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贷消费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与防范

2020-11-26 15:38:10刘杨雪莹
经营者 2020年17期
关键词:网贷信贷消费

刘杨雪莹

一、引言

顺应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依托大数据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互联网不断渗透传统金融工具,促成了“互联网+金融”的新兴消费业务。在不断发展的互联网经济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消费欲望逐渐增强,互联网信贷消费业务提供的“超前消费”正好击中大学生当下的消费心理,在大学生消费群体中快速流行起来。对于资金薄弱的大学生而言,网络信贷是更便捷的消费模式,但同时,对于自控力较差的大学生而言,巨额的债务给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互联网消费信贷发展现状

近几年,我国互联网企业发展迅猛,从2015年起以百度、阿里、腾讯、京东为代表的四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入互联网信贷行业,利用其长期累积的数据资源和云计算技术,紧密连接各类互联网消费平台,支持平台使用网贷消费业务,使网贷产品与在线支付更具有黏着性。互联网消费信贷业务大大变革了传统消费信贷行业,推动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多元化发展。随着四大互联网巨头的加入,整个互联网信贷行业呈现出快速扩张态势,网络信贷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相较于传统金融工具信用卡,网络信贷更加便捷高效,简单的操作吸引了众多年轻用户的喜爱。《2019年全国P2P网贷行业快报》指出,截至2019年,互联网信贷行业成交额达9649.11亿元,“90后”“00后”年轻人互联网信贷工具使用比率高达60.9%。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经济中主要的消费群体,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展现了较强的适应性。互联网信贷消费的不断普及使大学生成为互联网信贷工具的先行者,针对大学生这类没有固定收入,具有限制约束的消费人群,“花未来的钱,完成现期的需求”的互联网信贷工具及时缓解了大学生的购买压力,削弱了原本局限的经济水平,帮助大学生达成消费目的,但也影响着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转变。

三、互联网金融中大学生网贷消费现状

(一)大学生消费心理转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年轻人普遍具有自我提升的发展需求,面对互联网多元化的新鲜事物,大学生不断寻找“新”的生活方式,追求更高的“品质生活”。他们将上一代保守的“储蓄”消费观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及时消费”和“超前消费”的理念来享受当下生活。以自身兴趣爱好或精神需求为优先,将消费更多地划分在娱乐活动、人际交往、健康保养等方面,呈现出消费升级的趋势。在新兴的“网红经济”的影响下,大学生们通过模仿喜欢的“网红”来作为自己的参照,在“网红”的影响与暗示下追求时尚与奢侈,非理性地跟风购买,通过物质享受来塑造“精致”自我,达到更高的消费层次。由于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部分大学生的消费呈现出超出自己消费能力以外的状况,互联网信用贷款的方式成为大学生们支付时的首选,缓解了大学生的资金困境,可支配消费金额增加,实现“花未来的钱”为现期的享乐买单。

(二)大学生消费模式转变

针对大学生消费升级,“分期付款”和“超前消费”受到了大学生的推崇。互联网信贷消费被大学生普遍接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网络信贷产品当作支付工具来使用。对于大学生而言,互联网消费信贷体现出三大优势:

第一,申请贷款门槛较低。相较于传统银行的信贷业务,互联网信贷产品取消了烦琐的手续和长时间的批款。很多网贷平台更是针对大学生提供了更加便利和优惠的政策,将审核条件放宽。大学生只需要提供身份证、学籍证明、绑定电话号码即可申请成功。放宽的申请标准给征信空白的大学生提供了便利条件。

第二,网络贷款使用便捷。互联网信贷办理手续简单,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信贷APP,使互联网信贷产品越来越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大学生除了可以在网购时将互联网信贷当作消费时的支付工具外,还可以在各大线下消费场景中使用网贷消费额度进行支付。到期还款时,大学生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第三方支付软件还款,操作方便,使用广泛。

第三,网贷辅助资金周转。大学生可支配的消费资金有限,对于大学生超额的消费需求,互联网信贷公司推出小额贷款,缓解了大学生的购买压力。大学生借助网贷产品的“超前消费”和“分期付款”增加了自己的现金流,有益于自己的资金运转,提升了自己的消费效用。

