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康养之都提振农业农村经济的思考

2020-11-26 19:22董娟陕西省山阳县经营管理站
新商务周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绿色电商农业

文/董娟,陕西省山阳县经营管理站

商洛市是全国第一个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气候康养之都”称号的城市。这一国字号招牌的成功创建,对促进商洛市全域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商洛城市的美誉度和吸引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商洛所辖的山阳县位于秦岭山区深处,商洛市东北方向,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陕西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近年来,山阳县委县政府坚持依托资源、依靠科技,因地制宜、扬长补短,多措并举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群众稳就业、保增收、快脱贫、早致富,有效化解了国家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生态保护限制,实现了县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互融共促协同发展,走出一条贫困山区以产稳收、快速脱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此背景下,对于提振农业农村经济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粗略的思考。

1 打造绿色康养之都,奏响高质量绿色发展乐章,提振农业农村经济,促进群众脱贫增收

近年来,商洛始终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三化之路”,大力发展以现代材料、现代中药、绿色食品、生态旅游为主的绿色循环经济。 把绿色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坚持统筹推进,实现了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全面、高质量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壮大产业,始终把绿色富民产业培育放在林业建设的突出位置,以核桃、板栗、中药材三大林业优势产业为主导,从强基地、重科管、深加工等方面实施全产业链开发,狠抓提质增效,深挖带贫减贫作用。坚持做大做强核桃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加大科技、资金、力量投入,统筹做好种植、科管、加工、营销等各环节工作,努力把“小核桃”发展成为“大产业”。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狠抓板栗良种建园、嫁接改造及综合科管,稳步推进板栗产业发展。从2015年开始,市政府坚持每年安排部署,强化行政推进中药产业发展。结合地方实际,大力推进林下经济、苗木花卉、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实现全市林业产业快速、有序发展。像山阳县翠屏山森林公园荣获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首批国家“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 基地称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评定市树核桃、市花连翘,并在造林绿化中广泛推广应用。

近年来,山阳县依托森林城市建设,以打造绿色康养之都为出发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新业态,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依托地方产业、地域文化和山水田园风光,结合特色农业园区、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建设黄花岭有机茶园、万福生态茶园、板岩诚惠食用菌生态园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3个。配合全域旅游开发、精美特色小镇和美丽休闲乡村提升建设,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农业新业态,规划建设“一村一品”休闲农业产业村、“一乡一业”镇和美丽休闲村。

按照“核桃进川、板栗上山、中药间套、立体种养”的发展思路,山阳县不断深化“三变改革”,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标准化、规模化建设产业基地,实现林业产业助农增收。

2 依托康养之都因地制宜选好脱贫产业,作为脱贫攻坚重点产业培育发展

笔者认为,有了康养之都的名号,还应切实从当地自然资源、历史人文、区位交通、生态环境等禀赋优势出发,发挥优势念好“山字经”。坚持“靠山吃山”、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产业发展理念,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实行长、中、短线产业相结合,突出抓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大力发展中药材、食用菌、林果、畜禽、中蜂、茶叶等传统产业,打响山阳“山地农产”品牌,积极把山区传统产业打造成为群众脱贫增收的基础产业。

突出绿色主打“生态牌”。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山好、水好、空气好等良好生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培育无公害、有机绿色农产品,打造具有山阳地理标识、特色标志的农产品品牌,建设“秦岭生态绿色农产品基地”。以保健食用菌产业为例,顺应大众健康需求,大力发展功能农业,率先推出保健农产新品——山阳富硒黑木耳,着力打造绿色农产品“天然工厂”,目前已取得“三品一标”认证。

山阳县位于秦头楚尾,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依托“秦岭奇观”天竺山、“西北第一洞”月亮洞、“千年古镇”漫川关、“金钱河百里生态旅游长廊”等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倾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中国秦岭健康养生度假目的地、中国漫川秦风楚韵文化体验区、中国山阳户外综合运动基地等3个旅游目的地,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带动周边群众脱贫增收。

3 积极培育壮大各类康养产业经营主体。

要充分利用县域山、水、林、矿等自然生态资源,古镇、古迹、民风、民俗等人文资源,以及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区位优势,吸引采矿、制药、畜禽、林果、茶叶、菌类、光伏、旅游等企业来山阳兴建基地、拓展业务,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开展“邀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百企联百村带万户”脱贫攻坚行动,号召鼓励回乡投资兴业创业。据笔者了解,先后有110名山阳籍企业家、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投资兴业,实现了全县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2家企业结对帮扶。

要引导发展专业经济实体。以推进“一村一品”农业产业化为目标,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和分散资金,积极扶持培育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同时要发挥党支部组织作用。制定专项政策,对村党支部创办合作经济组织进行规划引导,鼓励全县农村每个村党支部带头领办2~3个专业合作社,创建1个集体企业,作为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创新合作发展方式。推行“党小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企业+贫困户”等产业发展和扶贫增收模式,实现了每个贫困村有1~2个支柱产业,每个贫困农户有1~2个增收项目。目前,山阳全县发展各类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640个,在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设立党小组335个,有的还成立了工会组织,带动发展特色产业并促进贫困群众年均增收1000余元。要培育能人专业大户。从脱贫产业发展需要出发,大力培养符合农村发展需求、热心公共事业、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专业种养大户、新型职业农民等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通过设立党员“双带”示范岗、创业致富岗、科技服务岗等形式,举办农村经纪人知识、林特技术、种养殖技术、餐饮服务等各类技术培训,重点培养种植型、养殖型实用技能人才。要支持能人返乡创业。落实金融贷款、用地用电等扶持政策,组合运用订单、劳务、服务、租赁、入股等利益联结方式,吸引和集聚在外打工、创业有成的农民工、企业家、科技人员回乡创业 。

要加大电商人才培训。近年来,山阳县与西北大学、西安邮电大学、南京点石电子商务公司等校企合作,加大县域电商专业人才培育,目前累计培训3500人次,其中培训贫困人员1500人次,带动贫困户和脱贫群众投身电商创业就业680余人。提升电商创收效益。将电子商务与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创业就业、农村进步发展深度融合,建立“电商+订单+农户”“电商+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在有效解决农户“买难卖难”问题、拓宽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渠道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电商从业者经营效益。构建电商运营体系。采取“电商+服务站+代运营”模式,引导淘宝、京东等电商企业与全县村级电商服务站合作,建设线上线下地方特产馆等农产品上行营销推广服务体系。同时积极开展各类电商布局试点,将中村、高坝、板岩建成“特色产品+电商”示范镇,把漫川、法官、天竺山、杨地建成“特色旅游+电商”示范镇,促进了电商实体合理布局快速发展。

笔者建议,要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转向提质,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夯实产业兴旺基础,稳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提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猜你喜欢
绿色电商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绿色低碳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农资电商逃得过地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