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现金管理承压临考

2020-11-27 02:18:50王雪艳编辑王亚亚
中国外汇 2020年6期
关键词:现金管理现金资金

文/王雪艳 编辑/王亚亚

巴菲特说过:现金是氧气,99%的时间你不会注意它,直到它没有。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部分企业逼到了生死关头。疫情之下,众多企业都意识到了现金管理的重要性。如何妥善地进行现金管理,无风险地渡过难关,成为企业关注的重大议题。

主动应对 厘清当前资金管理的思路

一是及时进行现金流滚动压力测试。压力测试尽管是一种危机应对措施,但是好的企业,时刻都在进行压力测试。此次疫情,给许多企业正常经营踩了急刹车,企业现金流入大幅减少,但每天都有一定的刚性付现成本需要支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在对大环境进行预判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区分不同情境,进行现金流压力测试。特别是要做好现金流预测,并根据预测情况灵活进行资金调度。企业可以将疫情的影响时间和影响程度作为变量,进行排列组合,分析不同情境下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并相应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此时的测算宁可偏向悲观,也不可盲目乐观;而且,这种测试不能仅做一次,要根据疫情变化动态调整测试频次。例如对于疫情变化快的2月份,应至少半个月做一次滚动现金流测试,有条件的的企业甚至应逐周、逐日进行现金滚动测算,精确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状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二是从收入端入手,加快现金流入。疫情发生以来,企业的正常经营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看,很多企业一季度收入将锐减,尤其是餐饮、旅游等行业,2月、3月的收入甚至会是零。在这种情况下,要从多方入手提升企业现金流入。首先,要积极与客户沟通商议,争取提前回收应收账款,或者采用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应收票据贴现和应收账款保理等方法,提前收回账面应收款项;对于规模大、经营状况好的客户,要多沟通,争取其理解和支持,适度提高预收款额度。其次,积极寻找新的融资渠道,安排短期或过桥资金来解决短期资金压力,或利用金融支持政策取得低成本或较长期限的融资来替换原有短期、高成本资金。根据东方财富Choice的统计,2月6日—3月6日,市场上发行主体募集资金用途中提及“用于疫情防控”的债券已经发行了207只,规模合计1734亿元,有效支持了企业的抗疫救灾。再者,争取股东支持,加大股权融资力度或新增股东借款。股东层面取得的资金没有使用方向的限制,是企业缓解资金压力的利器。此外,目前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补贴政策,企业也要积极争取各项补贴,如财政贴息、稳岗补贴、房租补贴、研发费补贴等,以渡过资金难关。

三是从支出端着手,延迟现金流出。疫情下,企业应迅速分析找出自己的刚性支出和非刚性支出。对于非刚性支出,应严格控制和压缩。鉴于此次疫情的影响范围大,对正常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刚性支出,产业链上的企业应“抱团取暖”,积极协商、共渡难关。首先,可通过与供应商或合作伙伴积极沟通,争取延期支付应付账款或采用远期承兑、反向保理等办法管理应付账款;其次,可利用疫情期间金融机构不抽贷、不断贷的基本金融支持原则,与金融机构沟通,延期支付到期借款的本金和利息,并争取用低成本资金替换原有的高成本资金,以减少疫情期间及未来的财务支出;再者,用足用好减税降费政策,申请相关税费减免或延期支付;此外,在确保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上,可缩减或延后资本性支出,以及投资回收期长、回收速度慢的支出。

四是以疫情防控为契机,推动管理升级。对一些企业而言,疫情带来的危机可能是暂时的,企业可以通过上述措施实施自救;但对另一些企业而言,疫情可能将企业管理中原本就存在的问题放大,单靠上述单一措施或难以从根本上解救企业。对后者而言,就需要考虑进行整体的业务和财务重组,包括改善资本结构、处置非核心资产、剥离投入产出效率低的业务、进行债务重组等一系列措施,从“急救”转变为“彻底医治及全面恢复”。疫情期间,企业可借业务停滞或放缓的机会,通过管理升级,来获得更优化的商业模式、更健康的财务杠杆、更高效的现金投入产出,进而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及效益,从根本上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实现标本兼治。

