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婕
(重庆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重庆 401121)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全面复苏,事业单位的发展蒸蒸日上,整体工作量明显加大,涉及的财务工作量增加。想要帮助事业单位提升内部工作质量,最主要途径是科学内控,借助有效内控措施,消除事业单位风险,确保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想要高效率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内部财政控制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在工作中,可以通过内控制度制定,发挥有效监督作用,增强综合管理实力。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工作中需要贯彻许多国家方针,涉及一些公共款项,例如住房公积金专用款项,为了规避风险,强化人员意识,财务内部控制应发挥较大作用,从源头将隐患消除。实践证实,财务内部控制的全面、综合性开展,可以让财务流程透明,清晰每笔款项的出入,不给贪污腐败机会,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少走错误道路。研究发现,通过内控力度加大,可以为行政事业单位运营目标实现扫清障碍,提高其管理效率。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任务量比较繁重,现实工作中,涉及内容和部门非常多,基于此,各项活动成本把控,是财务活动的重点。在实际运营期间,做好内控工作,落实好各项措施,可以保障完善财务体系发挥作用,合理简化工作流程,全面整合资源的同时,通过科学资金管控避免资源浪费,为国家方针的贯彻提供保障。
通过深入研究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期间,控制机制不完善问题突出,究其根本,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国虽然及时制定了内部控制法规,但实际推行效果不佳,现有的法规都是围绕货币资金的安全,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制度执行期间,缺少理论依据,管理还比较初级。二是控制机制不健全。从现状了解到,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制度是早早建立的,但内部控制制度缺失严重,出现经济问题时,这种机制缺失的直接表现是奖惩标准不明确,导致财务管理主观性突出,存在许多滥用职权行为,徇私舞弊等接连出现,后果比较严重。
结合现有情况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意识较弱,一般来说,行政事业单位想要发挥管理效用,从上往下的顺序高质量贯彻管理方针,需要内控意识作为依托,如果现实工作中,内控意识不强,内控管理措施和相关制度只会流于表面,不能发挥较大用途。基于此,需要强化人员内控意识,特别是单位负责人意识,要保证对内控的重要性有清醒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自上而下灌输内部控制观念,增强员工风险意识,降低国家财产损失。
除了上述问题外,预算管理执行不严也会增加内控风险,导致内控效果不佳。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涉及多个层面,往往比较复杂,其中的关键构成就是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可以看作是消除风险的保障,在实际的工作中,效果突出。预算管理正常流程是:首先,结合需求制定预算表,了解费用使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次年经济业务以及评估真实收入,为决策提供参考。其次,按照审批程序,制定详尽的费用支出计划,对预算和实际支出全方位掌握,考核内部各级部门,借此发挥预算管理作用。但实际情况却是,预算管理流于形式,预算较为模糊,支出费用无计划性较强,资金浪费后果严重。
针对上述问题,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中,需要采取合理措施,对内控制度进行完善,从源头提升内控水平,为相关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扫清障碍。
通过上文介绍了解到,内部控制管理实施意义非凡,其基础就是内控机制,只有机制完善,制度和措施的推进才能有所保障。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机制引导作用明显,可以将其作为指导思想(内部控制管理实施的)。现实中,为了引导人员站在内部控制角度出色完成经济活动,需要依托健全的机制,同时明确内控目标要求。关于内控机制的完善,可以从以下层面入手:首先,强化负责人意识,鼓励其履行责任,上行下效。其次,绩效考核制度制定。在现实工作中,对于每一级的人员都要严格考核,结合现实需求,建立奖惩制度,并且对于表现优异员工适当给予鼓励,相反的,针对那些思想消极,表现差的要给予小惩,只有奖惩分明,才能催化员工积极性。
从前文中可以发现,事业单位的负责人现阶段尚未形成内部控制意识体系,还有较大上升空间。上层的管理者如果自觉履行内控意识强化,基层的工作者自然也会跟随。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对于评价和审计制度要格外重视,从自身做起,发挥内部控制作用,提高自身管理能力。针对基层员工意识的强化,可以通过培训实现。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量身定制,为员工打造健康、适宜环境,在此前提下,推行内控制度,为财务管理的平稳实施打好基础[1]。与此同时,结合现有的工作任务,将总目标分解,细化成不同的小目标,便于逐级完成,实践表明,这样的方法更便于优质管理。在工作开展期间,想要强化工作效果,需要明确责任主体,发挥考核的作用,让内部控制意识扎根。另外,还可以将内部控制和单位文化结合起来,帮助员工意识提升。
制定科学的预算分析控制措施,增强预算执行能力,是内控能力的基础保障,作用不容小觑。在现实工作中,想要强化预算控制这项工作的成果,事业单位应该始终秉持刚柔并济以及全过程管理等原则,对预算执行情况综合性分析,并进行有效监控。在进行相关工作前,要做充足准备,完成数据收集工作,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差异分析方法,找出执行差异存在原因,然后再进行修正,得出预算分析报告。将预算报告作为后续工作的重要参考,保障预算管理的效果。
除了上述措施外,还要依托完善监督机制实施内部控制。在现实工作中,需要将行政单位内部控制作为核心内容,将其和内部监督机制高质量、全面结合,彼此促进,发挥最大作用。结合现实可知,如果只是单一实施内部控制管理,执行难度会比较大,在工作期间,可能会有难以预估的事情发生,影响管理质量和效率。工作中形成的管理漏洞,会对财务管理控制形成不良影响,基于此,为了避免上述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监督措施,逐渐完善监督机制,让其成为推行内控制度的保障。总结以往经验可以发现,内部审计从比较客观的层面起到了监督作用,可以规避各类风险。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是由单独部门负责,在事业单位里,它的作用不容小觑,可以全方位监督内部控制机制,确保内控机制科学、合理[2]。内部审计意义在于:首先,提供良性的内部控制环境,这是极为重要的,可以便于管理工作的落实,提高管理实效性。其次,结合事业单位现状,提出改进性意见,在真实管理工作中做到查漏补缺,避免错误行为发生。最后,内部控制管理机制辅助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可以实现事业单位转型发展的目标,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服务的社会认可度[3]。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在工作开展期间,财务内控问题突出,存在着许多不足,想要提升服务质量,必须不断优化内控工作,通过有效的内控,降低工作风险,增强自身管理实力。通过研究发现,财务内部控制涉及内容较多,相对复杂和具体,想要发挥出内控作用,需要从强化人员意识,健全监管机制等多方面入手,从源头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实现财务内控水平的高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