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如琴
低年级时期的小学体育课程教学需要充分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要采取适合学生的教学实施方法,选取的运动项目和展开的教学过程都要具备针对性。整体来说,低年级时期的体育课程通常会融入较多的激发培养学生参与兴趣的项目,教学中也会采取各种趣味化引导方法。与此同时,训练过程中也会有针对性的锻炼学生的某种身体素质,这些都是给后期的体育课程教学奠定的良好实施基础。结合小学低年级体育课教学的特点,教师可以多采取单元构建的教学实施方法。可以将一些具体的内容汇集为特定的教学单元,形成相应的教学课题。这可以让教学的针对性更强,能够综合锻炼学生的体能和身体素质。这种教学实施方法还会让训练过程更加轻松有趣,会让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
教学单元的构建可以将很多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能够让教学主题涵盖更多的构成部分,是深化学生运动能力培养与锻炼的一种方法。在进行单元项目的教学时,为了很好的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与热情,教师不妨以游戏作为依托,基于游戏活动的方式来展开单元项目的教学。尤其是一些综合性游戏或者多人共同参与的游戏内容,这样的游戏方式有很好的承载量,能够将多种运动项目和运动形式融入其中,是单元组合教学的有效依托。教师可以首先明确教学项目和相应的教学要点,随之有针对性的选择游戏活动方式,并且多就游戏的内容形式做调整转变,将更多的训练过程融入其中。随后,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展开各种项目的训练,让大家在轻松的活动中逐渐掌握各类项目的运动要领,提升自身的运动水平,促进预设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上不适合出现独立的运动项目,但体育教师可以将这些运动项目依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选择、改造、组合,使之与儿童的身心发展相适应。例如,单独的篮球教学枯燥无味,不适宜儿童的身心特点,但是体育教师可以设计篮球拍球游戏、篮球搬运游戏、篮球滚动游戏等,将篮球教材游戏化处理,提高儿童的兴趣,也提高了儿童对基本技能的掌握能力。教师可以将篮球项目作为一个教学主题,随后将各种运动技能和运动方法融入其中,设计一个综合性的游戏,有效锻炼学生的运球、滚球、拍球及传球的一系列能力。这可以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很快掌握这些实用技能,并且能够在实践的基础上加深就这些运动要领的吸收掌握。这是构建教学单元的一种很好的教学优势,也是全面发展锻炼学生综合运动能力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进行单元构建教学时,要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方向合理做教学实施过程的组织与建立,并且要根据不同的训练项目和训练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组织与安排。上面的范例中我们看到,透过游戏的整合,很好的将一些分散的训练项目进行了融合与改造,在给学生提供了充裕训练空间和探索机会的同时,引导学生很快就这些运动方法和技能有了良好掌握。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更值得推崇,这也是让单元构建教学可以很好的发挥其功用的组织方式。
低年级时期的小学体育课堂上,有很多教学内容是针对学生的某种具体运动技能或者身体素质展开的,比如训练学生的耐力、锻炼学生的力量或者提升学生身体的柔韧性等。这种具体的训练要求背后可以采取的训练方式非常多元,相应的运动项目或者身体锻炼的方式也十分多样。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和训练要求,教师要善于做有效的训练整合,透过单元构建教学模式的实施达到很好的训练效果。具体的实践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训练方向,然后结合特定的训练要求,有针对性的就训练内容进行筛选。比如对于训练耐力的教学过程,除了让学生进行长距离跑等各种典型的耐力训练外,教师也要展开科学的整体教学过程。如长距离跑步之前的热身和之后的拉伸都极为重要,这些都可以成为教学单元的有效构成。合理的进行内容的组织整合,这是单元构建教学模式有效实践的基础,也是促进预设的教学目标能够良好达成的重要依托。
例如,体育教学中为了发展儿童的柔韧性,体育教师可以指导儿童连续进行各种动力性柔韧性练习,练习的时问可分散出现在一节课或几节课中,但不宜长时间重复。这种教学方法虽然符合新课标的精神,但是仔细分析后就会发现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并不值得提倡。因为体育教师虽然可以变换活动内容,通过体育游戏的方式发展儿童的柔韧素质,但是一节课、一个单元或几个单元连续发展的仍旧是儿童的柔韧素质,而忽略其他身体素质的练习,并不符合学生身体发展规律。对此教师可以相应做教学调整与转变,根据训练内容的特点做合理设计。一般来说,小学生的身体都比较弱,自身柔韧性比较好,因此,常规训练学生能够很快达到相应要求。教师可以将发展学生的柔韧性作为一个长期的训练主题,并且灵活穿插在一些其他的训练项目中。比如,力量训练前后可以通过拉伸来做放松,拉伸的过程其实就是柔韧性的一种锻炼。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综合体能和运动素养的锻炼,也能够更合理的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是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单元构建式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具体的实施中需要教师多做反思,就单元主题和构成内容做合理选择,并且要就教学的实施过程做有效设计。从上面的范例中我们看到,单纯的锻炼学生的某种身体素质,并且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这种训练方法并不合理,也不符合当前体育课教学的构成特点。经过相应调整与转变后,将这个主题的训练过程穿插与融入到其他训练项目中,这样就能更合理的安排与利用教学时间,不仅有助于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可以综合锻炼学生的体能和运动素养,这才是更值得推崇的教学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