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强
辽宁顺鑫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本溪 117000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道路桥梁建设项目也获得了有效的提升,各种各样的新材料和新工艺逐渐应用于路桥建设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工程建设水平和工程建设效率,提高了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但从实际项目开展情况来看,由于路桥施工项目开展的数量不断增多,面临特殊地形和环境的情况也大大增加。软土地基作为影响路桥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关系着路桥项目整体结构的可靠性。因此,必须要通过先进的技术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和改善,保证软土地基能够满足施工建设需要,强化施工技术,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软土地基是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它会导致路基的压实度达不到规范和设计要求。早期路面由于车辆荷载的重复施加,将会出现不均匀沉降,比如在路基的半填半挖接缝位置出现裂缝、雨水通过路面裂缝处渗入到路面的承重结构基层,对路面面层及以下的路面基层造成严重的危害,这是路面裂缝的主要危害。如此反复作用,将带来路基滑移、开裂、路面起伏不平、沉陷等危害,以及桥涵通道等人工构造物处的跳车颠簸等。另外,雨水较长时间地浸泡软土地基,将会带走软土地基中的小颗粒物质,如粉质土等。这时候,软土地基内部会形成很多细小的空洞,进而降低路基的承载能力,在上部荷载的作用下,将会造成软土地基的沉降。因此,在道路桥梁的施工中,应该充分结合当地的地质条件,采用相适应的加固方法,使路基达到最好的稳定性。尽可能的减少其对道路桥梁质量的影响吗,保证交通运输的安全性[1]。
当软土地基表层中的含水量比较大时,施工单位应采取表层排水方法来将多余水分及时排出,以确保地基强度能够达到施工要求。在采用该方法处理软土地基时,施工单位应首先对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的勘察,如果工程处于较低的地势条件下时,由于其比较容易形成淤积性的地表径流,因此施工单位应在道路桥梁工程的路基结构中适当增加防渗层的设置,同时在对基坑进行回填时应尽量选择具有较好吸水性能的材料来作为回填材料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排水效果。而当路基处于较高地势时,施工单位则应充分利用地势条件采用设置排水明渠等方法来进行排水处理,以达到加固处理软土地基的目的。
对土质较厚、施工面积大的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可以采用强夯法。在采用强夯法之前,要将夯锤的落地距离计算清楚,确保夯锤每次都可以将击打的力量发挥到最高点。若长时间使用夯锤会使夯锤底部损坏,从而使夯实的效果受到影响。认真的对夯实点进行检查,是用夯锤作业前必做的准备工作,同时还要对夯锤落地的位置进行科学的计算,及时调整落实位置的偏差。同时软土地基的土壤承受力低,所以要对落实后的土壤沉降量进行密切关注。在竣工以后,要定期对软土地基进行质量方面的检测,最好是一到两周进行一次,以预防后期出现沉降现象而对施工整体质量所造成的严重影响[2]。
在道路地基的处理过程中,对于道路表面的处理经常采用机械压实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问题,需要对路基进行检查和维护,费时费力。最佳的方法就是采用置换处理技术,就是将原地基中软土用质量比较好的土质换掉,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先挖出,然后填补上质量比较好的土质,然后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机械压实,这种处理方式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施工过程的质量。在处理过程中应该注意,要保证土质的干燥,不能够有水分,其次要保证土壤中不含有其他杂质,以免影响施工质量。
地基在经过排水固结技术之后最常用的一种技术就是粉喷桩施工技术。这种方法就是将喷粉与桩柱施工相结合的一种技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首先对软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搅拌,然后接下来就是加入固结粉,然后将桩柱打入软土中。水泥和石灰经常是粉喷桩施工技术中常用的喷粉,但是还可以利用其他的一些凝结剂。为了保证这项技术的施工质量,在施工之前应该选定一个小的范围作为试用点,在这部分区域做实验来观察是否适用于这块路段。但是这种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浆液在输送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在输送过程中应该重视浆液的输送工艺,对输送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落实每一个步骤从而保证桩基的施工质量。
当道路桥梁工程的软土地基主要为淤泥、黏土以及砂性土时,施工单位可以采取高压喷射注浆方法来对其进行处理。该方法主要是通过钻进成孔方式向软土层深处深入高压喷嘴,以便将水泥浆液等灌注到软土地基的土体中,并要使土体能够与水泥浆等充分混合,从而形成一个具有较高稳定性的板结结构,以实现提高软土地基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的目的。在施工实践中主要采用的是化学注浆以及高压喷射切割等处理方法。施工单位应根据道路桥梁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合同要求来进行技术应用[3]。
综上所述,软土地基的稳固性和强度直接影响路桥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影响路桥工程的使用寿命,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软土地基的处理与改造工作,明确软土地基改造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相关工艺要求,采取行之有效的加固处理方法进行软土地基的优化和提升,保证软土地基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实现施工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