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
(秦皇岛市生活垃圾分类服务中心,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柔性管理主要就是一种以人中心的管理方式,其以人的心理规律和行为规律为基础和前提,运用非强制性的方法来管理员工,从而更好地说服与管理员工,将组织的意志、政策与方针逐渐内化成个人的自觉行动。在人力资源管理当中,柔性管理概念与刚性管理概念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在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柔性管理方法,能够更好地缓解事业单位的劳资矛盾、更好地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与能动性,使得事业单位员工能够获得更好的尊重,促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更加积极性的工作,培养与挖掘员工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提升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实力。与此同时,在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运用柔性管理方式,能够更好地协调单位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弱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强制性的行政职能,建立事业单位与员工之间平等关系,将事业单位员工的地位与作用更好地凸显出来,从而更好地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与水平。
单位在实行柔性培训机制时,需要针对教职员工的实际需求,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手段,并对柔性培训机制予以完善。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以持续性培训促进组织成员终身发展。对单位教职员工进行培训,并不是经历几次培训之后就可以达到提升教职员工专业素养及综合能力等方面的效果,因此,柔性化的培训应注重培训的实效性及长效性予以充分重视。与此同时,通过持续性的培训,促使教职员工不断强化终身学习的观念,对于科研创新,均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以柔性培训提升单位人力资源价值。单位教职员工普遍有着较高的学历水平,但无论对于科研还是教学活动而言,仅拥有高学历是远远不够的,单位需要通过加强培训,使员工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专业素养等方面得到有效培养,并逐步将这些能力转化为高价值,由此为单位组织创造更多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效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来说,要想高效地运用柔性管理,就应加强以人为本理念在具体管理工作中的融合,以使其在具体工作中发挥出有效的作用。在具体推进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重点关注对相关人才的尊重和保护,还应切实关注人才的切身利益,不断增强员工凝聚力,推动员工全面发展。当前企业组织结构大多是传统的金字塔式结构,组织管理层级过多,信息传播的速度缓慢。这样的管理结构并不科学,层层传递极为耗时,且其效率和效果都不能令人满意。企业可以实施柔性管理,把这种直线式或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调整为网状扁平式的组织结构,从而提升传递效率,加强各部门和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合作,这样企业的发展也就有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驱动力。
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的高效落实还应有较为规范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促进具体工作的贯彻落实。同时,企业的领导层应充分参与柔性流动管理机制的制定,且应充分结合企业的现实情况及发展规划等,保障人才的高质量运行。不仅如此,还应落实好员工双向流动机制,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处于动态管理之中。柔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可以解决传统的员工懒惰、在岗位不尽其职等问题,使企业既有效地规避以上问题,又能科学地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也应不断优化和改进,为员工提供更多自由的发展空间,促进员工提升工作效率。此外,企业的管理人员还应结合员工的现实情况制订科学高效的发展计划,从而让员工更为高效地服务于企业发展。
人才时代、经济时代的作用下,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一个方面都要做出科学的改正,考核体系、薪酬体系在员工的眼中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上层管理者也需要考虑到员工的需求,被动地做出修改和优化,肯定得不到员工的欢迎,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员工离职寻找更好平台的原因。柔性考核、柔性薪酬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员工在这两个方面得到足够的安全感,对于一些极端的惩罚手段进行合理的改变。上下级之间能够做到分工明确、目标清晰、即使员工有充分的发挥空间施展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又便于上级主管对下级员工进行有效管理和绩效考核。在薪酬方面,首先,管理者要能够使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方式,在组织内部制定一套方式多样、方便灵活的柔性激励机制,根据员工的偏好及时进行奖惩。其次,管理者也要能够根据员工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报酬体系。员工作为单位效益的创造者,要能够和管理者共享发展成果,共同参与到对单位剩余价值的分配活动中去。
综上所示,事业单位重视对人力资源的规划与柔性化管理,就要充分认知当期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管理理念与方式、培训体制等进行完善、改革与创新,尊重与爱戴员工,建立事业单位与员工之间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推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与品质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