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并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作。
2000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重点区域: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任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特色旅游业;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战略目标:到21世纪中叶,要将西部地区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新 西部。政策措施:四个方面16条举措。包括增加资金投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对内开放、吸引人才和发展科技教育。
2010年6月,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战略定位: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具有优先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战略意义: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有效扩大国内需求,拓展我国发展空间的客观需要;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是不断改善民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是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四个事关:事关各族群众福祉,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了“六大基本原则”“九大战略任务”“十大政策措施”;强调要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支撑。
2020年5月,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2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战略目标:确保到2020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要举措:六大方面36条,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包括: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加大美丽西部建设力度,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定不移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到突出位置;加强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地区定位:支持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形成西向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支持重庆、四川、陕西发挥综合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支持甘肃、陕西充分发掘历史文化优势,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支持贵州、青海深化国内外生态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支持内蒙古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升云南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开放合作水平。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和北部湾经济区建设,鼓励广西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支持宁夏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提高昆明、南宁、乌鲁木齐、兰州、呼和浩特等省会(首府)城市面向毗邻国家的次区域合作支撑能力。
《指导意见》多次提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广泛应用并与之深度融合,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产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进一步提高农村、边远地区信息网络覆盖水平。支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开展远程教育,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开展远程医疗。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强化数字技术运用,推动文化惠民工程整合创新、提挡升级。推进西部地区灾害应急救援联动指挥平台建设,建立应急救援资源共享及联合处置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