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璇
渝新欧陆上丝绸之路开通,极大地带动了西部地区的国际贸易,尤其是贵州这样典型的不沿边、不沿海、不沿江省份,交通一直是制约贵州外贸发展的瓶颈。2019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这是国家在西部大开发之后推出的重大战略,明确了我国将建设自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自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自成都经泸州、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三条通路,通道纵贯整个西南地区,尤其是重庆经贵阳的通道,辐射贵州全省,为贵州商品出口到东南亚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发2号文件后,贵州一直以两位数的经济增长迅速发展,东盟国家是贵州主要的贸易伙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将密切贵州与东南亚国家的联系,有利于贵州产业合理布局和转型升级,有利于贵州企业“走出去”,实现跨国经营与国际竞争,企业的国际化需要国际商务人才保障,高校承担着服务地方经济,培养符合涉外企业需要的高级国际商务人才的责任。
“一书多证”曾经是很多高校对在校学生的要求,学生获得毕业证书之前,鼓励他们参加国际商务专业相关资格证书的考试。2014年起,与国际商务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例如,外销员、报关员、国际货运代理员和国际贸易业务跟单员等一系列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被取消。学生考证的惯性思维打乱,国家取消各类资格证考试是为了给从业人员减负,改变考证乱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与专业应用能力要求并没有改变,高校培养国际商务人才的职业素质与专业应用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
2015年教育部批准贵州商专升格为贵州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作为学院第一批本科专业,开始了专科教育向本科的转变和探索。
为了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国际商务专业本科生,学校派出教师到省内外本科院校学习,充分吸取各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经验。为了避免新办本科专业带有专科培养的痕迹,最终制定出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许多偏重理论的经管类课程,刻意抹掉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课程。走入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误区。且由于国际商务专业工作的特殊性,对外语水平的要求高,删掉《国际商务英语》等有特色的英语课程,只开设与其他专业一样的《大学英语》课程,对于国际商务专业学生来说培养是远远不够的。
目前学院大部分专职教师是硕士或博士毕业后,直接来到教师岗位上的,然而国际贸易行业的特殊性,要求国际商务专业教学,需要理论与实践统一结合,需要专业对口的老师,教育部也有考核教师队伍的“双师型”教师比例指标。教师缺乏外贸实际工作经验,就难于将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枯燥的理论知识不能与实务技能结合在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会大打折扣。
首先,师资队伍的现状决定了教学以课堂理论为主,即便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实践教学的安排,具体的落实与企业的要求差距甚远。其次,实践教学条件也有待改善,模拟实训整个过程仿真度不高。还有最后一学期的毕业实习,由于国际商务专业的行业特点,学生几乎没有机会进入涉外企业,学生无法体验到真实的进出口业务操作流程,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和提高难于保证。2
因为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学生中学阶段的基础教育底子薄,尤其是国际商务专业要打造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只有三年半的在校时间打造符合企业要求的国际商务高层次人才,仅有《大学英语》基础课和《国际商务函电》这样的专业课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升本后,学院各项工作都处在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升格不久的普通本科院校,起步晚、底子薄,虽然不能同贵州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这样的老牌本科相比,但是我们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必须走应用型本科之路,充分发挥专科办学阶段积累的实践教学经验,建设好应用型本科,更好地满足贵州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结合学院特点,提出如下建议:
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规划的推动下,贵州外贸发展将迎来新一轮大好时机,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需求量会大量增加,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发展既有机会也面临很多挑战,无疑专业特色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贵州省内目前开设国际商务本科专业的高校有几所,如果我们一味地模仿其他高校的专业定位、设置雷同的课程体系,缺乏自身特色,将无法满足就业市场对国际商务人才的多样化和差异化要求,且我们这样的新本科院校,很难在夹缝中生存。如果利用我们曾经地属于商务厅这样的行业背景,结合学校专科阶段办学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的教学资源,找准自身定位,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学院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自然会得到企业和社会认可。
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依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支撑,课程设置既要体现培养目标,又要体现专业特色。根据学院生源情况,因材施教,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树立全球意识,培养国际商务职业素养。通过西方经济学、国际商务概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跨国经营与管理等理论课程的开设,加强经济理论功底,使学生具备接受继续教育的能力。
国际意识的缺失是贵州学生学习国际商务专业课程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农村生源很多学生是留守孩子,原生家庭的教育欠缺,虽然选择国际商务专业,完全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习盲目。区域经济交往意识淡薄,不能结合贵州开放型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把经济一体化对人才的需求与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当前贵州外贸的发展趋势需要大学生具备较强的参与国际区域经济的意识,并积极投身其中。
2、国际贸易业务综合能力培养。通过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务函电和国际结算等专业必修课程的开设,提高学生从事外贸业务活动的综合能力,同时宽口径的课程设计突出专业特色,使学生具有从事国际商务实际工作的能力,也有利于人才就业的多渠道选择。
3、提高外贸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在仅仅开设《大学英语》的基础上,增设有专业特色的英语课,通过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阅读等课程,提高学生应用英语从事涉外经济活动的能力。
为了保障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专职教师除了掌握扎实的理论功底,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还需要有丰富的从业经验,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针对专职教师缺少实践经历的现状,学院应加强专职教师的定期培训,坚持与企业保持紧密合作,定期选派教师轮流到海关、外贸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挂职,以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务实性和灵活性。
国际贸易业务综合能力是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基本要求,国家取消了外销员、报关员、国际商务单证员等从业资格证书考试,毕业生仍然需要具备国际商务业务能力才能胜任企业的工作。每年的毕业季,企业招聘不到需要的学生,学生投递海量的求职简历,却找不到心仪的岗位,招就两头不能有效对接,说明我们高校的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用人单位希望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除了具备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文案写作能力等通识能力,同时又要有较强国际商务专业综合业务能力,所以,加强实践教学势在必行。构建模拟实训室,营造高仿真的外部工作环境,让学生在 仿真的环境中“学、做”,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职场意识,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尽快完成从学校到职场的角色过渡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