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采芩,谌昭洋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成都 610041)
公立医院一直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我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公立医院改革逐渐深入。自2017年取消公立医院的药品加成收入以来,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财政专项资金投入逐渐加大。当前,有些公立医院在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了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公立医院应该正确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找到解决对策。
首先,公立医院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过程的科学性还有待提升,在资金分配方面不够合理。虽然大部分财政专项资金在立项阶段就应该明确预算分配情况,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暴露出预算编制方面的问题,譬如预算编制不准确、预算执行过程未能细化到流程等。另外,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各类支出的金额与预算存在较大偏差,使得大量的财政结余资金出现滞留的现象,影响了资金使用的效率。其次,公立医院财政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过程不够规范。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说,单独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会计核算并不复杂,但是由于实际项目运作时预算的执行情况很难列出明细账目,使得会计核算过程变得繁杂和不透明,影响了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效果和效率,给医院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浪费。
专项资金就要专项利用,提高专项资金的利用率就要在单位需要的地方使用专项资金,明确资金的用途,对专项资金的管理精益求精,这就对专项资金监管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公立医院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和控制过程不够规范。由于公立医院本身业务比较复杂,相关业务对应的科室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在资金管理和控制职能归口的时候容易出现混淆的情况,同时各职能部门在职责界定方面也不够清晰,也影响了资金管控的效果。另外,公立医院在管理层面也确实缺少一个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影响了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效果。
对公立医院而言,由于其预算属于部门预算,需要在上年进行编制并报主管部门,由财政汇总。预算批复后,医院按下达的财政预算相关指标执行。对于财政专项资金,由于其下达的权限并非在同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本级财政部门,往往由上级甚至其他系统下拨,故而对于专项资金预算预估不准确。同时,由于财政预算一般需要等第二年一季度人代会进行批准,此时预算周期已经开始,这充分说明预算编制本身存在着一些由客观原因造成的不准确。在预算执行中,一方面由于上述原因因编制不准确,而资金到位的时间与金额与预算存在出入,则难免影响预算执行率,同时给预算的执行人员造成了一定的尴尬局面,所以客观上会形成部分公立医院担心项目三年后的形成结余被收回,而项目本身又确实需要资金,只能临时安排使用等形式上“预算外”的情况,或者只能将相关资金预算结转下年,导致资金使用效率受到影响。
公立医院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方面,也还应结合实际予以调整。一方面,当前很多公立医院的财政专项资金所对应的绩效评价体系主要参考上级主管部门的核查标准以及审计办法,一般是被动地接受相关部门的考核,而这些上级主管部门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公立医院各项资金的完成情况,未能对财政专项资金的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全面考核。另一方面,由于绩效评价本身还处于不断成熟与完善的过程中,评价人员、评价手段、量化打分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而当前往往出现一些单位比照预算或者比照实际情况来进行评价的情况,未真正达到找差距、奖先进的效果。
财政专项资金具有极为鲜明的特点,国家机关会为该笔资金规定适用范围以及使用的规范,确保专项资金是全部用于具体的项目中的,基于此原因,公立医院在使用专项资金时要注意与部门的其他经费相互分离,使得每个项目都是单独进行核算的。公立医院应该实现财政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精细化目标。财政专项资金主要由国家财政提供,其本身具有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特征,需要定期与上级主管部门核对账目。因此,公立医院应该在财务部门内部单独设置相关岗位独立核算和管理财政专项资金,以便全面地反映公立医院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状况。同时,公立医院在核算专项经费支出时,应该根据项目情况构建辅助的会计核算模式,实现会计科目与项目预算的对接,保障资金使用遵守预算计划。
首先,公立医院应该保障财政专项资金执行过程的监督实时化。根据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流程,按照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以及财务部门的监督要求,实时反馈资金的使用情况。对应的归口职能部门应该利用审批环节提高具体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研究的效果。而财务部门则应该在经费申请之后通过核算项目预算计划,确认各项经费支出是否与预算计划保持一致。各归口职能部门需要对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跟进并且办理相应的财务报销手续,财务部门应该对各职能部门所提供的申报凭证进行审核,确保每笔资金的专款专用,并从核查和监督中提升医院监督机制的实时效果。其次,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还应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大型采买设备、物资与服务还应通过政府统一采购平台进行。再次,应结合专项资金的拨付单位、主管部门等实际情况,公立医院应建立起多方参加的专项资金工作小组,或者在专门项目中落实专项资金的监管与定期报告制度,强化专项资金的事中管理。
公立医院应该强化预算管理工作,以信息化思想优化预算管理过程。根据财政专项资金的特征,考虑通过预算执行过程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符合财政资金管控的要求。具体来说:一是要根据医院的发展计划、业务方向以及专业优势早定项目。对于未来的专项工作及专项资金,尽量提前确定,实现项目储备,对项目本身实现滚动管理,尽量提升项目预算的准确度。二是确保预算的刚性。专项资金的使用不仅要符合年度预算,也要符合项目的资金使用计划,并建立台账,确保专款专用,不得违规、超进度、违反规定用途开支专项资金。三是借助专用系统强化资金的管理。公立医院可以引进信息化管理思想,将财政专项资金与预算管理系统进行融合,保障资金使用各流程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以信息化引领预算管理过程的优化。
公立医院应该实现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考核指标的多元化。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应该严格按照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公立医院强化绩效考核体系的作用实际上也是公立医院经营管理以及战略发展的需要。因此,公立医院应该主动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考核机制进行优化和完善,提升考核标准和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以资金预算执行率指标为例,医院应该结合财政专项资金自身的特征,针对医院的业务流程设置项目预算执行率、资金到位率、资产回报率等明确的定量化指标,以此提升医院的综合效益,间接促进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的发挥。与此同时,公立医院还应该将项目申报情况与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对接,如果绩效考核结果良好,而且对应的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较高,那么就意味着以后在该项目的申报问题上可以优先进行考虑。而对于绩效考核没有达到相应标准的项目,其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也较低的项目,那么在后续的项目申报环节就应该往后进行延迟,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申报的效果,进而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效果和效率。
随着公立医院的快速发展,其内部对于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越来越重要。公立医院应该转变管理理念,提倡内部职能部门的协同管理,通过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和资源的共享,从会计核算、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等方面持续进行优化和改革,保障上述工作的精细化、信息化和多元化,以此构建健全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和控制制度,优化资金管理和控制过程。公立医院在专项资金管理方面也要强化意识,一方面有利于提专项资金的利用率,提高公立医院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有利于公立医院对专项资金管理的认识,提高全体人员综合能力。如何提高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的整体意识,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常,可通过规范使用、完善监管、预算管控与绩效管理等方式,切实提升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