四、大学生应用互联网信贷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一)以贷还贷

消费额度的增加使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大学生滋生了不健康的消费观念,他们利用互联网信贷解决资金困境,冲动消费,助长消费欲望。有些大学生养成了高消费的习惯,却因不顾及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过度追求高端消费,等到还款时却发现自己难以偿还。因为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又怕父母知道,所以拆东墙补西墙,申请多个互联网信贷,以贷还贷导致欠款越来越多。网贷无力偿还最终悲剧收场的新闻也屡见不鲜。社会经历较少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对资金合理规划的能力,截至2019年11月,尼尔森在发布的《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中指出,在校大学生实质性负债比率为21%。

(二)不透明性

作为社会中主要的消费群体,互联网信贷公司把大学生作为新一类重要客户群体来开发。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与社会人群的消费心理有着明显的差距,一些互联网信贷公司并不会将贷款的详细信息告知大学生。他们放宽申请条件,宣传借款后的快感,诱导大学生过度消费。大学生普遍缺乏网络信贷知识,很多网贷产品打着“在规定的时间内还清欠款即可免除利息”的标语,这种看似“零成本”的贷款,令大学生难挡诱惑,盲目消费,却忽略了超期产生的借贷成本。

(三)风险性

互联网信贷公司为了吸引大学生客户,为没有达标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的大学生提升借贷额度,激发大学生不理性消费。另外,不同的互联网信贷平台对于信贷费率的计算有很大的差异,互联网信贷公司只会将分期付款的金额公开给客户,却很少将利率费的标准明确标示出来。过高的利率和不断增长的欠费给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施加了沉重的还款压力。在偿还贷款的压力下,负债大学生四处借钱,拼命打工,越来越偏离原来的生活轨迹。一些大学生因无力还款或逾期还款,导致自己个人信用不良,影响了未来的生活质量,给自己的心理和生活都造成了严重的负担。

五、大学生网贷消费引发问题的防范措施

(一)加大网贷平台监管力度

正规的网络借贷平台的确为大学生理财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近些年互联网借贷行业竞争激烈,鱼龙混杂,国家对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力度不够。健全的法律体质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有效途径,很多不良网络信贷平台因监管不足,降低风控信用标准,给偿还能力不足的大学生发放大额贷款,让大学生陷入巨额欠款的深渊。因此,国家还需不断优化信贷的法律法规,尤其是高校大学生比较集中的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规定,杜绝不良网贷平台向校园渗透,规范网络信贷发展,营造良好的信贷环境。

(二)构建良好的校园消费环境

不良的互联网消费信贷危害严重,高昂的贷款利息、暴力的催债方式以及隐私信息的泄露,会给大学生未来的生活带来难以估计的影响。高校可以通过与银行、金融部门合作,推出正规且适合大学生特点的金融借贷产品和小额信用贷款等,以此满足大学生的合理消费需求,解决大学生短期的资金困难。为了提升大学生对网贷风险的关注度,高校还可以通过整理历年不良网贷的相关案例,定期举办有关消费知识的讲座、开展诚信教育班会、设置消费心理咨询室等,帮助大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不良网贷平台的风险性质,树立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增强防范意识。

(三)设置相关金融课程

在校大学生大部分缺乏金融知识,防范意识较弱,对征信值的作用也完全不了解。在面对网贷平台给出的“额度诱惑”时,大学生往往目光短浅,忽视贷款风险,将眼前利益高看于失信成本。因此,想要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消费观,学校还应该开设理财教育课程,普及财务知识,增强大学生的资金规划能力,了解信贷业务,抵御不良网贷的诱惑。同时,学校还应适当展开有关消费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剖析商家营销手段,帮助学生认清、抵制商家营造的各种消费刺激,促使学生实现理性消费,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猜你喜欢
网贷信贷消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小康(2021年1期)2021-01-13 04:56:24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P2P网贷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中国外汇(2019年10期)2019-08-27 01:58:18
40年消费流变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0
网贷平台未来亟需转型
商周刊(2017年17期)2017-09-08 13:08:58
网贷十年:迎来“去伪存真” 时代
商周刊(2017年17期)2017-09-08 13:08:58
新消费ABC
大社会(2016年6期)2016-05-04 03:42:21
中国网贷地图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