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生命成本的管理研究

2020-11-26 09:18江苏省启东市南苑小学宋楠楠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0年36期
关键词:成本文本小学生

江苏省启东市南苑小学 宋楠楠

生命教育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更多体现在借助文本解读,渗透进相关的生命理念,从而让学生领略到生命的可贵及其延伸价值。很大程度上,这样的教学思路更多的是一种感性教学思路,对小学生而言是很有必要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小学生在接受感性教育的同时,也应当接受理性教育,于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一定的生命成本的教育就有其必要性。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进行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生命成本的管理研究”,略有所获。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生命成本的内涵

生产成本原本是一个商业概念,例如,有人说:“消费的本质意义在于满足消费者生命的需要,生命为消费付出的代价,才是消费者消费支出的理性尺度。”这实际上就是在借助消费来阐述什么是生命成本。那么对小学生而言,如何让他们理解“生命为某件事情付出的代价,才是自己为某件事情付出的理性尺度”呢?这就涉及如何让小学生理解生命成本内涵这一问题。

笔者以为,学生生命成本特指学校在读儿童通过学校课程,为实现学习与发展目标所付出的包括身心在内的生命资源。从管理的角度看学生的生命成本,应当认识到学生生命成本是包括学业发展在内的整个人获得理想发展的前提性资源,其涉及事关学生生命成本的投资体系,而这一体系必然深刻影响其现实与未来乃至一生的学习发展效能与生命品质。正因为如此,生命成本的管理也就有了必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借助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让学生经历一个文本解读、文本意义建构与生命成本管理共存的学习过程,就成为语文教学生命指向的一个重要选择。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生命成本的管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成本管理,对语文教师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面对这一挑战,除了理论的学习与积累之外,还需要进行具体的实践。应当说,实践的切入角度是多元的,基于文本解读进行生命成本管理是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观察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实现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必要时可以采用访谈、活动与调查等方法,寻找优化当前小学语文课程建设的思想与策略,从而对学生生命成本管理进行实践,从而促进小学生生命成本的优化管理,让学生从幸福走向幸福。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有《端午粽》这样一篇课文,利用这篇课文的教学,进行生命成本管理的意识渗透与能力培养,是有比较大的实现空间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两个环节:一是对粽子制作的解读,二是对纪念屈原的解读。

粽子制作在课文用的是详述的写作手法,从箬竹叶到白白的糯米,中间红红的枣,以及红豆粽和鲜肉粽等等,再加上其中一个关键的人物,也就是外婆,于是就在学生面前构建出一幅温馨的“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的画面。这种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可以激活学生对生活的认知。端午节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是有着多重含义的——外婆“盼着我们回去”,实际上是亲情的一种表现,从生命的角度来看,其对应着生命的延伸,以及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亲情相关的人间至情。因此,将课文中描写这一场景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就真正实现了“教育从人的发展出发,又以人的发展为归宿”,而达到这样的目的,那么教育投入的成本与产出的比例就验证了生命成本管理的科学性。

同样,在解读“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一句时,教师也有着较大的解读空间:屈原付出自己的生命而成就高洁,是否值得呢?尽管对小学生而言这个问题略显厚重,但无论学生有什么样的观点,教师加以积极引导,都可以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正确认识。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与品德高洁的关系,告知学生生命是最可贵的,屈原的选择值得敬仰,但让自己好好活着却也是每个人应当做到的……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一种生命成本管理的教育。

三、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成本管理的反思

小学教育的一个特点在于面向的是塑造性极强的学生,语文学科所具有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学生,尤其是面向学生的内心。缺乏生命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生存生命成本的认识,并形成初步的管理理念,可以奠定学生生命成长的基础,可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助力。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成本管理渗透是必要的,是有价值的。只要做到这一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也能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

猜你喜欢
成本文本小学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我是小学生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