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与处理概况综述①

2020-11-26 04:15王雨欣
市场周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分类垃圾生活

王雨欣,杜 溯

一、引言

垃圾分类通常指根据一定的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使它转变成为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日常生活中的垃圾一般被分为四类: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

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干燥的废纸如报纸、期刊、图书和各种包装纸;塑料制品如矿泉水瓶、塑料泡沫、塑料牙刷;金属制品如易拉罐、罐头盒;布料如废弃衣物、书包等。可回收垃圾如果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再利用,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及对环境的污染,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其他垃圾(也称干垃圾)是指除可回收垃圾之外的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食品袋,包括瓦砾、渣土、卫生间废纸等,这类垃圾如果随意丢置会对地下水、地表、土壤和空气等带来污染,经过分类回收后一般采取卫生填埋的方式处理。厨余垃圾(也称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小骨头、瓜果蔬菜残骸等食品类废物。厨余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也可以减轻环境压力,如对其经过生物技术就地堆肥处理,可以得到过半数量的有机肥料。有害垃圾则是指含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的垃圾,包括但不仅限于电池、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这种垃圾会伤害人体健康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或潜在的危害。有害垃圾通常采取单独回收或填埋处理。

二、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

随着智慧城市(smart city)概念提出及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生活、经济水平逐年奔优的条件下,国民对高品质的生活环境、绿色环保型社会的渴求不断加强。为满足人们对物质文化差异性的需求,各式各样多元化的商品应运而生,加上商户们略显夸张的营销手段,随之而来的是与日俱增的生活垃圾。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生活垃圾清运量从2010年的15805万吨在短短八年间激增至22802万吨,如此骇人听闻的垃圾数量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倘若垃圾分类不能有效地开展,在不久的将来,城市的垃圾填埋场必将饱和,垃圾“围城”可能会恶化成垃圾“围国”,每个人都将深受其害。

“垃圾是错置的资源”,这句著名的广告语能够准确形容近些年来国内外垃圾分类的现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垃圾分类不合理导致的资源损失可达超250亿元人民币,垃圾分类的不完善造成的环境污染及资源循环利用困难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垃圾“围城”的城镇化困局,国家发改委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起草了《垃圾强制分类方案(征求意见稿)》,要求“到2020年底,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含再生资源回收、分类收集并实施资源化利用的厨余等易腐有机垃圾)”。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主持的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郑重提出,要大力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党“十九大”首次将垃圾分类问题写进报告,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做出重要部署,并明确要求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亟须开展基于国内生活垃圾组成特点的分类处理技术模式创新,以解决目前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剧增导致的各类难题。中国垃圾分类市场份额约为160亿元,远期份额预计会突破600亿元大关,等于再造一个服务业市场。由此看来,垃圾的正确合理分类和有效绿色的处理不仅能有效地缓解城市垃圾过多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而且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笔者就当前国内外自垃圾分类概念提出以后该行业的发展进行总结,分析了不同种方式在时下的适用性与局限性,希望能对当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等问题上提供可行建议。

三、国内外垃圾分类处理情况概述

(一)国外垃圾分类处理情况概述

许多人到北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地区或国家旅游时常常感慨当地环境的整洁并将此归功于当地居民的高素质,这种看法并不全面。其实在19世纪,这些国家也出现过垃圾“围城”的困境,对于国土面积较小的欧洲国家而言,相比现在中国不算多的垃圾对他们已然是灭顶之灾,因此他们必须追求有效的垃圾分类处理方式以节约珍贵的土地资源。在这些因素的激励与多年的实践中,这些国家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并取得显著成效。

1.日本:将分类做到极致

提到垃圾分类的“大国”,日本必然有一席之位。20世纪60年代,日本高速增长的经济带来严重的经济污染,使日本国民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970年底,日本国会全面修改《清扫法》,并制定《废弃物处理法》对垃圾分类处理进行规范。在日本实行垃圾分类的初期,仅仅将垃圾分为可燃烧和不可燃烧两类,而经过这40多年的发展,日本的垃圾分类细化程度和复杂程度早已远超最初的设想。其采用的无限分类模式将垃圾主要分为八大类,100多个细项,各种回收品的分类亦规定得十分严苛,例如,一个塑料材质的饮料瓶的不同组成部分会被划分到不同的垃圾级别,横滨市市政府印刷的共27页的手册上就包含了多达518项条款。

日本的垃圾分类机制是以公民参与为中心的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在实践中日本居民从积极参与和自我监督、参与垃圾回收的管理工作以及对他人监督三个方面积极参与垃圾分类。随着垃圾分类的观念深入人心,如今在日本人们已经把是否按照规定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正确使用垃圾袋作为评判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标准。尽管不按规定乱扔垃圾的情况在日本仍有发生,但是在长期的法律约束和宣传教育、自我约束和舆论监督的影响下,日本的确将垃圾分类做到了极致。

2.德国:最成功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

从人口和面积两个维度来看,德国没有被称为大国的资本,然而,德国却是一个“垃圾制造大国”,德国人年均产生约617千克的生活垃圾,几乎是欧盟人均水平的两倍。如此庞大数量的生活垃圾如果仅依靠传统的焚烧或者填埋等手段进行处理,显然不适合德国这样一个人口密集、国土面积小的高度工业化国家。在德国,垃圾处理行业每年收益约为500亿欧元,折合约4000亿元人民币,该行业解决就业岗位24万个,已然成为德国重要的经济和就业邻域。

