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成
(浙江嘉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嘉兴 314033)
财务共享,是通过对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实现对财务业务的流程再造,并在此基础上,统一对业务实施标准化处理,促进业务处理效率实现大幅度提升,并降低财务运营耗费的成本,进而从整体上提升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财务共享的实施有赖于集团公司对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当前,规模较大的集团公司普遍建设了财务共享中心,并据此实施财务管理。
集团公司实施财务共享,有助于构建统一的管理制度,并形成标准的业务流程,无需配置过多的财务人员,能降低财务管理耗费的成本,并促进财务管理效率实现大幅度提高,还能保障各项业务的高效良好开展,能实现对集团管控的有效加强,并促进财务管理实现良好转型。具体价值体现在如下方面:
集团公司实施财务共享,能促进自身的财务工作实际效率实现大幅度提高,无需配置较多财务人员,能促进运营成本实现有效降低。在集约化处理下,复杂工作形成明确细致的分工,趋于标准化和简单化[1]。对会计业务实施规模化处理,能实现对财务运作成本的有效降低。另外,财务共享还能提升服务质量。
集团公司实施财务共享,对管理制度进行统一构建,并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能促进标准化进程。财务共享中心为各业务单位运作非核心业务提供后台支持,各业务单位即能将核心业务作为工作重心,能促进核心业务实现良好发展[2]。
集团公司实施财务共享,能实现对集团管控的有效加强,能促进财务管理实现良好转型。共享服务推动各业务单位对统一的标准和程序进行使用,能防止标准执行出现偏差,并避免内部管理存在“漏洞”,遵循统一标准,利用其提供的各项财务数据,能增强集团管控的有效性[3]。集团公司构建财务共享中心,并逐渐对其功能进行强化,能将以会计核算为核心的财务工作转型为以管理为核心的财务工作。
1.对职能定位进行分析
财务共享通常有两类职能定位,一类是服务型定位,另一类是管控型定位。前者注重精简优化流程,并强调服务客户;后者注重细化完善内部控制,强调支撑公司决策和经营管理。
2.对职能定位进行选择
集团公司在实施财务共享的实践过程中,仅采用单一定位,难以发挥财务共享的全部优势。对财务共享进行定位,应对各项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契合实际需要,对职能定位进行选择。在实务中,集团公司通常将两类定位相结合,依托自身的发展战略,增强规模效益,实现对成本的有效节约,从整体上实现良好管控,构建多方位的涵盖基础核算、财务管控以及决策分析的财务管理,据此从整体上提升管理水平[4]。
1.对建设目标进行分析
对财务共享中心进行构建,其目标在于实现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集团公司应统一自身的财务制度,并对财务流程进行梳理再造,形成标准统一的集团财务,才能高效良好地开展财务共享,并实现财务成本的降低和财务效率的提高。
集团公司在实施财务共享前,其财务呈现出较强的分散性特点,各分、子公司均设置了财务部门,并配备了相应的财务人员,从整体上削弱了集团控制财务的能力,且具有诸多潜在风险。集团公司实施财务共享,能加强财务管控,实现财务成本的有效降低,并形成高效的财务流程[5]。
2.对建设目标进行选择
集团公司应与自身的财务战略相结合,对建设财务共享中心的目标进行科学确定。基本目标如下:一,对财务成本进行降低,并实现对业务效率的提升;二,对财务控制进行加强,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降低;三,构建统一的财务流程,促进财务管理实现良好转型。
1.对建设结构进行分析
财务共享中心常见的建设结构有四种模式:一,集团共享中心,该模式在集团层面建设财务共享中心,对集团整体提供服务,其特点在于对运营管理和相关标准进行统一,能加强管控,并实现对财务运营风险的有效降低;二,板块共享中心,该模式根据集团产业具有的不同业态,构建多个财务共享中心,为每个业态提供服务,其特点在于能实现行业垂直管理,并将行业特色作为依据,实施精细化管理;三,区域共享中心,该模式根据运营区域进行设置,为区域运营单元提供相应服务,其特点在于能快速处理业务,并实现通畅的沟通交流;四,项目共享中心,该模式根据建设项目进行设置,以建设项目为直接服务对象,其特点在于能保障项目内形成标准统一的数据,方便统一规划项目资金。
2.对建设结构进行选择
集团公司对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结构进行选择,必须考虑自身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和不同的服务范围。例如,对于快速扩张的集团公司,其分公司在各地分散分布,为实现对财务管控的加强,并降低财务风险和运营成本,可对集团共享中心建设模式进行选用,对运营管理体系进行统一构建,并形成相应的标准规范。
