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木阴阴正当时。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推迟两个多月后,2020年全国两会5月底在北京召开。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凝心聚力的盛会,经过风雨洗礼的中国,无惧艰难险阻,继续阔步前行。
两会中,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首次火星探测、北斗工程受到关注。2020年,中国航天继续精彩呈现: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飞行试验成功,空间站建设大幕开启;嫦娥五号探测器月球采样返回,载人登月项目推进;火星探测任务国际火星探测舞台首次亮相;北斗全球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北斗全球星座部署圆满完成。
卫星互联网、应急管理、防灾减灾信息化等成为两会热点话题。卫星互联网被列为“新基建”重要发展范畴,推动卫星互联网行业发展引起重视,商业航天领域迎来新机遇。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各类自然灾害对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不容忽视,建设灾害预警体系,防范气候巨灾及其带来的经济损失刻不容缓,如何将科技手段用于国家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发展,科技代表从实际出发建言献策。
科技在防灾减灾的每个环节都不可或缺。经过20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的科技投入,灾害监测预测预警、风险评估、风险防控、应急救灾、恢复重建等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遥感、卫星导航与通信广播等空间技术在重特大自然灾害应对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防灾减灾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力量,有力提升了国家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本期以“卫星用于防灾减灾”为主题,以期反映空间技术在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中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果。就空间技术如何支撑我国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减灾卫星发展、卫星预警系统、防灾减灾国际合作等问题,本刊对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主任魏振宽进行了专访;本期文章还回顾了我国卫星防灾减灾应用历程,在分析应用需求基础上提出了卫星遥感防灾减灾应用框架;介绍了我国海洋卫星需求背景、规划与现状以及海洋一号C卫星的应急监测能力和典型灾害监测应用;高分遥感卫星影像在森林火灾监测中的应用等。本刊特稿则梳理了来自航天领域以及关注航天的两会代表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和建议。
自古以来,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就没有止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防灾减灾是份沉甸甸的责任,承载着国泰民安的愿景。2020年两会吹响了新征程的号角,“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航向已明,雄风正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责任更大,挑战更多,但不论前行的道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千千万万的减灾救灾人将担使命不怠,守初心如磐,在先进的空间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撑下,持续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筑起牢固防线,为建设“平安中国”“美丽中国”绘就新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