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观察”为主线统整教材内容
——浅谈部编版《语文》三上第五单元的教学策略

2020-11-26 03:37王超群
名师在线 2020年7期
关键词:例文习作教材

王超群

(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北区校,江苏扬州 225000)

引 言

部编版教材在内容选择上精心独到,在板块编排上更是匠心独运;既有贯穿整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又有精心编选的精读课文;同时还设置了汇总归类的交流平台,习作教学也与精读课文、语文要素密切相关,形成一根核心主线;多项板块内容的教学内容,彼此之间环环相扣、螺旋上升[1]。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深入解读,把握环环相扣的单元内容

以三上的习作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精读课文与普通单元的精读课文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更加聚焦于作者表达方法的学习。《搭船的鸟》借助作者探亲途中与翠鸟的邂逅,通过细致的观察描写,展现了翠鸟的特点;《金色的草地》的创作基础也是细致性观察,虽然角度不同,但都以观察取胜,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紧密相连。教师可以在初读文本之后,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所描写的内容与观察有着怎样的关系,将教学的重点推移到观察的立体层次上,向作者学习观察。教师可以借助交流平台,帮助学生总结从课文中学习到的观察方法,并结合具体文本梳理自己的观察体悟,将这一板块的教学作为一种承上启下的环节。仅仅习得基本的观察方法,这还不是直接进行描写的最佳契机。教师可以再次利用单元习作中的例文,组织学生了解习作的基本走向和要求,并借助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片段的习作。从观察对象、观察发现、观察程度、观察方法等多维角度进行实践,并将自己的观察所得付诸文字,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最基本、最真实的学情依据。

如此进行单元教学的规划,不仅契合了编者的编排用意,还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得益彰,是进行单元高效教学的基本保障。

二、立足基点,着眼持久的兴趣唤醒

这一单元的价值旨在激发学生的观察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应该将其视为这一单元教学的核心目标。

教师可以紧扣课后习题精准定位学习要求:从课文中可以看出,作者观察了什么、有什么发现。站在作者创作的视角,与普通类文本中“课文写了什么”的问题大相径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如《搭船的鸟》着重于从颜色、形态等展现翠鸟的魅力;而《金色的草地》着重观察草地的颜色变化。在具体的研读环节,教师则可引领学生分别聚焦课文核心语段,着重研究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的以及文章哪些地方得益于作者的细致观察。

先以《搭船的鸟》为例,文中第二、三、四自然段就为学生提供了观察和表达的范例。教师着力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并在对比中发现:第二自然段是从整体视角,然后再进行有序观察的;第三自然段中,作者一边观察,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第四自然段中,作者关注了观察过程中事物的变化,呈现出静动结合的表达效果,三段文字让读者对翠鸟有了具体的认知。运用这样的方法聚焦于《金色的草地》,学生就能发现作者的观察思路,从留心身边熟悉的事物到长时间观察,最后到关注事物的细微性变化等。对这两篇精读文本的学习,是学生从阅读中、从文本中体悟观察、习得表达的过程,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细致观察过程中有新发现的意识,激发学生浓烈而持久的观察兴趣。

在随后的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将学生从教材课文中逐步向生活实际、实践操作等状态引导出来,围绕某一具体事物,设置单元观察单,让学生进行实践观察、分享交流,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为学生后续的实践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积累丰富的素材。

三、基于实践,聚焦巩固练习的学以致用

当学生有了观察动力和兴趣,进行了实践性观察体验后,这一单元的教学就需要向实践表达层面不断转变,即将学生自己观察所得转化、落实到描写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清楚明白、全面有序、具体翔实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收获。学生的表达效果怎样?这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教师可以在学生初步尝试的过程中发现共性问题,并借助于单元中《我家的小狗》《我爱家乡的杨梅》两篇习作例文进行集中纠偏。为此,教师需要精准地研读学生初试身手时的习作片段,既要从中发现并提炼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要能够与教材习作例文中的示范性价值进行联系,让习作例文的学习更具针对性的示范引领作用。

例如,一位学生在观察凤仙花之后,写下了这样的语句:“凤仙花的种子只要轻轻捏一下,就能弹出来,真有趣。”这的确是小作者的观察所得,但这样描写显然缺乏生动感,不易吸引读者的关注。笔者巧妙地利用习作例文,引导学生发现作者不仅写观察,还写观察时的想法和观察之后的感受,如杨梅之酸甜:“杨梅虽然熟透了,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这显然是作者在亲自品尝了杨梅之后的所得,但作者并不是单一地写出真实的味道,也融入了自己的分析和想法,描写的对象也就变得更加清晰而鲜明。为此,这位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了修改:“凤仙花的种子真有趣,我只是轻轻地捏了一下果子,它就完全裂开了,种子就像发射炮弹一样弹得很远。”

该生前后两次描写凤仙花的种子,之所以有此巨大的变化,是因为从习作例文中习得了关键的学习方法以及将自己观察所得形成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样以问题为基本导向的教学,就需要教师根据具体问题,灵活运用整个单元的文本,聚焦课文中能够解决学生习作片段中共性问题的精彩语段,在启发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对比与探寻,直至最后的实践运用,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综观这一板块的教学,学生在获得丰富感性认知的同时,也习得了观察的方法,并顺势积累了写作方法,在实践操作层面运用积累的方法进行巩固练习。

四、拓展延伸,形成持续观察的良好意识

部编版教材中所确定的语文要素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有的是之前教材训练的延续,有的是一个全新的开头,教师不能仅仅将教学的视野限制在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上,而要站立在更高的维度来把握教材,形成基本的课程体系。这单元中的观察是这一系列教学的开端,观察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久性的任务。教师不能认为这一单元教学完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就如同过眼烟云飘散而去。

在学生完成习作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整个单元进行梳理,总结本单元的学习收获,围绕着“学习了这个单元,我知道观察时要……”的句式进行经验总结,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体会,让学生能够形成更加全面的认知和了解,从而促进学生自身收获的视觉化、结构化,更为学生后续语文学习中的观察训练提供基本的方向和充足的动力。

从这个单元延伸出去,我们会发现三年级教材后面的口语交际、习作设置,其实都与观察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教师要在观察兴趣、观察方法和观察敏锐度上,不断迈进,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结 语

部编版教材在内容选择、板块设置上,已经将编者的独运匠心展现得非常鲜明而独特。教师要在充分解读教材编者用意的基础上,紧扣观察这一单元训练要素,不断训练、不断提升,形成观察素养,真正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例文习作教材
教材精读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儿童节”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