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晓东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范围的扩展,使其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承担着更多的责任,面临着更复杂的审计风险。是否具有能够有效控制审计风险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的质量,关系着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存与发展。为了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带来的挑战,实现会计师事务所的长远、稳定发展,研究出合理可行的审计风险控制方法是当务之急。
审计风险广泛地存在于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由多种因素组成,但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员工整体的风险意识不够,极大地降低了其审计风险控制能力。一方面,部分会计师事务所面对审计风险缺少应有的警觉,不关注不同类型的被审计单位存在的潜在风险,不对其带来的审计风险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导致会计师事务所遭受损失;另一方面,在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中,除了在管理层强调审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之外,基层员工并不具备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风险的责任感,对审计风险的识别及应对能力较差,审计程序执行不谨慎,对含有重大不实事项的财务报表作出错误判断,出现检查风险。
另外,由于现代审计内容不断扩展,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涉及多种行业,提高了审计人员对企业经营情况作出全面、正确的评价的难度。同时,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专业素质较差,增加了审计风险的发生概率。部分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强,实际操作经验不足,忽略了不同行业审计工作的特殊性,采用常规的审计判断,未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存在的重大错报或漏报,导致审计失败,造成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誉和经济损失。还有部分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没有尽职尽责地履行自身义务,在执业过程中不按照规范的审计程序,甚至为了满足私利帮助被审计单位隐瞒信息,审计丧失独立性,无法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和公正性。
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和审计风险的大小有较大的关联。一些被审计单位为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运用舞弊、欺诈等手段对财务数据进行隐瞒、篡改、伪造,掩饰自身真实的财务状况及经营状况,使得审计人员难以获得全面、准确的信息,无法发现其财务报表中的所有漏报、错报,增加了固有风险;还有部分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存在严重缺陷,其内部控制管理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导致经济活动中舞弊行为的发生概率增加,且审计人员在外部难以察觉,使其错漏进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系统,由此产生控制风险,极大地增加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总体的风险。
法律是审计工作的重要依据,但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与监管制度尚不完备,政府监管力度不足,各部门监管范围不明确,无法对种类日趋繁杂的审计事务形成全面的监管和约束效力。政府监管力量的薄弱和现行法律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责任追究制度的不完善,使得部分审计人员对自身的不道德行为存在侥幸心理,增加了潜在的审计风险。另外,由于法律规范的不健全,部分审计工作缺乏统一的标准,审计人员只能按照自身的从业经验进行判断,导致在审计程序中不能察觉出重大错误的情况。
1.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管理。风险总是存在于审计活动过程中,并不能被完全消除,因此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层需要时时提高警惕,加强自身风险控制能力。首先,需要强化员工整体的风险意识。会计师事务所应该组织员工开展针对审计风险防范的培训,帮助其形成对审计风险的正确认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审计风险识别、控制能力。其次,需要制定完善的审计计划。会计师事务所应该积极地学习新的审计理念,寻求先进的风险管理手段,广泛地了解和收集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对审计风险进行充分、全面的评估,并根据客观条件的转变,合理、灵活、有针对性地调整审计判断方法。最后,需要加大对审计质量的控制力度。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建立起关于审计质量的评价机制和相应的奖罚制度,通过对审计工作质量进行合理的评估,根据质量考核情况,给予表现优秀的员工相应的职位和待遇,对不合格员工施以批评和惩罚,以此来规范审计方式,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增强会计师事务所的整体实力,降低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自身的损失[1]。
2.提高审计人员的执业水平。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策法规不断更迭,创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审计对象和内容处于变化之中,审计的执业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发展。审计人员只有不断掌握新知识、学习新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执业水平,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审计工作者的新要求。一方面,审计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学习自身专业之外的学科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注重从业经验的积累,提高审计风险识别能力。审计人员还需要提高对自身职业道德的要求,保持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自觉学习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自身行为,提高自律能力,更好地落实审计工作制度。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更好地吸收、利用审计专业人才,提高审计风险控制能力。在招聘专业人员时,应注意严格把关,不聘用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而对于刚刚进入会计行业的实习人员,会计师事务所应给予专业的辅导,帮助其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发挥自身才能。可以通过组织定期培训,帮助员工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实现自身发展。还可以通过举办职业道德讲座等方式,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强化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培养审计人员的敬业精神,以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2]。
1.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会计师事务所要想有效地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避免行业声誉和经济利益的损失,就必须慎重选择被审计单位。在接受业务委托时,应广泛收集相关信息,全面地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整体状况,如结合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发展状况和外部环境、盈利情况、市场竞争能力、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人员流动情况、被审计经历等信息,了解其是否建立起了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管体制、是否曾出现舞弊行为等情况,对被审计单位当前的经营管理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能力合理进行综合的评估,并与被审计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以及时了解其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准确评估和识别审计风险。对于存在较大审计风险的企业,应拒绝其委托。另外,会计师事务所应视自身的业务处理能力妥善选择被审计单位,不承接胜任能力不足的业务,以减少审计风险。
2.政府优化外部监管环境。为了给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的公平性、独立性、权威性提供法律保障,政府应该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外部环境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一方面,政府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曝光和处罚力度,充分发挥其对社会的警示意义,提高监管的威慑力,并积极引导被审计单位健全自身内部控制体系,减少舞弊、欺诈行为;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完善相关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并确立审计规范原则,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合理有效的指导,以提高审计质量,减少审计失败的情况。
提高审计风险控制能力是增强会计师事务所整体实力的关键。要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增强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注重审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被审计单位需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政府则需要优化外部监管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审计风险,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