德国垃圾分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7年的德意志帝国,但是在战后垃圾分类的实践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却并不明显。如今德国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的快速进步,其完善的法律制度居功甚伟。1972年,德国联邦政府颁布《废弃物处理法》,后于1986年将之修改为《废弃物避免及处理法》,推动德国垃圾从无序堆放向集中处理迈进。20世纪90年代中期,德国统一后先后颁布了《物质封闭循环与废弃物管理法》《废弃物管理法案》和《包装条例》,建立了双轨收集制度。2005年,德国开始执行比欧盟《填埋法案》更为严格的法规,此后,德国的垃圾填埋数量大幅度下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德国联邦和各州政府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高达8000多部,拥有世界上最完备详尽的环境保护体系。

(二)国内垃圾分类处理情况概述

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是现代社会各个城市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20世纪末期,我国在处理城市垃圾方面为鼓励国民曾提出过“向散装垃圾告别、朝资源化处理迈进”的口号,但是在2001年全国740座各类生活垃圾处理厂中,垃圾的年处理量为7835万吨,而当时我国的垃圾清运量为1.18亿,这意味着只有60%的垃圾得到了分类处理,经过无害化处理的垃圾则更少,仅不到1/6。如何有效地对分类垃圾进行收集和集中处理仍然困扰着我们。

1.国内对垃圾常见的处理方法

对于垃圾的处理,填埋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城市对收集后堆积的垃圾90%都采用立即填埋的处理方式,而其中大多数垃圾都是采取简易填埋处理。这种处理方式基于最低化垃圾处理成本的考量,但却忽视了过程中对环境的管理。填埋的垃圾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会有大量的细菌、病毒残留,甚至潜伏着沼气、重金属污染等安全隐患,同时垃圾渗漏液还会渗入地下水系统,产生不可逆性的污染。卫生填埋是简单填埋的进步,能缓解上述问题,是现在垃圾必备的处理手段,但也存在其局限性。

针对生活垃圾中食物垃圾的处理,一条重要的资源化的途径是堆肥。我国城市的生活垃圾具有含水率高、热值低和易生物降解等典型特征,这是因为在我国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占比含量非常高,最高可达60%,这个比例远超过全球其他国家的厨余垃圾比例(30%~50%)。食物垃圾和其他一些有机物垃圾具有易分散、数量大、处理困难、容易滋生蚊蝇造成环境污染等特点。对于这种类型的垃圾如果采用堆肥集中处理,不仅能减少垃圾污染,还能使之与其他垃圾成分自然分离,有利于垃圾的分类和城市生活垃圾的全面化、系统化处理。但是,垃圾的堆肥会占用较多的土地资源,长期堆肥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堆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甲烷气体,在温度、气体浓度高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爆炸。

焚烧也是现代垃圾处理的一种方式,但因其成本较高,在我国没有实现普及。而且,这种垃圾处理方式会造成严重的局部大气污染,一般适用于经济相对发达且土地资源稀缺的地区。

2.国内推行垃圾分类的难点问题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虽然近些年在教育普及方面取得较大的成就,但国民的受教育程度仍然参差不齐。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和三线城市,居民们对垃圾分类相关的法律仍没有较强的意识。部分群众对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部分了解,但没有主动和积极地去践行;而对于中老年人和幼儿,因其未受过相关方面的知识教育,加上宣传力度和方式仍未尽善尽美而不知道垃圾分类。虽然现阶段国家已经制定并颁布了许多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违规处罚条例,但是由于监管部门工作不到位,许多地区还未配备监管人员,也有部分地区出现监管力度不强、执法不严格的现象。在宣传方面,大部分国民都是被动接收新闻、广告、居委会或宣传手册等,通过这些方式简单了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民众缺乏了解垃圾分类的主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必然有所下降。

四、垃圾分类技术发展脉络分析

第一,分类垃圾的精细化程度逐渐提高。垃圾从同级的横向细分,如有害垃圾、可燃垃圾、资源垃圾、可回收垃圾等不同种类型,到逐级的纵向分类,如将有害垃圾分为荧光棒、干电池、水银温度计等,横纵向交织形成矩阵式垃圾分类网络,实现垃圾高效分类。第二,垃圾分类的智能化程度逐渐提高。分类方式从最初的人工分类,发展到有提醒装置的半自动式分类机,再继续前进至感应分类,而其中的感应识别又可分为材质、颜色、成分、质量、大小等不同种感应方式的识别,或分为滑道式和机械手等不同种操作方式的识别,进一步到加载多方面信息的溯源码的识别,最后发展成为如今智能程度很高的全自动小型机器人识别。第三,垃圾分类的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基于成本限制及高新技术的发展,垃圾分类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分类、贮藏,而是需要集成多种其他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垃圾分类系统,比如对分类出的垃圾进行压缩、破袋、废气处置等简单的预处理。

五、结束语

虽然我国现在的垃圾分类及处理技术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笔者相信随着国民环保意识的提升、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普及以及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垃圾分类情势一定会有所改进。人们的行为会愈发文明,我们的生活环境也能逐步得到改善。

猜你喜欢
分类垃圾生活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给塑料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