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凤
中共唐山市丰南区委政法委员会 河北唐山 063300
建设背景:群众工作中心在新风街5号,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东港区8号,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在河西区25号……一个讨薪农民工要讨回工资至少需要奔走N个地方、若干的窗口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一个因老宅基地所有权引发的矛盾纠纷迟迟得不到解决,一起债务纠纷立案受理长达5年之久仍然不能得到满意的答复,等等诸多问题让老百姓的合理诉求迟迟得不到解决。
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厘清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遇到难题,需要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完善工作机制,打好基层社会治理的组合拳。组建成立区乡村三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是迎合新时期、新任务的重要举措。
政法部门要总揽全局,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整合群众工作中心(联合接访中心)、涉法涉诉中心、综治信息中心、诉讼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民事审判庭等相关责任部门,行业调委会要集中入驻,要建立品牌调解室,引入律师、心理咨询师等服务社会力量,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解决。使中心成为回应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的终点站,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
中心各部门要围绕“为民、务实、高效”的工作理念,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找准解决问题的途经、优化办理事项的流程。牢固树立“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的思想,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作风硬、守纪律、能管理、会服务的中心队伍,让群众享受更优质、更精准的服务。积极践行以“服务百姓生活”为中心的理念,站在群众的角度换位思考,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是中心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担当。各进驻部门要制定好各项服务事项清单,公开亮诺,做到群众的怨气有处纾解,群众的问题有人解决。建立健全“周调度月汇报机制、接访下访约访机制、风险隐患防控机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突机制、依法打击处理机制、通报督办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七项工作机制,深化纵向互通、横向互联的“大政法综治、大信访维稳”的工作格局,让群众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社会治理成果。
坚持精细管理,实现各部门多功能无缝对接。坚持人工与智能相结合、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网络预约、电话预约、自助服务客户端、手机客户端、现场登记等形式受理群众服务事项,由中心统一受理、分流转办。以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为总抓手,加快推动社会治理从“事后治理向事前治理”的转变,打通“访、调、裁、诉、援、审”全链条,构建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社会治理智能化工作新模式[2]。
中心成立后,要统筹解决好人员力量的调配和运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比如说:政法、法院、司法、信访、人社等相关部门入驻人员达百余人,保洁、保安、车辆、餐饮等诸多后勤保障问题都需通盘考虑。入驻中心工作人员的人事管理及调配使用、绩效考核权限仍在原单位,中心对在干部管理上没有约束力。建立一套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合理考核评价工作人员工作绩效,激发工作人员服务热情,是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规范运行的重要保障。
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把好人员甄选第一道关口,要把工作作风硬,工作能力强的人员安排在重要岗位上,组织人事部门要对入驻中心人员单独管理、跟踪考核,建立中心工作人员绩效考评机制,提高评优比例,拓宽人员晋升渠道,激励干部干事担当,让能者有位,对不胜任工作岗位的人员予以调整[3]。
搭建智能化人员日常管控平台,建立人员通行管理平台,规范门禁系统、访客系统、考勤系统的应用,定期通报工作人员出勤率,纳入干部日常考核。搭建智能化业务管控平台,建立一套中心内部智能化管理系统,访客凭身份证登记取号,系统自动派发事项、跟踪办理进展。搭建智能化网格管理平台,网格员通过手机APP排查上报的案事件,进行分流转办、统计汇总。通过智能化手段,实时掌握网格员工作轨迹,进行绩效考核[4]。
依托综治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服务管理平台,对发生的紧急事件,能够实时调取发生事件周边基层网格员、警力等资源力量,进行及时处置。智能化风险预警平台,以社情、警情、舆情和公共安全数据为基础,研究设定“平安指数”,定期收集数据,每月自动生成平安报表,对社会稳定风险及时进行预测预警预防。将平安指数纳入乡村考核指标,推动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网格员手机APP,及时完善人、地、事、物、组织等各类基础数据,进行案事件排查上报、流转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