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蕊 彭之春 贾兵
(南京晨光集团,南京,210000)
文 摘:论述标准化对专业能力建设的意义以及标准化在其中的作用,以企业电动伺服研究室为例,提出专业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加强标准化对专业成果的转化,明确专业能力建设与标准化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专业能力建设是最近几年逐渐被关注的对象,它的目的是统计存在于各个型号研制中的共性问题与技术,问题按专业分类,由专业组解决后将此作为经验纳入专业组数据库,从而更好地支持型号研制工作。同时,型号工作中的创新技术、设计方法、问题解决途径,以及相关模型、图样、代码等均可以积累下来,用来丰富专业经验、壮大专业力量,并可供专业组所有人员学习与使用。航天单位的专业能力反映了该单位的研发实力。
例如,电动伺服的飞快发展加速了对电动伺服专业能力建设和专业人才发展的需求,只有通过设立相应的专业组,规范电动伺服的研发体系,推进电动伺服相关专业的基础技术研究,加速专业人才培养,才能支撑各型号电动伺服机构的研制工作。
标准化作为航天 “软实力”的重要基础,是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的重要标志,是提升航天“软实力”的战略性工作[1]。南京晨光集团电动伺服专业新成立,标准化工作尚不完善,标准化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大多借鉴于电液伺服与燃气伺服专业,但由于电液伺服与燃气伺服是很早就发展起来的,因此其规章制度大部分是很早以前制定的,而且设计与管理思路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重视创新和电动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标准化工作已经在一些方面出现了欠缺。从标准化角度开展专业能力建设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它的目的就是保证专业能力建设能够最大限度的支持型号科研生产,提高设计师的工作效率,为科研院所的专业发展寻求捷径[2]。
专业能力建设是科研单位发展的长久之计,通过标准化的方法对专业发展进行规范化,对专业成果进行集成化,可避免技术上的问题重复出现或是同样要求设计不一致。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可以把型号研制工作中出现的复杂或是难解问题进行统计归纳,实施计算方法模块化、零散技术集成化、文档图纸模板化,以此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研制时间、降低成本。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从工作内容上来讲,专业能力建设工作侧重于知识的积累、技术的创新,是型号工作的提炼与总结。比如, “三化”设计、优化设计、工程化平台建立、文件模板统一、审签要点梳理、新技术开发等,是型号研制的需要。标准化工作则侧重于如何开展专业能力建设工作,使专业能力建设工作有章可循,使其规范化、系统化、秩序化,而不是一盘散沙。
从工作形式上来讲,专业工作主要是针对总体要求进行产品设计,包括设计与论证,尔后将其作为专业经验积累下来。而标准化工作是针对设计师的工作进行检查,比如设计文件的格式、标准实施的正确性、图样与代码的审查、基础标准的宣贯、技术规范的编制等等,指出专业工作的不恰当之处并改正,使专业工作更加规范化。
在新的形势下,生存和发展是企业的首要任务。标准化工作是企业运行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产品研制的全过程,同时也贯穿在各个技术领域。而专业能力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因此做好专业能力建设工作和标准化工作是当下非常急迫的事。
结合企业要求和标准化特点,以简明、统一、集中为原则,设置专业组,合理配备专业组成员,明确职责。在各专业组中包括:专业组组长、专业组副组长、专业组成员。
专业组组长职能:具有领导专业组的能力,是本专业的领头人,对本专业有着很深的认识和判断,对年度专业建设规划有很好的统筹安排。
专业组副组长职能:协助专业组组长完成年度专业任务,针对科研生产中的 “急难险重”问题,组织开展专题攻关,是专业力量的杰出人才。
专业组成员职能:按要求完成各月的专业计划,并分配在各个型号任务中,通过型号研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做好经验的沟通和技术的积累,是专业组的后备精英力量。
以对电动伺服研究室进行专业能力建设为例,对其研究室所有人员进行专业划分,将其分成四个专业组:系统专业组、结构专业组、硬件专业组、软件专业组。在专业组划分成功之后,专业组组长协同标准化人员根据专业组的特点对每个专业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针对每个专业组的工作方向和内容,制定规范化的专业建设方案。专业组组长制定发展方向和目标,标准化人员制定规则和方案。以结构专业组为例,专业能力建设内容可包括:建立三维模型库、技术文件模板、零部组件选用目录、零部组件接口规范、产品设计流程、产品设计规范、产品验收规定、故障启示录入、质量问题归总等。在这一系列的工作中,标准化人员同时开展工作,如三维模型的建立是否规范、技术文件的模板是否正确、流程是否恰当、规范是否符合标准化的要求等等,当标准化人员对这些工作进行规范化之后,才能真正作为可参考的依据。
