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在基层事业单位实务中的核算探讨

2020-11-26 13:23:41周莉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27期
关键词:经营收入实务会计制度

周莉

(深圳市宝安区宝山园管理处,广东 深圳 518126)

在新经济形势的牵引下,政府会计改革已经进入关键时期,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在制度的规定下稳步、高质量地开展。众所周知,在新制度下,会计核算地位显著,无论是财务会计还是预算会计,都必须落实好核算工作,核算是其他财务活动的基础,不容忽视。

一、政府会计制度概述

(一)制度的主要内容

在事业单位中贯彻落实政府会计制度,充分发挥制度优势,需要对制度进行综合评价。首先需要了解和全方位解读制度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层次把握。通过研究发现,政府会计制度可以总结为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职能互通,也就是常说的“双基础”核算方式。这种核算方式的提出,为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多角度职能融合提供了可能。另外,实践表明,这种双重功能的提出,对完善财务报表内容十分有益,能够全面反映政府单位财务状况、现金流量、收支情况和预算执行结果。

(二)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现实意义

就当前经济发展格局和趋势来看,目前大力推行的政府会计制度革新成效与意义显著,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在现实应用中,可以高质量顺应时代变化需求,满足新经济条件下,对会计工作的要求。通过政府会计制度相关内容的落实和全面推广,首先可以从源头提高核算的科学性,确保会计核算质量,提升工作效率。其次,可以实现职能转变。在原有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加入新的手段,帮助基层事业单位完成会计职能的转变,通过这种合理途径,增强基层单位管理能力。研究发现,基层单位要深入贯彻落实政府会计制度,首先要将工作重点明确,在新制度推行阶段,重点落在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和转换上,完成相关工作的对接为该阶段的主要目标。在新制度转换后,要注重管理机制完善,保证财务人员的能力匹配,在此前提下,充分发挥新制度的效用。最后,政府会计制度,还会掀起权责发生制变化浪潮,需要细分会计科目,借助合理措施,让会计体系更加完善。

二、政府会计制度在基层事业单位实务中的应用

现以某事业单位为例,探讨实务中出现的会计核算问题。

(一)特殊工程建设项目支出归集和结转问题

某墓园管理单位为地方民政局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职责之一为墓园管理、经营和维护。墓位开发由地方财政保障,列入了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内容为土方挡土墙、园内道路、环境绿化、墓区基础设施等。按照政府基建项目通常做法,在支付工程进度款时按照支付的款项计入在建工程各明细科目,项目完工通过竣工决算审计后,从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等科目。然因墓位开发最终形成的是可销售存货,通过在建工程归集各项工程费用然后工程完工转入固定资产的做法与实际不符。根据政府会计制度关于“加工物品”的定义,上述墓位开发成本由“加工物品”下二级科目“委托加工物品”归集,待项目完工验收入库后转入“产成品”科目的做法更为合适。

(二)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的使用问题

根据政府会计制度的规定,长期待摊费用为核算单位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如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等。该定义仅列举了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可以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其他费用是否可以计入该科目并未有明确规定。然而在实务中,存在一些工程项目,如水电工程,工程量较大、价值较高,工程完工后形成的资产受益年限较长,为单位内部使用,不能计入公共基础设施,又因无法清楚形成的各项资产的物质形态和单项资产价值,按照固定资产的定义和六大分类,不能合理判断属于哪一类固定资产,是否可以计入长期待摊费用,需要有更明确的制度解释和指引。

(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界定问题

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收入按来源进行了分类,制度规定,事业收入是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经营收入是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然后实际工作中,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界定一直是事业单位在实务中遇到的难题,仍以某事业单位为例,该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经营墓园,墓位定价由政府指导。19年政府会计制度出台前墓位收入直接上缴财政专户,财政以财政专户返还的方式下拨资金,取得财政专户返还收入时计入了事业收入二级明细科目“财政专户管理收入”。在19年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配合财政专户清理,墓位销售收入开始由单位向客户直接收取并开具增值税发票,收入纳入单位预算无需上缴财政。财务人员根据收入管理方式和开具的发票确定该墓位销售收入为经营收入。但从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定义来看,事业单位的主要业务活动应是专业业务活动,即主要收入应为事业收入,经营收入作为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的经营活动取得,是为了弥补事业经费不足开展的。从该角度看,该事业单位的墓位销售活动是专业业务活动,销售收入是单位经费的主要来源,应为事业收入。由此造成制度规定与实务相违背的情况。鉴于此,希望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界定给出更多的解读,以减少财务人员在实务中的错判。

三、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策略

(一)加强单位资产核算

政府会计制度需要对资产的真实状况进行反映。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资产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加之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不要求计提折旧,故政府会计制度的推行首先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梳理,补提以前年度未提的折旧。实务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资产的合理分类、折旧年限的预估。政府会计制度将固定资产分为六大类,部分固定资产不需计提折旧,实际工作中需要认真判断资产类别,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资产预计实现服务潜力或提供经济利益的期限等因素确定资产折旧年限。为了保证资产的高效管理和核算的准确性,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资产管理系统,对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记录。在资产系统中从入库开始进行详细记录,如资产类别、存放位置、使用人、资产原值、折旧年限等都纳入系统。并设置资产系统自动计算折旧的逻辑,让信息化系统辅助核算,提高基层单位实务核算能力。

(二)建立健全核算制度

建立健全核算制度,首先需要梳理单位的业务活动事项,制定政府会计制度核算手册,明确账务处理涉及的政府会计科目,对一级会计科目、明细会计科目、辅助核算明细的设置及使用进行说明,并规定主要业务的账务处理。确保会计信息的全面和准确,在此基础上完善会计报告体系,让重点财务内容在报告中得以反映,以此来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利用度。

(三)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除了上述有效措施外,还需要在人员培养方面下功夫,通过多种措施提高会计人员专业能力,以满足现实核算工作需求。结合实际发现,政府会计制度的标准较以前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所提高,对会计核算要求更为严格,想要全面落实会计核算,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因此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考虑到事业单位编制问题,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应主要依靠内部和外部培训实现。此外,职称考评和单位绩效考核也能一定程度上激发会计人员学习热情,这就需要对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进行设计以及对晋升通道进行铺设。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具有历史必然性,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处理提供了指南。现实工作中,实务工作与制度规定需要进一步的解释。为了保证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事业单位要加强单位资产核算、建立健全核算制度、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经营收入实务会计制度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中国外汇(2019年14期)2019-10-14 00:58:36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16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27
事业单位经营收入的会计确认和账务处理
企业导报(2015年12期)2015-07-02 08:19:58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ODI实务
中国外汇(2015年11期)2015-02-02 01:29:29
FDI实务
中国外汇(2015年11期)2015-02-02 01:29:28
生产要素对休闲农业经营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从内部审计的角度探索跟踪审计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