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波
(吉林省榆树市秀水镇中心小学校 吉林 榆树 130400)
以往数学课堂教学划分为讲解数学定义规律、数学专题测试及讲解数学错题等三大板块,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化及数学知识的抽象空洞性限制了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及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老师应从课堂版块划分、数学知识体系、方向目标等方面来打破小学生数学惯性思维及僵硬课堂教学模式,为打造高效趣味课堂奠定了基础。
原有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许多老师会使用专业简洁的语言来讲解数学定义规律,以此来节省课堂理论知识讲解时间,延长课堂数学题训练时间。虽然这让小学生快速掌握与实践运用数学解题方法技巧,但是却容易造成数学课堂教学情感的淡漠及教学氛围的压抑,降低了对小学生数学情感及兴趣爱好等的促进作用,因此,老师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来详细全面的讲解理论知识,用鼓励性的语言及温柔的语气,在让小学生从教学活动中肯定自身价值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愉悦感与满足感,缓解小学生数学课堂紧张、陌生及排斥感,鼓励小学生大胆发言与踊跃回答问题,从而激发了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与潜能,更促进了新型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老师既可以根据数学知识点特点及小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等来设置2-4个具有较强关联总结性的问题,要求小学生在课前预习或课堂学习活动结束之后,自主分析与回答问题,也可以利用课堂提问来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迁移,引导小学生结合其原有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经验等来学习理解新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环节衔接的流畅性,更可以通过问题来帮助小学生明确课前预习方向与目标,这些都有效的锻炼了小学生理解分析、概括总结及创新思维能力,强化了小学生自学探究及问题意识[1]。
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间》相关知识时,老师提出“早上几点上学?”“一节课多长时间?”“下午4时放学和16时放学一样吗?”等问题,大多数小学生能准确回答第1个和第2个问题,但却无法快速正确的回答第3个问题,此时,老师可以趁机讲解时间相关知识,引导小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介绍相同的时间点,提高了小学数学时间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同时,也强化了小学生时间、质疑及探究等意识。
老师在数学课堂上可以穿插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播放数学知识相关的动漫视频,让数学教学变得直观形象与生动有趣。通过组织开展简单有趣且易操作的数学实验来提高小学生数学知识实践运用能力。另外,老师也可以运用分层教学法、小组教学法等方式来提高教学环节的变化性灵活性。最后,老师也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教学法,比如,数学口算比赛、数学知识竞赛、数学小游戏等等[2]。
例如,老师在讲解三角形特点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小学生运用数学道具来亲手制作三角形和四方形,分别在三角形和四边形上放置同等重量的物体,以此来观察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变形程度,从而加深小学生对三角形稳定性等定义规律的理解记忆。
老师通过分析小学生数学考试成绩、课堂问题回答情况等来分析小学生数学知识框架,帮助小学生明确数学学习方向与目标。同时,老师也可以组织开展数学学习方法主题的交流会或座谈会,让小学生介绍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分享自己的数学学习经验,帮助其它小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另外,老师还应传授小学生一些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帮助小学生简化数学解题步骤,节省解题时间。最后,老师还应详细讲解思维导图、知识迁移等学习方法,提高新旧数学知识的关联性及小学生数学自学效率[3]。例如,在学习规则四边形面积计算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先和小学生复习正方形、长方形等四边形特征,随后讲解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当小学生能快速准确计算出规则四边形面积之后,引导小学生思考不规则四边形面积算计公式。老师可以提出分割计算法,讲解该方法的适用范围与运用技巧,最后,老师也可以让小学生发散思维,寻找其他可以计算不规则图形的方法,提高了小学生数学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有效的锻炼了小学生逆向与创新等思维能力。
正视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与漏洞,充分认识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对实现数学教育目标的重要意义,通过转变教学语言、创新教学方法、传授学习技巧等途径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为实现小学生及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