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军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北京 100023)
高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女大学生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活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研究高校女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和对策,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研究对象。本文以高校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发表的关于女大学生体育现状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与思考。2)问卷调查法。向海南省、湖南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的8 所高校的女大学生发放问卷400 份,回收有效问卷370 份,回收率为92.5%。3)访谈法。走访部分国内相关专家,听取他们宝贵的建议。4)数理统计法。数据运用Excel 进行统计。5)逻辑分析法。综合运用比较与类比、分析与综合的逻辑方法。
(1)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程度。数据显示,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程度如下:“很感兴趣”占35%,“兴趣一般”占50%,“不感兴趣”占15%。“很感兴趣”占35%,说明不少女大学生对体育活动有浓厚的兴趣。学校和教师应鼓励她们带动更多同学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兴趣一般”和“不感兴趣”加起来占65%,所占比重还是比较大的。学校和教师应加大体育运动宣传力度,加强学生思想工作和体育活动组织工作,加强科学健身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2)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数据显示,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如下:“锻炼身体”占45%,“评优”占29%,“交友”占19%,“预防疾病”占24%,“体育课达标”占25%,“提高心理素质”占19%,“其他”占5%。“锻炼身体”占45%,说明女大学生想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塑造自己的形体美。“体育课达标”占25%,说明有一部分女大学生在体育课程达标上存在困难。
(3)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数据显示,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如下:“上学校的体育课”占72%,“自主锻炼”占39%,“与亲朋好友共同运动”占28%,“参加体育社团活动”占23%,“参加校外培训”占23%,“参加校外体育活动”占19%,“其他”占5%。可见,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主要是上体育课,这说明体育课堂教学质量非常重要。体育教师需不断丰富自身专业知识,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多与学生交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耐心指导,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她们的潜能,提高她们对体育学习的自信心。选择“参加体育社团活动”的女大学生占23%,说明体育社团活动对促进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学校要加强体育社团的建设与组织管理,引导更多女大学生参与到体育社团活动中。另外,选择“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的女大学生占19%,说明学校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开阔她们的视野,激发她们的体育兴趣。
(4)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项目的情况。数据显示,女大学生参加羽毛球、体育舞蹈、乒乓球、排球项目的人数比较多,分别占46%、44%、43%、40%。这四个项目比较受女大学生喜欢,她们参与这些体育项目的热情比较高。因此,教师需特别重视这几项运动的课程设计,并做到寓教于乐,为女大学生营造活跃欢快的课堂氛围。
(5)影响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兴趣的因素。数据显示,在影响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兴趣的因素中,“场地、器材缺乏”占42%,说明场地和器材对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对此,学校应给予高度重视,扩大体育场地,增加体育器材,并适当延长体育场馆开放时间。另外,“运动氛围不够”占26%,说明学校需要加大体育运动与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举办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营造浓郁的体育运动氛围,以激发女大学生的体育兴趣。此外,“缺乏课外指导”占22%,说明学校要合理安排专业的课外指导,指导女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
(1)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不够浓厚,对此,学校应举办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鼓励女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激发她们的体育兴趣。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激发女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1)充分发挥女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她们的创新能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激发女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她们多摸索,提高她们的创新能力,这有助于提高她们的学习效果,培养她们的终身体育意识。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育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非常重要,要既准确严谨,又生动形象,还可以积极利用手势等身体语言来辅助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游戏活动,以活跃课堂氛围,做到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4)根据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因材施教,满足她们的学习需求。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呈现出多样化,教师要了解其动机,然后因材施教,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健身方法。比如,对于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是“预防疾病”这部分学生,教师要加强医务监督,加强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为其提供科学有效的健身方法。对于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是“提高心理素质”这部分学生,教师除了引导她们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外,还要向其提供一些心理方面的帮助,多鼓励和指导她们,锻炼她们的适应能力与承受能力,从而提高她们的心理素质。对于身体偏于肥胖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培养其良好的运动习惯和饮食习惯。
(2)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主要是上体育课,所以,体育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学校要加强体育教师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其专业素养,并加强对体育社团的建设与管理,多组织女大学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开拓她们的视野,提高她们的身心素质。
(3)教师要因材施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发挥女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她们的运动潜力,提高她们的运动能力,培养她们的终身体育意识。同时,还要培养女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集体观念。教师要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她们顽强拼搏的品质,使她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形成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4)学校要加强体育文化建设。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应不断完善体育设施、体育文化制度,加大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的资金投入,举办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开展体育比赛,举办体育文化节等,为女大学生创建良好的交流平台,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