1.对建设原则进行分析
企业对财务共享中心进行建设,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一,事权不变。企业法人对企业资产具备的所有权以及使用权保持不变,本企业仍负责对资产、权益以及负债进行管理。法人单位相应的会计责任主体保持不变,负责保障会计信息具备合法性和真实性。二,标准与数据集中。企业构建的财务共享中心应成为企业财务信息的唯一入口,对业务内控点进行固化,对财务基础信息进行集中归集,高度实现数据共享,为企业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三,核算与管理保持分离。对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实施平行管理,企业法人及其下属单位应对财务管理机构和相关职能进行保留,并将会计出纳和核算岗位撤销,将核算单位转变为核算支持单位,对财务管理相应的核算支持岗位进行保留。四,循序渐进。企业构建财务共享中心,应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在试点先行的基础上,实施全面稳步的推进。五,提高收益性。企业构建财务共享中心,应注重提高收益性,促进财务转型,并推动企业扩张。六,增强安全性。企业应对作业标准进行统一构建,并规范业务流程,统一实施资金管控和调度,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降低。
2.对建设原则进行选择
企业构建财务共享中心,应契合自身实际,对建设原则进行选择。企业应充分考虑自身生产经营的具体模式,遵循标准与数据集中的原则;考虑其核算单位在全国各地的分散分布,遵循核算与管理相分离的原则;考虑其资金难以集中,呈现出较强的分散性,遵循提高收益性的原则。
1.对建设策略进行分析
集团公司财务共享建设,可选择独立完成策略、全部借助咨询公司策略和部分借助咨询公司策略。集团公司独立建设财务共享,必须具备完善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设施,并确保对网络信息技术的灵活应用,同时,定期开展维护更新工作,增强利用网络信息的能力。集团公司应对自身优势进行合理利用,并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进行积极引进,增强自身的软实力,保证工作质量,并提升业务水平,深入挖掘自身的潜在价值。集团公司借助咨询公司,能汲取先进的技术经验,加快财务共享建设速度,并提高建设水平。
2.对建设策略进行选择
集团公司在开展财务共享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挑战,与咨询公司进行合作,能加快建设速度。咨询公司能为集团公司的财务共享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因此,集团公司在开展财务共享建设时,可契合自身实际,选择借助咨询公司的策略。
1.对内部组织进行分析
对内部组织进行规划,通常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对内部组织进行定位,二是对内部组织进行划分。集团公司开展财务共享建设,对内部组织进行设立,通常可选用两种方案,一种方案是设立与财务部平行的财务共享中心,三是由财务部门下设财务共享中心。前一种方案,财务共享中心与财务部具有相同的管理层级,该方案的管理层级较少,其推行力度和内控强度相对较弱,但管理效果良好;后一种方案,从行政层级上来看,财务共享中心隶属于财务部,具有较多管理层级,其推行力度和内控强度较强,但管理效果较差。两种方案具备的共同点在于由财务共享中心,对会计核算相关职能进行承担,由集团公司总部和财务部门,对财务管理相关职能进行共同承担。
对财务共享中心相应的内部组织进行划分,通常有三种划分方法,一是按区域进行划分,二是按职能进行划分,三是混合划分。集团公司通常选择按职能划分内部组织的方法,能体现对组织活动的重视,并提高人员使用效率,还能简化培训工作。
2.对内部组织进行选择
集团公司在开展财务共享建设的过程中,对内部组织进行选择,应契合自身所处的实际环境,合理选择内部组织,确保财务共享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在组织定位中,与财务部门平行的财务共享中心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便于对行政管理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变革,还能促进会计政策的总体协调和有序推行。集团公司对内部组织进行划分,可选择按职能划分的方法。
综上所述,集团公司实施财务共享,能促进各项运营成本实现有效降低,能促进核心业务实现良好发展,该能促进财务管理实现有效转型。集团公司应契合自身的管理目标,并考虑环境条件,采取切实可行的战略政策,开展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充分实现财务共享具备的价值,有效保障公司实现健康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