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矛盾加剧导致原油价格暴跌

2020-11-27 02:18:50张强编辑张美思
中国外汇 2020年6期
关键词:产油国原油价格减产

文/张强 编辑/张美思

3月以来,国际市场剧烈动荡。其中,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大幅下跌,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那么,此轮油价暴跌的原因何在?油价未来前景如何?以下笔者将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油价暴跌的导火索:“OPEC+”减产联盟瓦解

可以说,近期油价暴跌的导火索是以沙特为主导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与俄罗斯等其他产油国组成的“OPEC+”减产联盟瓦解。

3月6日,在OPEC以及参与减产的非OPEC产油国第8次联合会议上,俄罗斯拒绝了OPEC第178次会议提出的联合减产150万桶/日的建议,各方未能达成任何协议。由于当前的联合减产协议有效期到3月31日,如果OPEC与非OPEC产油国未能继续进行协商,则意味着以沙特为首的OPEC和以俄罗斯为首的非OPEC产油国为期三年的减产合作关系将就此结束。受此影响,当日WTI4月原油期货下跌4.62美元,报41.28美元/桶,跌幅为10.07%,为2014年11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布伦特5月原油期货下跌4.72美元,报45.27美元/桶,跌幅为9.44%,创2008年12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3月7日,沙特国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开始大幅降低售往欧洲、远东和美国等国外市场的原油价格,折扣幅度创逾20年来最大。沙特阿美的声明文件显示,4月出售给亚洲的原油定价下调了4—6美元/桶;4月出售给美国的原油定价下调了7美元/桶。尤其令人惊讶的是,出售给西北欧炼油商的旗舰级阿拉伯轻质原油的折扣扩大到8美元/桶,售价低至10.25美元/桶。相比之下,俄罗斯的同类原油最多只能下调约2美元。此外,沙特还计划将产量最大化,并增加原油销量以保护其市场份额。过去几个月,沙特的原油产量保持在970万桶/日左右,预计4月份沙特的原油产量或将接近1100万桶/日。

受此影响,市场对国际油市将进入全面“价格战”的担忧情绪迅速升温。在3月9日周一市场开盘后,国际原油价格“高台跳水”,WTI油价盘中跌破30美元/桶,WTI及布伦特原油期货两个交易日累计跌幅超过30%。

油价暴跌的背后: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

此次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反映了当前国际原油市场中供过于求矛盾的进一步加剧。

供给过剩格局难改

从供给的角度看,在美国、俄罗斯、沙特三方不断博弈的背景下,国际原油价格整体过剩的局面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且还有进一步加剧的态势。

一方面,“OPEC+”减产联盟并不稳定。自2017年以沙特为首的OPEC和俄罗斯等非OPEC产油国建立“OPEC+”减产联盟以来,先后推出多轮减产协议,并通过联合减产,使油价得以维持在期望的价格水平上。但实际上,联合减产仅仅能对油价底部构成支撑,并不能推高油价。且“OPEC+”减产协议本身是一种自发性、自律性的组织行为,因而注定具有不稳定性。一旦这个联盟瓦解,油价势必会重新回到市场手中。

此次由于俄罗斯拒绝沙特提出的进一步深度减产的提议,而沙特表示不愿在俄罗斯缺席的情况下执行减产,故而导致了减产联盟的瓦解。这意味着,OPEC成员国和俄罗斯今后将按照各自的产量计划自主安排生产。目前,“OPEC+”剩余产能基本集中在沙特。市场预计二季度“OPEC+”产量较一季度将环比增加150万桶/日。其中,沙特增加50万桶/日,俄罗斯增加30万桶/日,其他国家增产70万桶/日。但如果沙特兑现自己激进的策略,将产量提升至1100万桶/日以上,“OPEC+”潜在的增产空间有望达到200万桶/日以上。不过,无论是150万桶/日还是200万桶/日,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需求增长放缓的背景下,都会进一步对二季度的原油市场造成供给过剩的压力。

另一方面,美国的原油产量也在不断增加。美国、俄罗斯和沙特是全球三大产油国,原油产能都在1100万桶/日,三国的市场占有率在35%左右。而在“OPEC+”减产的三年期间,美国页岩油的产量不降反增,可以说享受到了沙特和俄罗斯联合减产带来的价格红利,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OPEC+”的减产量。从2019年的产量数据来看,美国一举超越俄罗斯和沙特,成为全球第一大产油国,日均产量1225万桶/日,而俄罗斯和沙特的产量则分别为1125万桶/日和978万桶/日。近期美国原油产量更是突破1300万桶/日,创历史新高。

