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 王 煜
小学语文教学和德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德育也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就有很多文人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统一”的观点,虽然这些观点中的“道”和今天所谈的“德育”有所区别,但其核心思想都是要在文章的文学价值之外,注意文章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内涵,重视文学对人的精神的熏陶感染作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一个懵懂无知的年纪,他们具有强大的模仿和学习能力,教师会在课堂上传授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观的形成,为学生日后的思想道德发展奠基。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拥有专业技能的单一型人才,而是需要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其中个人的道德素养就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良好的道德品格可以促进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交往,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就语文课程而言,小学语文教材主要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优秀文章所组成的。语文教材中无论什么类型的文章,其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都是非常宝贵的德育资源,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不局限于生字词、成语、句子、段落大意等基础知识的教学,而是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著名人物的精神品格,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美景,在带领学生进行阅读鉴赏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例如,教师在进行《居里夫人》这篇课文的教学时,除了让学生认识并积累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文章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之外,更要引导学生学习居里夫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认真严谨、坚持不懈等珍贵的品质和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以榜样人物的事迹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优秀品质,鼓励他们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将来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
开展阅读教学,离不开指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教师要重视课堂上的朗读教学,引导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读出味道,读出感情,让学生从朗读中自己体会到文章中的“道”在何处,而不是用总结归纳的方式简单明了地说出来,也能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将“文”与“道”相统一。
例如,教师在进行《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的朗读指导时,可以重点指导一些蕴含丰富情感的语句。采用“排比式”的引语:为了拖住敌人,五个战士把敌人引上了绝路;为了击退敌人,他们用尽了最后一颗子弹;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他们相继纵身跳下了深谷。每说一个分句,就带领大家读一段,带动全体学生的情感,并把情感体验推向高潮。同时,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还要提醒学生认真思考,带着自己对文中人物或事情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样才便于引起学生和课本中人物的情感共鸣,更能体会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受到高尚人格的感染熏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阶段,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教学工作中,语文阅读教学同样离不开多媒体的辅助。因此,教师要想在阅读教学中真正做到“文道统一”,就必须注意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对课本中文字描述的内容有更直观更真实的感受,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教学《桂林山水甲天下》这篇课文时,可以展示桂林漓江的风景图片,或者直接播放桂林的旅游宣传片,让学生更直接地看到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每一篇文章都有确定的作者,而对文章作者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简要介绍,也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将德育渗透到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介绍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作者和写作背景,促进学生对文章蕴藏的“道”的把握。
例如,在教学《游子吟》一诗时,教师就可以介绍作者孟郊科举失利,生活困顿的情况,并交代中晚唐时期整个国家国力日衰,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大背景,让学生体会到诗句中慈母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担忧、关爱与不舍,也体会到游子对母亲的感恩,从而达成高尚品德的渗透。
总之,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积极探索实现“文道统一”的教学方法,推动学生实现全面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