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生荣 梁康迳 黄秋莲
摘要:休闲农业作为一种以生产为基础的农业高级新型产业形态与消费业态,发展受到生产要素的影响,解释其影响的相关研究文献鲜有见著。笔者以《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进行的福建省休闲农场全面性调查的1 102家休闲农场为主要分析数据,通过资源要素理论和皮尔森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生产要素与休闲农场经营收入的关系。结果表明:(1)当前福建省的休闲农业发展规模普遍不大,投资金额、劳动力和土地的规模偏小;(2)休闲农场的土地规模、农场劳动力、投资金额与经营收入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相关强度依序为农场劳动力、土地规模、投资金额;(3)土地规模、农场常年劳力和投资金额对于休闲农场经营收入,具有正向的影响效果。以农场劳动力的正向影响效果最大,其他依序为土地规模、投资金额。
关键词:生产要素;休闲农业;经营收入
中图分类号: F32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7-0436-04
收稿日期:2013-10-08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编号:12BJY109);福建省杰出青年科研计划:(编号:K8011003);福建省教育厅A类项目:(编号:JA3409S)。
作者简介:邱生荣(1982—),男,福建明溪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农业多功能开发研究。E-mail:qsr581@163.com。
通信作者:梁康迳,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综合开发研究。Tel:(0591)83725639。与传统的农业相比,休闲农业能深度开发农业的生产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和休息养生功能,是多功能开发农业的典型方式;同时休闲农业还融合了一、二、三产业的特质,具有1+2+3=1×2×3=6的产业效益[1-2],能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这样的产业融合方式,不仅可提供人们接近自然的机会,更有助于农业转型和农村经济振兴,休闲农业的开发者也可获得更加突出的经济效益[3]。据研究测算,休闲农业每增加一个就业机会,就能带动整个产业链增加5个就业机会。1年接待10万人次的休闲农庄,可实现营业收入1 000万元,直接和间接安置300名农民就业,可带动1 000户农民家庭增收[4]。然而,对于休闲农业的经营者而言,因为具备不同的资源条件及人力、物力及财力等投资能力,使得经营者在经营效益上存在差异;部分农场过分忽视农业生产要素的建设导致农场游客重游比率不断降低,严重影响经营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深度解析休闲农业的经营效益与相关生产因子的关联性,揭示不同的生产要素对于休闲农业经营效益的影响,对休闲农业的学者和从业人员未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研究文献评述
我国自1998年提出“休闲农业”的观念后[5],各界开始对休闲农业的开发与研究进行深入的探讨。农业结合休闲服务业的经营型态,已普遍发展为休闲旅游业的主流市场之一[1],产业概念与欧洲的农场旅游(agti-tourism)相接近,均强调“在具有生产功能的农场中附加经营的休闲观光产业,而且该休闲观光产业对农业的效益开发具有增补效益[6]。休闲农业的发展是改善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社会所采取的一种自发的农业经营方式,她的兴起是城市化与农业多功能化的必然产物,最初是消费需求倒逼市场供应,随着产业规模的壮大,消费者开始择优,政府开始扶强,资本开始下乡,资源开始稀缺,学界开始重视[7]。在政策研究层面,2007年,中央1号文件中第一次提出发展多功能农业;2010年,中央1号文件对发展休闲农业作出明确的方向[8-9];2012年,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更加彰显了休闲农业的价值、前途与使命。
休闲农业资源特性明显,当前休闲农业研究都把生态自然环境保护,乡村文明的维护和农民利益诉求为主要出发点开展相关的研究。良好的生态环境、特色的农业经营活动、农村设施、农村空间及农村人文资源经过整体的规划设计能进一步发挥其休闲旅游的效果,增进游客体验农业与农村的机会,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性[10-11]。
