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拉
(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茫汗苏木中心校 内蒙古 通辽 028200)
小学是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数学学科学习难度比较大,如果基础打不好,会影响以后高年级的数学学习。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最关键的能力就是计算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1.1 基础知识不扎实。在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基础知识不牢固的现象。基础知识是一切数学活动得以开展的关键,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是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计算公式、运算法则、简便算法以及常用的类型题都应该熟练的掌握。只有把这些基础知识掌握了,才能在数学的学习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1]。
1.2 没有好的计算习惯。在掌握了数学的基础知识后,就可以运用知识来进行计算。这个时候最需要细心,但往往小学生都存在着粗心大意的毛病,题目刚看了一部分就开始在草稿纸上计算,算完一半才发现题目还有别的要求;在草纸上演算也是很随意,老师讲解时想看一下自己是怎么演算的,发现在草稿纸上已经找不到自己的解题思路了;做完题后不注意仔细检查,有的学生形成固定的错误思维,总是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好数学学科的基础,对于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来说,它是一项必备的学习技能和生活技能。计算能力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于数学学科来说,这些能力是以后开展更深层次学习的基础。数学学科知识需要数学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才能掌握的。对于小学生以后的生活来说,逻辑能力、推理能力也同样重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3.1 扎实数学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法则和定理。学生只有熟练掌握这些计算法则和定理后才知道如何开展计算,教师在传授计算法则时要多举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法则和定理,并学会把这些计算法则和定理运用到计算练习中去,并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比如:在小学数学人教版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的学习中,要注意结合实例,让学生明白括号是用来改变运算顺序的,有括号的时候,括号里的最先算,没有括号的先做乘除再做加减,同级的运算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算。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运算法则,才能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准确无误。
3.2 提高课堂趣味性,创设情境式计算。数学的学习是比较枯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些教学情境,把数学计算和故事情节或者生活中的事情联系起来,让学生对情境产生兴趣,从而带动学生积极的去完成计算[2]。比如,在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的学习时,可以这样举例让学生理解:小明有10个苹果,他在家里给了爸爸一个苹果,给了妈妈一个苹果,带着剩下的苹果去了小红家,小红家包括小明在内共有4个小朋友,问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苹果?在这里,小明家里就相当于小括号的作用,要先算括号里的,然后再算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的,(10-1-1)÷4=?在这里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学生更容易去理解这个问题。
另外,在对运算法则和定理的学习时,也可以编一些顺口溜或者儿歌,方便学生记忆。比如,还是以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为例,在记忆运算法则时可以用这个运算顺序歌:同级运算最好办,从左到右依次算,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算在先,每算一步都检查,又对又快喜心间。这样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些运算法则。
3.3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培养学生养成好的计算习惯,让学生学会一看二想三计算,数学是一门严肃的学科,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必须精准,因此,一定要从小养成学生仔细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把题目全部看完。每个运算符号和数据都要看好;然后对题目进行分析,确定需要使用的运算法则和定理;最后进行解题,书写要工整,运算时要细心仔细;算完后要进行验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4 熟能生巧,多加训练,注意收集错题。小学生的忘记力是很好,记东西很快,但是一段时间不用就容易忘记。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还要多加训练。设置多种多样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经常练习,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纠错,积累计算的经验,掌握和运用计算技巧[3]。在练习过程中,注意收集学生们犯错比较普便的问题,整理出错题集,针对同类型的题目多加训练,最终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中,计算占比很大,教师要通过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扎实小学生的基础知识,养成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加强对计算的训练,最终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