未雨绸缪 谨防事后风险

一是做足准备,进行长期资金筹划。由于疫情突然而至,很多企业被动开始进行现金管理,目的是渡过难关、维持生存,现金管理的着力点往往就集中在短期的几个月。这种方式固然重要,但是企业还应关注疫情过后的长期现金流状况,重新审视业务模式和管理方式,将流动性管理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做好长远的资金筹划,以备下次风险来临时能够从容应对。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在疫情期间,存在很多支出减免或延期支付,此时的现金支出并非企业正常运营情况下的支出规模,因此在疫情过后,很可能会带来费用猛增,或是资本性支出大幅上升;而疫情期间的财政补贴和金融支持政策是阶段性的,并不能作为长期资金的来源。因此,企业不仅应关注疫情期间的现金状况,还要做足准备,做好疫情过后一至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现金规划。

二是要注意使用财政金融支持资金的合法合规性。疫情期间,各级财政部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均出台了措施,为企业提供抗疫救灾资金的支持。金融机构也积极使用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资金为企业提供低息或贴息贷款,或助力企业发行各类金融债券以及资产支持证券、短期融资券等。目前抗疫支持资金“绿色通道”简化了部分手续,提高了审批速度。企业在申请支持资金时,应认真研究相关政策要求,确保资金申领、使用合法合规。同时,还要加强支持资金的事中事后管理,建立抗疫资金使用规章制度,规范资金审批程序,强化资金追踪问责,将抗疫支持资金纳入全过程预算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精准性。此外,抗疫资金还要依法接受财政、审计、监察和社会监督,企业内部应先期做好内部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合法合规。

三是关注延期支付的法律风险。企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存在因疫情导致不能履行、延期履行等情况。因本次疫情是无法预见、不可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可认定为不可抗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七条的规定,如企业因不可抗力导致确实不能履行合同的,可以主张解除合同、减免相关责任。但是,在具体的合同纠纷中,能否解除合同,能否减免责任以及减免责任的大小等问题,需要根据合同性质、交易情况等具体信息来分析判断。因此,无论是已协商一致的延期支付还是单方的延期支付,均可能存在法律风险。一般情况下,企业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向对方发出请求,协商一致达成书面补充协议,变更合同条款;在不能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可以以书面通知的方式,向对方说明事实与法律依据,必要时,可能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并结合往来邮件、信息等证据,选择诉讼或仲裁的方式请求变更或终止合同。总之,要按照“找依据、寻路径、留证据、签协议”四步走,规避延期支付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

四是要避免缩减支出可能带来后续发展乏力。疫情期间,企业进入“低投入运转状态”,很多企业选择将非紧迫的研发支出、资本性投入、营销费用等列入非刚性付现成本进行缩减。缩减支出是企业应对危机的必然手段,但也可能带来未来企业发展乏力。要解决此问题,企业需重新审视战略规划,推演成本支出的极端情况,将现金管理围绕企业战略来开展,在缩减支出的速度和程度时,要兼顾考虑关键的业务能力和未来的价值来源,力争在支出缩减和价值创造两者之间达到平衡。同时,企业还应积极创新和转型,寻找可替代和可优化的成本支出方案,减少低效资金支出,彻底取消无效资金支出,将有限的现金投入到有助于企业疫后发展的方面,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

五是完善后疫情时代的现金管理体系。疫情终将过去,但其对经济发展和企业运营的后续影响将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可以看出,企业被动堵塞漏洞、点到点的现金管理模式不可取,唯有搭建完整的现金管理体系,才能使资金发挥最大化效能,确保危机来临时顺利过关。企业应找到资金控制的风险点和关键点,将现金管理与业务、战略等方面协同,形成立体化的资金管理体系。

危机既蕴含着风险,也存在机遇。此次疫情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但若应对得当,企业也可以在经历此次危机洗礼后,提升自身的免疫力,形成健康的财务及业务运营体系,促使公司发展迈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现金管理现金资金
哪家银行现金管理型产品更好
投资与理财(2021年7期)2021-09-02 20:43:52
邢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额现金管理试点工作实施细则(试行)
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PK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强化现金预算 提高资金效益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0
“刷新闻赚现金”App的收割之路
只“普”不“惠”的现金贷
商周刊(2017年23期)2017-11-24 03: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