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向欣
通榆县农业机械管理总站 吉林白城 137200
在当下甚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农业机械化推广都必须紧密围绕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以创新服务水平和提升引领工作能力,来帮助转型升级尽快实现。
农业机械化的实现离不开各种先进的技术,而具体一项技术究竟是否适合在本区域推广,必须要经过试验,只有试验后证明其真实有效,广大农民才会接受,其才有可能的得到更深层次的推广。
所以有必要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的推进农业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设,生成全过程自动化生产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并在试验基地当中进行大幅度地推广与应用。要致力于实现以农民为中心、以农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开发彰显地域特色的试验田,广泛邀请农民到试验田参与各类活动,用其所能理解的语言和方法来推广技术、展开服务,增强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认可程度[1]。
中国的农业生产条件、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所以关于技术方面的需求可以称得上是千差万别,无法统一。一方面,技术的选择必须考虑到目标地区的土壤、自然和地形等条件,另一方面还必须考量到物种的匹配程度、耕作程度以及环境种植养殖模式等,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和要求,就必须不断加强技术集成,以提高服务能力。
推进农机农艺相融合,推进良田、良法、良机相配套,针对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生产模式和技术,充分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生产技术体系,发挥对农民的指导作用。
加强农业技术创新、科技应用服务、产业创新以及产业融合的主要渠道,就是在广大农村打造“三区三园”,三区即“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三园即“科技园、农业产业园、创业园”。相关单位要以农业为中心,打造全新的农业机械化推广战略模式,不断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引领相关技术和服务内容的升级[2]。
伴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不断开启,农业生产的组织方式、劳动力构成以及生产规模也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农民以及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对技术推广服务的需求,逐渐朝着系统化、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方向转变,对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提出了互动性、及时性以及准确性的全新诉求,这就意味着必须建立多元协同推广的机制,即便取得良好的推广效果。
要结合农业发展的实际诉求,依托新型经济主体开启各项活动,积极打造农业样板、树立标杆,充分发挥新兴经济主体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助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3]。
相关单位要积极引导当地农业生产和院校、企业等展开合作,在不断整合技术、资源和人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外来要素的协同作用,最终得以优势互补。
另一方面,要积极创新协同推广机制,在推进合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调动了广大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又发挥了不同组织、不同单位在技术推广过程中所持有的灵活、便捷以及自主、灵动的优势,这样可以保证多样化功能的实现与优势互补,最终满足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与发展诉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已经成为大势,甚至于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广大农民不可缺少的参考工具,成为农业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与渠道。而伴随农业生产对“互联网+”技术的诉求,相关人员必须紧随时代步伐,不断用各类新技术、新载体、全新的通讯工具来创新服务手段,充分发挥“互联网+”功能的优势和价值,不断提高技术服务的效率和效果[4]。
因此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发挥大数据及社交平台的作用,生成线上和线下同步、互动的发展渠道满足大众多样化、个性化的诉求,让农业机械化推广及转型工作更加精准、更加落地,更加有趣和有效。
助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还不能绕开对种种新技术的推广和支持。一方面,要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鼓励广大科研人员同当地农业生产单位之间的合作,支持多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田间日”等推广方式,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效果[5]。
要不断培育农机专业户、农机大户、农机作业公司及农机合作社等新兴服务组织,支持并不断鼓励这类组织积极开展适度经营,催生诸如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运营模式。
另外,还必须落实农业机械化服务的金融引导和服务支持政策,要有针对性地加大金融机构在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方面的信贷投放,以灵活的方式生成个性化的信贷融资方案;在严格审视的前提下,要有规则、有针对性地面向家庭农产等一系列新兴的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政策性的信贷和融资业务扶持。
鼓励保险公司生成相应的、服务于农业机械化的保险条目。
在税收政策优惠方面,农业机械租赁服务可以享受增值税优惠,负责对外租赁农机设备的服务公司和相关单位可以享用财政部等发放的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