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珍
临沂市房产经营开发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施工单位管理不到位将影响整个施工过程。施工前期制订施工方案时,如果没有做好造价管理工作,会导致以下问题:①不能明确所要消耗或者购买的资源数量,从而导致施工方案不准确、不合理;②施工过程中,材料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影响工程进度,使施工计划不能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③管理不完善还会造成资源浪费,使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计划地使用资源,造成资源浪费,严重时,部分施工单位为了提高自己的效益,没有按照规定的设计方案施工,造成施工过程混乱,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1]。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若想更加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应该构建完善、全面的预算管理机制。另外,应该注重加强预算审计工作的实施,以此为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合理的预算管理,为能够科学、合理地构建建筑工程预算管理机制,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工程造价超出预算的情况,很可能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期造成严重的影响。
施工作业材料与机械设备,对施工期间的工程造价影响较大,在工程项目施工环节,施工作业材料采购费用和运输费用,占到工程造价的63.5%左右,机械设备的采购费用和维护费用占据15.3%左右,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工程造价动态控制水平,要求管理人员对工程作业材料与机械设备费用进行有效控制。但是,在大部分的工程项目之中,因为管理人员对材料与设备造价控制工作缺乏重视,很多施工作业材料得不到有效的保管,出现严重的浪费现象,使得工程造价不断增加。
工程造价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的执行效果,因此,施工企业必须科学的、合理的编制工程造价预算[2]。首先,在编制工程造价预算前,应该对施工图纸进行全面分析,并对重点施工分项进行规划,以此保障预算编制的内容与施工图纸的内容相符;其次,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全面了解,尤其是对施工材料,施工设备以及市场的了解,以此提高预算标志的准确性;在实施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每一施工分项的合理规划和造价预算控制,以此更好地落实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工作。
目前,建筑工程建设中还存在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差、工期长、价格超预期、经济效益低、资源浪费等现象。这些现象分布在工程的前、中、后期。为确保工程的保质保量和按期完成,加强工程的全过程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不可或缺。在工程项目策划阶段,正确合理地策划是控制好整个工程造价,是整个工程建设项目成功的前提。造价管理项目决策工要对拟建项目做好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比不同的方案,择出最优方案再加以实施;工程设计阶段,应先编制设计概算,并根据相关功能和质量要求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协助设计人员优化方案;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师要对项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准确了解当地招投标的政策,制作好招标清单,控制标价;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是应掌握图纸信息,跟踪图纸的施工进度,记录、计算、调整工程费用,确保投资和建设单位的利益;工程竣工交付阶段,要认真审核相关图纸、决算资料的完整性,统计、归类、核对各项施工数据,并出具相应的审核报告,方便完成竣工结算。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性会出现工程变更的情况,使这一情况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在施工过程中业主提出了新的要求、前期施工现场考察不到位等。一旦发生工程变更,不仅会延误施工工期,而且会致使工程造价提高。因此,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中,应该加大对工程变更的控制力度,对工程变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全方位分析和严格的考核,避免因为工程变更而给工程造价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当前各种信息化技术在工程造价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也让工程造价进入到大数据时代。所以,当前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基于构建工程造价大数据的统一规划,落实工程造价数据的相关工作,对工程的数据信息以及要素价格进行共享,提升工程计价的高效性以及科学性,进而让造价管理实现动态化,提升管理的效果,为行业发展提供可靠的造价信息服务[3]。另外,还需要加大数据标准建设力度,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及网络,对信息和资源进行共享。要对造价信息的各个环节进行完善,还需要健全相关信息和数据的上报制度,慢慢建立省级工程造价数据库,充分发挥出其在各方面的服务作用。
工程造价管理人员需具备专业的财务预算能力,熟悉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内各项施工环节,同时还能对建筑市场情况全面掌握,为此企业在招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时需提升相关人员的准入资格,提高对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考核标准,对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养进行考核,同时现存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开展针对性培养,确保其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都能得到有效提升,构建高素养的工程造价管理队伍。
工程造价管理在工程管理中占据着核心位置,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工程造价有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但是,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工程造价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还需要企业对完善工程造价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