随着农业资源的开发与休闲农场经营数量和规模的扩大,休闲业在旅游景区周边、大城市郊区开始展示积聚的效益,更多研究开始关注如何进行休闲农业效益的提升研究。基于游客的研究视角,体验营销方法开始应用在休闲农业的推广与经营,从旅游”吃、住、行、游、购、娱“6个要素进行全面提升,改善休闲农场游客服务满意度和忠诚度也开始为学界关注[12]。基于资源要素利用效益的研究视角,早期的学者Penrose 即提出资源分析对经营与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诸如土地、厂房、设备、个别员工的技能、资金等,经营者透过各种生产投入的控制、协调、组合与整合,以追求最佳的营运绩效[13]。Wemerfelt 从资源基础观点出发,强调以资源面角度来创造与把握资源效率的优势[14]。蔡银莺等从农地价值非农使用释放的角度来评估休闲农业土地要素的价值,解释休闲农业生产中企业经营的利润回馈根源,阐述土地要素对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效益[15]。
对于休闲农业而言,生产是核心资源要素之一,休闲农业的发展要以农为本,休闲农业不是纯粹的旅游业而是农业的一种新形态。研究发现,休闲农业大多集中在休闲农场资源开发、生态安全、土地利用、游客满意度等方面,对核心生产要素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生产投入因素与农业经营绩效影响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探究,特别是较缺乏直接证据来检验生产作为核心资源与休闲农场竞争力的因果关系。有鉴于此,本研究采用相关的休闲农场调查资料,将休闲农场的核心资源转换成具体的生产要素,并以农场经营收入作为农场竞争力的代理变量,分析休闲农场各项生产要素对于休闲农场经营收入的贡献度,有助于厘清生产要素应用在休闲农业经营管理时的资源配置决策。
2研究设计与数据获取
2.1研究设计
本研究旨在探讨当前休闲农业经营者的经营状况,解析不同生产要素对于休闲农场经营收入的影响效果。本研究根据资源基础理论将生产要素分成土地规模、资本和劳动力3个要素。其中资本要素又分为3个细项,包括一般硬件设施、一般软件服务与投资金额。本研究拟验证的主要研究假设,一是休闲农场的经营收入会因其生产要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二是在生产要素的影响效果上,土地规模、资本投资、农场软硬件投资以及农场人力对于休闲农场的经营收入有正向的影响。
2.2研究数据获取
依托福建省农业厅2011年开展的《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以福建省乡村休闲协会与福建农林大学休闲农业研究所联合开展2011年福建省休闲农业全面性调查数据为主要分析资料。调查于2011年6—11月进行,针对福建省乡村休闲协会登记的休闲农业经营单位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共调查1 102家休闲农场。调查内容涵盖休闲农场的地理位置、面积、成立时间、体验项目、基础设施、员工数量、投资额、经营收入、特色等项目[16]。本研究主要因变量为休闲农场的全年经营收入,即全年门票收入、餐饮收入、住宿收入、农场品销售收入和其他收入的总和,属于连续性变量。生产要素的自变量,则包括土地、资本投资和劳动力等14项测量指标,有关研究变量的操作如表1所示[17]。除农场经营收入、土地面积、设施投资金额、常年工作人员为连续变量之外,其余的硬件设施与软件服务等生产要素项目都为类无关变量(0代表该休闲农场无该项生产要素,1表示该休闲农场有该项生产要素)。
3结果与分析
3.1样本基本特征
本研究首先针对福建休闲农业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然后分析休闲农场相关生产因子与经营收入的关联性。在休闲农场背景资料方面:(1)截至2011 年底福建省休闲农场总共有1 102家,在休闲农场年度经营收入方面,以 100万~300万元所占农场的比例为最高,为28.6%;其次为10万~50万元者占22.3%;而年营业额低于10万元的农场家共有70家,占所有总数的6.3%(表2)。(2)就休闲农场的土地规模而言,以0.5~3.0 hm2的面积规模所占比例最多,为589家,占53.5%,大部分为乡村农家乐;249家休闲农场的土地面积为3~10 hm2,约占总数的22.7%,另有为数不少的农场属于简单的家庭经营,主要集中在相关景区的周边,经营规模较小。(3)福建省休闲农业劳动力主要以农场主、家庭工人与雇工等常年劳力为主。农场人力在2人以下的数量不少,占30.6%;农场员工在3~5人的比较普遍,占425%。可以看出,当前福建省的休闲农场规模不大,大多以农家乐的形式发展为主。休闲农场资本投资因素可以分为资金、硬件设施与软件跟务3个变量,对于休闲农场投资金额(不包括土地价值)而言,以投入100万~500万元者最多,共有422个场数,占38.3%;其次为500万~1 000万元,共有218个场,占19.8%;投资额低于100万元以下的休闲农场数量也有152个,占13.8%。在硬件设施方面,50%以上的农场提供餐饮服务,有30%以上农场有提供住宿设施、农业及生态体验设施、教育解说中心、标志解说设施。在软件服务方面,有的农场提供教育解说服务,提供生态体验活动占515%,提供林场体验、牧场体验等活动的农场数量都低于20%。
4结论
研究以资源要素理论的观点,采用2011年《福建省休闲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福建省休闲农业普査资料作为分析材料,探讨不同的生产要素对于休闲农场经营收入的影响效果。
