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培帅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西安 710075
我国作为当前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自上世纪中期,就已经开始针对沙漠治理进行深入探究,土地荒漠化具有土壤粒间空隙大,排水速度快,蓄水量少,水分蒸发快的特征,同时砂质土壤毛管比较粗,若地下水位比较低的情况下,无法湿润土壤,植物也因此难以成活,就此,本文通过研究土地荒漠化的防治办法,旨在为相关人士提供土地荒漠化治理依据。
从地表的角度来讲,森林作为其中最高植被,一方面能够促使林内产生一种比较特殊的小气候,另一方面对周边地区气候也会带来相应影响,能够改善周边地区的干燥气候,使其气温变化缓和,增加降水量,除以上之外,森林还有防风、固沙的效果,因此通过进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对防治土地荒漠化有积极性应用成效。就我国三北地区而言,降水量比较少、蒸发性比较强,风沙也非常大,通过进行大面积植树造林,构建防风地带,可以有效改善三北地区的气候,对推动农业、牧业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就当前科学研究表明,当地表植被覆盖率高于30%时,土壤风蚀现象也会因此逐渐消退,而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来治理土地荒漠化,就是根据防控土壤风蚀原理而提出来的。对于我国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可通过将已经荒漠化的土地采取退耕还林地方式来达成恢复土地的根本目标[1]。
其一,进行土地荒漠化防治,应该始终坚持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以自然修复为主要修复方式的防治方针,从生态角度来讲,生态作为沙区比较凸出的问题,对沙区的经济发展也有很大的制约性影响。通过贯彻落实相关保护制度,特别是严格实施《防沙治沙法》,加大力度对生态红线的修复,依法打击破坏荒漠区域植被的违法行为;对于暂时不具备荒漠化防治条件的、因生态保护不适宜开发的土地而言,应将其划分为沙化土地封禁区域,同时针对该区域制定相应的保护制度。其二,加大对土地荒漠化防治的改革创新。从根本上来讲,改革创新就是进行和土地荒漠化防治的动力所在,因此在进行防沙固沙过程中,一方面要明确对生态守护的底线,学会穷则思变;另一方面应该积极响应政府部门的号召力量,与市场力量相结合,凝结成一股强劲的防沙治沙的中坚力量。就当前我国防沙治沙的成绩来讲,重点就在于坚持改革创新理念,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防沙治沙也要随之发生变化,积极探索更多符合当前时代背景下的防治策略。除以上之外,还应该重视对相关体系的创新,针对荒漠化生态效益构建相应的补偿机制,以及防沙治沙的补助政策等[2]。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贫困县、贫困人口都分布于西北沙区,该区域不仅仅是当前我国生态发展中比较脆弱的地区,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相比较于其他地区稍弱的区域。从土地荒漠化防治工作的本质来讲,不仅仅是指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更是当前我国经济进步、民生发展的问题。就沙区所处地理区域特征而言,具有光热土资源方面优势,以此来发展沙区的产业经济具有积极性意义。在防沙治沙过程中,应该深入贯彻绿色理念,从中探索以生态环境为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民生经济发展之路,充分借助沙区特有的光热资源、土地资源等优势,发展经济性林果、中草药等具有沙区特色的经济产业、绿色产业,真正促使沙区人们在防沙治沙的过程中发家致富;真正将土地荒漠化与民生结合起来,实现治沙惠民的重要举措[3]。
经过相关实践表明,进行土地荒漠化治理的根本力量在于人民群众在其中的奉献,因此只有发动群众主动参与到土地荒漠化治理工作中,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我国国土大规模的绿化。其一,借助当前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沙区水系进行科学治理,根据实际需要使用水源,科学调配沙区水源,积极应用当前推广的节水技术和灌溉方式,从根本上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对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可通过导引黄河水进入沙漠,构建天然出水防渗漏水库系统,通过这种方式为进行沙区土地荒漠化治理奠定永久性水源基础。其二,基于当前我国推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大力推行能源资源,例如当前比较普遍的新能源有风能、太阳能等,对于条件比较好的区域,可鼓励该区域群众营造薪炭林,以此来防控该区域群众因使用生活能源对植被带来的破坏影响;除以上之外,还可借助当前高新技术、转变生产要素等方式,提升没有形成荒漠化的土地粮食生产产量,以此来缓解该区域的人口生存压力。
其一,严格管理林区,对封禁区域应执行“三禁”措施,也就是禁止放牧、禁止采摘以及禁止开挖,最大限度减少封禁区内的活动,安排护林工作者,以护林站作为依托,主体为森林公安机关,形成全方位管护体系。加强对林区的执法,严惩造成植被、林业设施破坏的不法情况;另外,对封禁区域进行大规模的鼠害防治,以此来减少因鼠害对封禁区带来的危害,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力度,准备充足的防火工作。其二,坚持封禁与育林两者相结合开展治理工作,例如在每年雨季前期,对封禁区进行选择性种植苗木、补播等,扩大封禁区中林木覆盖范围;积极应用当前先进科学技术,提升封禁区中林木成活几率,也可运用当前比较新型抗旱、抗盐碱性的产品,采取人工种植的方式,有效提升林木成活率,减少未来林木抚育期的成本支出。
综上所述,本文分别从大面积进行植树造林、加大对生态红线的修复力度、将土地荒漠化与民生结合起来开展防治工作、发动群众参与到土地荒漠化防治工作中、生态移民缓解草原生态环境恶化五个角度提出土地荒漠化防治办法,旨在加快推动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