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化刍论

2020-11-26 07:40:35
成才之路 2020年30期
关键词:意识初中语文探究

张 平

(甘肃省瓜州县第二中学,甘肃 瓜州 736100)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时,会在心里产生一种疑惑、探索的状态。这种状态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让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有质的提升。课堂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达到巩固和应用知识的目的。当下初中语文教学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如学生的问题意识较为淡薄,教学过程中未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等。为了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增强其学习自信心,培养其探究意识,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堂提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一味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新,更不会取得发展。课堂提问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疑惑和探究的状态,从而驱动探究意识,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达到在互动中巩固和应用知识的目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难点知识并培养其创新能力。所以,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给学生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未深刻领会问题教学的要领,课程教学模式倾向于模式化和程序化,更加注重语言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实际应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迷,思维发散受到限制,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氛围低迷,学生积极性不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课堂是学习的主要场所,但是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悖,不仅没有通过课堂提问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还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散。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发散学生的思维,就需要大量的交流和阅读。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背诵课文,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是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讲解文章中的生僻词汇之后,对文章进行深度剖析,基本就完成课堂教学,然后让学生课后背诵文章等。部分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教师用一种教法贯穿整个课堂,导致学生不爱思考,也不善于总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这些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基本处于零交流状态,更遑论课堂提问,使初中语文教学水平难以提升。

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机,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学生语文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课堂上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效率低下,课堂上“沉默”“启而不发”的现象时有存在。有些学生存在问题,也渴望提出问题,却碍于缺乏勇气和自信不敢在课堂上表现出来。这些都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以学生为主”、注重“课堂提问”的课堂理念。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点就是一切从学生出发,注重课堂的互动交流。课堂是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因此,教师要用“问”点燃学生的思维,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课堂提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1.教学问题的设计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主动提出问题。所以,教师要充分了解班上的每一位学生,根据他们的兴趣来设计相应的教学问题。例如,在教学《夏感》一课时,教师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将原文当中的“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改成“只是想着快点割,快点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点打,快点打”,你们觉得以上两种方式哪一种更好?为什么?在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诵读后,学生就会展开思考,得出结论:原文中的“快割,快割”更好,因为它较为直观地将麦田中那种紧张的旋律勾勒了出来。这种提问,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找准提问切入点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找准提问切入点,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习兴趣,发散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从孔乙己“站着喝酒”入手,让学生就“站着喝酒”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想象出孔乙己的真实生活情况,深刻体会孔乙己的命运,体会他那种生活窘迫、命运多舛的处境。教师再让学生根据文章的语境,让虚拟的人物“活化”,使学生真正走进孔乙己的内心深处。这种找切入点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在课堂中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再如,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时,教师在学生预习后提出了这样一连串问题:从这篇文章的题目中你读出了什么?罗布泊消失之前是怎样的?消失后又是怎样的?它为什么消失?教师通过罗布泊消失这个切入点,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

3.注重提问艺术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文的衔接性和关联性,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全面分析和比较,高效获得一些和该知识内容相近的知识。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可提出一些开放性较强的论题引发学生讨论,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事物,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鼓励,对于提高学生的提问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有很大作用。口头鼓励是一种较为直接的鼓励方式,能够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使学生树立自信。教师的口头评价,不应局限于对学生行为的“对”与“错”进行评价,而应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使他们觉得“我能行”,从而能够更多地、积极地思考问题并且发散思维。例如,在教学《在山的那边》一课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山的那边是什么?有的学生会和作者的想象“不谋而合”,认为山的那边是海,也有的学生认为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在学生充分思考后,教师点出主旨:其实山的那边既不是山,也不是海,山的那边,是理想,而作者口中的“山”,其实是我们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在战胜这些之后,就会找到你理想中的世界。然后,教师让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并对其进行评价:你可以把文章再读一遍吗?注意投入些感情试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重新朗读了一遍,比上一次好了很多。教师表扬了这名学生:读得真好,比上一次好多了,希望你以后继续努力。这样面带微笑的鼓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积极提问、敢于提问。如果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部分,教师可以微笑着说:遇到不懂的部分不要慌,尽管提出来,老师帮你们解答。这样带着指导的积极鼓励,不仅能让学生真心喜欢上语文课,还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地思考并提出问题。

四、结语

总之,课堂提问是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意识以及思辨意识的重要前提,对于学生知识的汲取和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通过积极鼓励或者和学生交流的方式,构建积极向上的课堂,鼓励学生不懂就问,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意识初中语文探究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4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6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0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