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拖累原油需求

从需求端来看,全球宏观经济不景气导致近几年原油需求持续疲软,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及持续蔓延,则对原油需求造成进一步的拖累。当前,疫情在全球多国呈加速扩散态势,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受到较大影响。这加重了原油需求下滑的压力。

近期,各大机构纷纷下调了原油需求预期。OPEC将原油的需求增长从100万桶/日下调至48万桶/日,高盛甚至认为会出现负增长。国际能源署(IEA)根据疫情的不同发展情况,对原油需求做出了三种预测:一是基准预测。即中国的疫情在3月底前得到控制,疫情蔓延到其他国家,但相对可控,没有出现全球性流行。在这种情况下,IEA预测2020年的原油需求将达到9990万桶/日,同比去年下降9万桶/天,且在三季度恢复增长。二是悲观预测。即疫情在欧洲、亚洲以及美洲等蔓延,出现全球大流行;与此同时,中国的疫情也未完全得到控制,石油消费恢复缓慢。在这种情况下,IEA预计2020年的原油需求为9926万桶/日,同比下降73万桶/日,且到四季度原油需求才能恢复到同比正增长。三是乐观预测。即疫情局势迅速得到控制,传播仍然局限于少数几个国家,对欧洲和北美大部分地区没有造成严重影响,政府无需采取强有力的隔离措施,交通运输行业接近正常水平。在这种情况下,IEA预计2020年的原油需求为10048万桶/日,同比增长48万桶/日,且在二季度全球原油需求即可恢复同比增长。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疫情发展仍具高度不确定性,因此目前各机构对需求预测差异较大;但共同的结论是,疫情会近一步降低原油需求。

综合来看,在当前“OPEC+”减产联盟破裂导致原油供给过剩加剧,而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拖累原油需求的背景下,原油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大,从而使原油价格近期出现暴跌。

油价的前景:复苏之路“道阻且长”

可以说,在当前原油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的背景下,油价下跌具有必然性。短期来看,在全球经济前景疲弱、产油国各自为政推行增产打“价格战”的背景下,国际油价的下跌态势难以改变。多家机构预测,若“OPEC+”后续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国际原油价格将面临进一步探底,并可能下探20美元/桶的关口。

笔者认为,即便未来“OPEC+”再次达成联合减产协议,也只会在油价下跌的进程中形成一定的阻力,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下跌的趋势。油价若想实现真正的复苏,一方面需要通过去产能的手段彻底去除部分产能,而非仅仅是阶段性的限产;另一方面,则需要等待全球经济复苏来拉升原油需求。而这两方面都不是短期能够实现的。此外,从新能源未来强劲的发展趋势看,原油市场还可能受到进一步的挤压。因此,目前来看,油市的复苏“道阻且长”。

但从产油国的生产成本、财政预算平衡和外汇储备等角度看,油价长期低于30美元/桶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其一,从原油生产成本看,在美国、俄罗斯、沙特三国中,目前沙特的成本最低,为15—20美元/桶,且此前沙特还曾号称盈亏平衡点是每桶10美元;俄罗斯的原油成本高于沙特,但也低于30美元/桶;美国页岩油的生产成本相对最高,为45美元/桶。因此,在这场“价格战”中,最先遭受损失的可能是美国的页岩油。其二,从财政预算平衡的角度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俄罗斯实现财政平衡的油价为56美元/桶,且普京还曾表示俄罗斯能够承受40美元/桶的低油价;相比之下,沙特需要84美元/桶的油价才能实现财政平衡。其三,从外汇储备角度看,俄罗斯从2016年开始将石油收入纳入财政储备,目前已经达到1250亿美元,重新回到了2014年油价下跌前的水平;相比之下,沙特的外汇储备则一直维持在2014年油价下跌之后的水平。因此,综合来看,尽管俄罗斯和沙特都声称能够承受一段时期的低油价,但如果油价长期低于30美元/桶,显然各方均无法承受。另一方面,一旦油价持续低迷,将会挤出高成本产油国的产量,供需格局可能出现变化,油价或随之出现回调。

猜你喜欢
产油国原油价格减产
无人机洒药相邻藕塘减产 谁来担责?
农业知识(2022年9期)2022-10-13 08:26:24
预防“倒春寒”保证果树不减产
河北果树(2020年2期)2020-01-09 11:15:07
二铵减产 复合肥增产
原油价格降到何处是终点?
能源(2016年2期)2016-12-01 05:10:23
错打农药导致西瓜减产咋赔偿
公民与法治(2016年6期)2016-05-17 04:10:32
低油价新观察(上):动荡的产油国
能源(2016年10期)2016-02-28 11:33:41
图表
世界原油价格
2009—2030年原油价格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