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焕
(大连金普新区城乡建设管理事务服务中心,辽宁 大连 116000)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由于建筑业管理体制不健全,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筑业发展的效率。因此,大多数建筑企业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往往会运用不同类型的技术工艺和管理方法,渗透到整个管理过程中,从而达到以施工技术为依据、施工管理为基础的有效制约。开发和应用BIM技术,可以进一步把管理工作与信息化系统联系起来,通过数据指标的映射,实现对施工项目全过程的控制,为后续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提高实际管理质量。
BIM技术是指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建立科学的三维模型设计,并且通过整合数据信息以及运作模式来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和管理进行全方位的协调和管控。通过数据信息的分析制定出安全、可靠、合理的建筑方案。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运用BIM技术的可视化、三维模型、集成功能等等,能够科学有效地对施工场地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判,正确的建立设计理念以及设计规划。在传统的建筑施工图中基本都是运用的二维平面图就行设计,由于二位图形的局限性,无法从多个维度和层次去全方位了解整个建筑工程的状态和数据,往往会导致设计上的漏洞和缺陷。而运用BIM技术,可以实现投资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技术设计等多维度设计。目前,建筑工程方案的设计一般都是由承包商来进行的,设计方案一般都是参考国家常规数据。运用BIM技术可以清楚地展现出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比较直观地呈现出建筑物全方位的立体状态。还可以根据设计图纸做成3D模拟动画,再结合具体的既定方案,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实际的设计规划。
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一般较长,所涉及的质量控制内容较为广泛,施工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安全性、耐用性、甚至是社会性。建筑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且会对社会的稳定性和施工效益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国家科技和综合水平的体现,是建筑行业发展状况的反映,在施工建筑质量管理方面要引起重视,保证施工的质量。BIM技术是通过对建筑信息的模型和质量检测的重点、目标计划的完成情况以及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控制以保证建筑质量。
利用BIM技术,通过建立的三维立体模型,施工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调整。有效地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从而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成本。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出现二次返工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成本。通过合理的建立模型,技术人员可以综合进度监管人员以及物料监管人员等多方面的力量,对模型进行评估与分析,结合建筑工程质量、施工的安全以及施工工期对施工成本进行合理的压缩,从而实现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与管理的目标。
施工阶段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它需要各单位之间的有效协调,以确保实际施工中产生的各种参数与图纸文件相符,保证整体施工质量和效率。在进行传统的施工管理工作时,由于没有针对各种数据信息罗列相应的管理细节,导致在施工管理过程和图纸文件中所标定的各种数据参数出现不对等现象,进一步增加了施工安全风险的发生机率。采用BIM技术,将抽象的信息通过三维立体模型直观地表现出来,使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按照系统列出的各种程序操作,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就施工管理的内容而言,它主要是针对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等一系列内容进行调控,以保证施工精度能够贴合到前期规划的施工路线上。采用BIM技术,可进一步加强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之间的有效协调,如将传感器系统应用于整个施工体系,通过技术指标的确定,对当前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采集记录和分析,明确各种数据信息存在于整个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属性,并通过时间节点和空间节点来阐述整个工程量中的施工进展情况,从而实现对信息整合与预测分析的有效控制,保证各施工专业在实施该系统时,能通过平台对系统承载的各施工量进行协调处理,为现场施工提供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BIM技术的运用,可以科学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施工的成本投入,大大缩短了建筑周期,为承建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在未来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优化管理方式的过程中,应当确保BIM技术在应用方面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不断提高相关人员对BIM技术的运作能力,从而优化建筑工程管理,使其更为科学智能化、自动化。通过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促进了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改进,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