标准化是总结在技术、经济等社会活动中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实施标准,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的管理活动[3]。说到底,标准化是为规范设计、完善设计、服务设计的,有了标准化人员的把关和审核,可以使设计人员少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因此,需要定期对全体人员进行标准化宣贯,让专业组成员正确而全面地认识标准化,给全体人员树立标准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意识。专业组成员在学习标准化知识的同时,可以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如果对标准化的知识有任何疑问,也可积极地与标准化人员进行沟通与交流。这样可以互补不足,设计人员学到了标准化的知识,标准化人员了解了设计的需求,更能促进双方工作的有效融合。
“三化”设计是设计人员与标准化人员共同的重要任务,也是为企业创造效益的重要途径。通过 “三化”设计,可以提高设计效率、缩短研制周期、减少研制成本。
我单位在 “三化”设计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这也是专业组人员与标准化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三化”设计至顶而下,四个专业组各自开展工作,如果说型号研制工作是横向课题,那么 “三化”工作就是纵向课题,不再是各个专业之间的协同,而是本专业组中所有成员之间的工作。目前我们每个专业组组长与标准化人员都制定了 “三化”工作的方案,专业组人员经过讨论,明确发展方向以及梳理出所要做的工作,标准化人员根据专业组成员梳理的方案制定 “三化”的工作制度以及工作方案,使得 “三化”工作符合标准化的要求。
目前我们四个专业组做了如下的工作:①系统专业组 “三化”工作:总体任务书的模板编制、电机验收规范编制、电缆规格统一等;②结构专业组 “三化”工作:各类技术文件的模板编制、外购件的技术要求编制、机械接口与电气接口规范编制、计算报告编制、零部件库建立、产品设计流程开发等;③硬件专业组 “三化”工作:电子元器件库的建立、电子元器件封装的规定、电路板的绘制规范、文档的模板编制、电子元器件的目录统计与优化等;④软件专业组 “三化”工作:软件文档的模板编制、软件设计流程开发、软件入库前的要求设置等。每个专业组都以“三化”设计为目的,而这些工作都是在标准化的约束下进行的,当某些工作的方向或是内容出现偏差或者不规范时,标准化人员需要及时提出并与专业组人员共同改进。
现代企业几乎都有一套自己的信息化平台,在信息化平台上,可以存储数据,方便设计人员查看和调用资料。在信息化平台建立的初期,信息化系统里面的规则和标准由标准化人员与技术人员共同制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实现了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模式转变,以此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促进了标准化工作,提升了标准化对科研生产的技术支撑。对于设计人员而言,已经开始使用产品数据管理系统 (PDM系统),各个专业所需的模型、图样、文档、标准件库、外构件库、材料库、电子元器件库等,包括后续的偏离单、更改单以及只要在产品生命周期里运行的一系列行为,全都在系统里存储。当然,在这些资料在系统里发布之前,必须由标准化人员审核通过。专业组成员和标准化人员在信息化平台建设中同时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能够提升型号的研制能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改善企业发展能力、增强产品与技术管理能力,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为创建航天领跑企业发挥积极的助推作用。
在现代信息化资源共享的形势下,对资源成果的管理和利用,就要求成果必须规范管理.否则多样的信息也会变成 “垃圾信息”被丢弃或遗忘。专业成果数据库作为信息资源的主要形式,只有将其规范化、标准化,才能方便以后的使用。我们现在已有的专业成果资源库包括:材料库、标准件库、外构件库、电子元器件库。这些库里的资源已经通过校对、审核、批准,可以供每个员工查询与调用。除此以外,专业组对图样、文档进行模板编制,编写一些技术规范进行,对零部件模型进行统一,对代码进行定格,对质量问题进行汇总,这些也都是成果转化,标准化人员也都参与其中,利用标准规范来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
专业能力建设的性质决定了它一开始就必须用标准化的思想来开展相关工作,只有充分细化标准化要求,在过程中有效控制,在成果上统一要求,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专业能力建设的良性发展。
标准化为专业能力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和支持,互为促进、有序开展。同时,专业建设中的标准化也是随着专业建设的开展而逐步成熟起来的。专业能力建设需要有标准化人员来进行规范,而专业组的工作也促进了标准化工作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