首先,就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而言,农场年度经营收入以100万~300万元所占的场数比例为最高,接近30%;土地规模以0.5~3.0 hm2所占比例最多,超过50%;农场的劳动力则以3~5人最为普遍,所占比例超过40%以上,可见目前休闲农业的经营规模较小,农家乐的形式在福建地区发展较为普遍。
其次,就生产要素与经营收入的关联性而言,笔者通过皮尔森相关分析结果发现,休闲农场的土地规模、农场劳动力、投资金额与经营收入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强度依序为农场劳动力(r=0.69)、土地规模(r=0.53)、投资金额(r=0.49)。另就生产要素对经营收入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土地规模、农场劳动力和投资金额对于休闲农场经营收入具有正向的影响效果,以农场劳动力的正向影响效果最大(β=0.45),其他则依序为土地规模(β=0.33)、投资金额(β=0.19)。上述2项分析结果,均符合本研究的预期假设,即不同的休闲农场生产要素与其经营收入有显著的差异,且彼此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此外,休闲农场的土地规摸越大、常年雇用人力越多和投资金额越高,越有助于提高休闲农场的经营收入。
本研究使用2011年福建省休闲农业全面性调査的现有资料,由于该数据缺乏农场营运成本与农场主经营管理能力的调查,未能将农场主经营管理能力列为解释变量,也无法深入分析休闲农场净收入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本研究的主要限制因素。本研究结果也发现86.5%的休闲农场均提供教育解说服务,然而,无论在教育解说服务与农场经营收入的关联性分析或是回归分析结果,均未达显著水平。原因可能为该原始的调査问卷设计,仅提供有无提供该项服务的选项,而未涉及教育解说服务的提供方式与内容,如专人导游解说,定点式的解说立牌,以及解说行程的安排等,因此无法精确分析出其影响效果。
参考文献:
[1]成升魁,徐增让,李琛,等. 休闲农业研究进展及其若干理论问题[J]. 旅游学刊,2005,20(5):26-30.
[2]郑健雄. 休闲农业管理[M]. 台北:双叶书廊有限公司,2006:23.
[3]范水生,朱朝枝. 休闲农业的概念与内涵原探[J]. 东南学术,2011,3(2):72-78.
[4]张天佐. 发展休闲农业要以农为本[EB/OL]. [2014-03-21]. http://www.365960.com/article.php?siteid=958&act;=detail&id;=8481.
[5]赵树枫,张强. 都市农业理论研究进展[J]. 农业经济问题,1998(4):69.
[6]张占耕. 休闲农业的对象、本质和特征[J]. 中国农村经济,2006(3):73-76.
[7]舒伯阳,朱信凯. 休闲农业开发模式选择及农户增收效益比较[J]. 农业经济问题,2006,27(7):48-50.
[8]人民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 [2014-03-21]. http://finance.people.com.cn/nc/GB/61937/77731.
[9]新华网.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EB/OL]. [2014-03-21].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1/31/content_12907829_5.htm.
[10]杨长军,何念民. 休闲农业在我国山区经济发展中的潜力分析[J]. 学术交流,2012(7):73-76.
[11]沈艳兵. 休闲农业:新农村建设的亮点[J]. 广西社会科学,2008(8):92-95.
[12]黄志红. 休闲农业的体验营销模式构建及其定位研究[J]. 农村经济,2009(10):51-54.
[13]Penrose. Gaining and sust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M]. MA: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1999.
[14]Wemerfelt. A rcsource-based view of outsourc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n the hotel sector[J]. Tburism Management,2004(6):707-721.
[15]蔡银莺,陈莹,任艳胜,等. 都市休闲农业中农地的非市场价值估算[J]. 资源科学,2008,30(2):305-312.
[16]福建省农业厅. 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Z]. 2011.
[17]Chiou-Lien H. The impact of production factors on operating incomes of leisure-based farms in Taiwan[J]. Journal of the Agricultural Association of Taiwan,2010,11(3):126-134.
[18]吴明隆. 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