学和共同进步的目标。
在20 世纪90年代初期,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已经诞生,初期以中外合作项目的形式开展。 最早的开拓先例始于金陵职业大学与澳洲的高校开展课程有关内容的合作,是我国首例高等职业学院进行的跨国引进分阶段的学习项目。 我国加入WTO 后,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开展了更多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合作项目。 进入21 世纪初期,中央政府部门相继颁布系列条例,进一步规范中外高等教育的合作和互惠项目。 截至2016年底,全国范围内经过国务院审批后开展的国际相关项目达1200 多个,经过省级相关部门审批的项目近800 个,实现国际联合办学的项目超过2000 个。 这其中高等职业学校的中外办学合作机构及其项目有780 个,占到整个项目的3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师资人才的建设,我国教育水平、教育能力不断提高,因此,为了满足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我国官方制定了一系列培养国外留学生的优惠政策。 统计资料显示,2016年有205 个国家的超过44 万名外国留学生在我国进行学习。 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上的留学生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国家或地区。 《2016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我国开展国际交流实现国际人才教育的高职院校已经接近60 家。
随着我国的企业不断“走出去”,一些高职院校也走出国门去国外办学,因此也承担了更多的国外学生职业技术培养的工作。 截至2016年,我国高职院校办学项目量排在前三的省、市是江苏、浙江以及上海,这些省市的高职院校办学主要面向“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 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跟随红豆集团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工业园办学,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在2016年实现了在非洲国家办校培养人才的计划。
经济全球化推动教育的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引导教育资源和教育产品的流通。 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全球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给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影响是全方位的,无论经济、教育,还是文化都会发生重大变革。 “一带一路”倡议下合作机遇也越来越多,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具备了教育国际化的能力,高职教育也必然需要对外开放,走国际化道路才是我国高职教育为国际教育做出重要贡献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必经之路。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高职教育在语言和考试方面存在一定优势,在专业技术培训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在供给领域,具有高水平和低成本的教育资源,形成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教育规模较强的优势。 此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具有较强梯度匹配的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很多成就,形成了一些优势,但在国际化方面还存在一些劣势,可归纳如下:一是我国高职院校的跨文化管理能力尚不足;二是师资队伍国际化能力不足,缺乏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双语能力的教师,国内教师缺乏海外教育经验。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习俗各异,经济条件不等,教育制度和政策不同,都给我国高职教育走出去带来严重威胁。
1.文化距离的威胁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间的差异文化,在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会产生文化冲突问题,从而影响教育合作的进一步的发展。
2.经济距离的威胁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发展能力,“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经济比较落后,这给我国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带来困难。
3.教育制度距离的威胁
目前,我国教育部的文件对于高职院校海外合作没有进行规定和支持性措施,也没有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高职教育合作协议框架体系,因此,使得高职教育国际合作发展没有明确的方向。
4.地理距离的威胁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师生面对面的传授交流是必要的。 “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很多都是发展中国家,交通和互联网技术比较落后,由于地理的隔绝、交通的不便,国际合作仍然面临地理上的天然阻隔。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高职教育国际区域化提供了一系列机遇,高职教育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抓住机遇,主动“走出去”,充分吸收国际职业教育的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教育模式。 首先,应该运用我国高职教育高水平低成本的优势,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质留学生来华学习交流,并且不断完善学生升学的渠道。 其次,充分发挥我国高职教育在基础建设、高铁等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利用该优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学生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 最后,可以借助我国与周边许多国家建立友好贸易往来的优势,加强与贸易伙伴企业的合作,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的模式,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深入企业中的具体岗位进行学习和锻炼,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一带一路”在给高职教育国际区域化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威胁。 要使高职教育国际区域化进程向前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应该运用自身的优势去回避国际区域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威胁。 文化距离威胁是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化面临的威胁之一,高职院校在国际化进程中要借鉴中华民族处理不同民族文化的经验,正视文化差异的存在,在尊重不同文化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实行差异化教学,在国外学生知识素养水平基础上开展东道国语言教学,尊重国际教学规律。 国内高职院校相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职院校具有一定的梯度优势,因而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国际社会的需求开展相应的国际合作,找准合作的方向。
“一带一路”倡议使得各国在投资与贸易发展的驱动下,教育、文化、科技间的交流不断升华,合作机遇也越来越多,教育国际化需要各国教育机构深度的参与国际合作,突破制度和地区的限制,在世界范围内链接教育文化和教育资源网络。 所以高职院校应该主动把握住“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的机遇,走国际化发展共享之路,在全国范围组织国际化的教育联盟,对学科和师资进行整合重构,以国际专业教育项目为核心进行资源组合,以协议方式开展国际型复合人才培养工作。 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以及教育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创新改革。 同时,高职院校应该稳步推进合作办学,加强与国外知名学校、企业、机构、组织间的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对方优秀经验,在合作中促进自身的发展。
我国高职院校要想国际化发展,必须改善自身跨文化管理能力不足和师资队伍国际化能力不足的现状,因而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首先,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创造让教学岗位的教师“走出去”的机会,努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外语表达能力。 其次,高职院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引入一批高水平的外教,让国内教师在和国际高水平教师的共同教学中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技能,以此来促进整个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的提升。 再次,高职院校应加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拓展远程教学,建立师资库和课程知识库,最大限度减少地理距离带来的威胁。 最后,还应该加强对管理岗位师资整体质量的提升,管理岗位的教师应该重视对不同文化的学习,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对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实行差异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