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慧琳
(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常州 213000)
高职院校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在学习中也缺乏自觉性以及主动性。面对这些问题,我国教育部门明确提出要求全方面培养技能型人才,让学生能够勤动脑、勤动手,开发自身发散型思维能力。高职院校也应该积极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学习积极性。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要做好核心素养,就需要将学科的核心素养建立起来。首先需要将整个学科对核心素养的影响充分体现出来,学科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对学生学科思维进行培养,而思维是学生发展各项能力的重要条件。在新课改背景下,将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分为了要素、水平以及描述等不同等级,最终目的还是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社会责任、信息意识以及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计算思维。信息意识主要是指个体对信息的判断力以及敏感度。计算思维主要是指在借助计算机科学领域思想方法解题的思维活动过程。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借助对数字化资源以及工具的评估,从而对学习资源以及过程进行管理,实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升创新作品的能力。信息社会责任主要是指个体应该在社会中负有的相关责任,例如行为自律、道德规范以及文化修养。
基于教育教学角度来看,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与探究式教学模式类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一些教学理论的基础上,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由结果向问题的起因进行推理,也被称之为“单向切入法”。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原理性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要求对学生进行引发,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分析并最终处理问题,在计算机教学中多用于技能型或者原理性的知识点的学习上[1]。
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主要分为实践与理论知识教学两大部分。计算机理论知识具有理论性强、知识点广以及复杂难懂的特点,例如数据结构知识等。在学习时,不仅教师难以讲解,且学生在学习时也会较为枯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不仅实用性强,且具有较为清晰的层次性,学生在学习时也能够逐层深入,由浅入深,如此,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也会更浓,更加愿意投身到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中[2]。
高职院校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还存在一定问题,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很多教师以及学生对核心素养的培养都不够重视,加之高职院校在核心素养管理上未准确定位,导致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管理弱化,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向以及学习目标有一定明确的认识。在学习某一相关知识时,学生需要对相关的技能问题以及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此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为了有效明确教学目标,就需要重点考虑学生的特点以及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明确学生通过完成任务需要达到的水平[3]。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计算机课程具有较高的理论性以及实践性,为了有效达到相关水平,在制定目标时,就需要划分为实践目标和理论目标。为了确保制定的最终目标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制定目标前,教师就需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知识技能结构、性格等特点有一点了解。
在制定课时任务或者单元任务时,教师应该做好引导以及解释工作,在明确了自己所要学习的目标后,学生的学习才会更有动力。在任务考试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敢于挑战。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任务的设计是较为重要的环节。在设计时,第一需要对教学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后开始浓缩重要的学习内容,并找出与生活有联系的内容,但是不能将关键要素暴露出来。第二,在任务设计上,要求与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水平相符,保证学生都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第三,任务的设计要确保解决方案不是现成的、直接的或者唯一的,需要设计多种解决方案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考虑,完成学习任务。第四,每一个任务的难度设计需要不断深入,从而让学生能够始终保持学习积极性。第五,任务完成后,需要产生例如笔记、论文或者文档等相关的产品[4]。
学生在收到任务后,就要开始对任务进行分析,并将任务进行拆解,使其变成一个个小的子任务。按照难度等级划分包括封闭性、半封闭性以及开放性任务。封闭性任务中条件以及要求较为明确,学生能够直接完成,可以安排给学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半封闭性任务中虽然已知部分条件,但学生需要自己制定解决方案,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力,可以安排给成绩中等的学生;而开放性任务的条件限制较少,对于计算机课程来说,仅限于毕业设计或者比赛项目任务,可以安排给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完成。在执行任务时,每个小组都需要有一个负责人,对组内的任务实施情况进行协调,确保任务能够按时完成[5]。
小组分工阶段,主要由小组内部完成,每一个任务学生可以选择独立或者协作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作为学生的“脚手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建议以及意见。同时,在执行任务时,教师也需要积极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想办法,做出新的尝试,并对学生的创新性行为给予肯定以及鼓励。此外,小组还需要安排学生对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记录,并建立文档[6]。
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教师可以做出适当引导,利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解决问题。情景模拟的素材最好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确保与学生的兴趣以及个性特点相符,如此,学生便更愿意积极发挥自身主动性以及创新性。
在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自评,制作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或者心得体会,同时,将自己认为精彩的部分充分展现出来,对于自己完成不好的地方也需要及时指出。同时,还需要与同学间进行互评,教师也需要做出点评。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元化的评价,包括学习的态度、合作意识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等方面。在评价时,需要以激励作为主要内容,做出总结性以及形成性的评价。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自己完成的任务,并仔细思考任务完成的过程,反思自己都学到了什么知识,目前还存在哪些不足,从而实现自我认知。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够轻松完成知识的迁移,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以及日后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信息技术教学多以任务驱动方式进行,因此,在任务衔接上教师需要做好引导。特别是当学生原有的认知与新知识产生矛盾时,教师就可以使用问题情境方式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能够有效参与到教学中来,利用此种方法,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积极意义。
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求重点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关注,而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作为一名引导者即可,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积极主动寻找、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构建全新的知识结构。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