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新时期对小学课程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校长在教学、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长的素质和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校长只有不断提升课程领导力,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积极探索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才能更好地提升育人成效。加强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培养有个性特长学生的对策探析,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本文围绕校长课程领导力内容进行研究,分析了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内涵及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意义;分析了当前校长课程领导力匮乏的原因,并结合实际针对如何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培养有个性特长学生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措施,以供参考。
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指校长带领教师团队在新课程开发等方面的探索能力,以期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成效。一个学校的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通过构建校级团队,对课程进行实践探索和研究,从而更好地探究教学的本质,全面提升学校综合育人成效。
校长课程领导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国家政策方针等方面的把握和研究深度,是否对国家相关的课程等有正确的理解,并进行精准的定位;二是需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科体系建设形成更具指导性的体系化课程资源,不断加强课程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全面创新,切实提高教育的时代性和科学性。校长的课程领导力需要校长全面履行自身的职责权限,对课程进行有效规划,加强课程文化体系建设,针对学校的发展和学科体系的建设等不断进行融合探索。这样才能更好地打造有针对性的特色课程文化体系,从而为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新时期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但现在正处于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入教学中,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成为现代教学研究和探索的重点。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一定程度上为教学改革的探索提供相应的针对性参考,只有结合学校的发展实际和现有的教学现状等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才能更好地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同时,加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也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学校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围绕课程体系和资源开发等形成更多的新技术、新理念和新资源,全面推动校园团队建设水平的提高,有力推进教学改革的有序开展和有效实施。
课程领导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体现。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则体现在其对课程价值的理解、课程规划的设计、课程内容的开发、课程体系的研究,以及具体组织实施、课程的评价管理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目前,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从总体上看相对偏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校长对课程领导力建设方面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加强校长课程领导力对推动学校有序开展、提升教育成效的重要意义。同时,校长也存在对国家相关的政策以及学校自身的发展实际等研判不够,没有认识到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战略意义,在课程的设计及组织实施方面习惯于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的理念来进行研究探索,从而不利于全面提升课程建设的成效。另外,校长在课程规划引导等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没有将课程体系建设和学校的规划、现有的教育形势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课程规划引导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在课程规划体系建设方面,目标导向性不强,缺乏特色性探索,导致不利于全面提升课程资源体系建设的持续性和科学性。
校长课程领导力的重要体现就是课程内容的建设开发方面。目前,我国小学在课程内容建设方面对校长研究关注程度不够,习惯于按照常规的模式,围绕课程标准等选用相应的教科书资源,没有按照学校的发展规划等积极争取学校资源等;校本课程的设计也往往局限在心理、法制等领域,没有发挥班级的能动性和教学团队的力量,也没有加强校本课程资源的系统化、多元化创设,不利于教学活动的组织。另外,校长是学校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目前,校长对课程组织实施方面的创新能力偏弱,只是单纯地按照上级的要求等来落实相关的课程计划,按计划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等,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然注重基础课程的教学管理,在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等方面还需要加强创新性探索。
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关注教学成绩,对课程资源的体系建设及实施情况等主要围绕教学评价活动的开展来进行测评。校长普遍缺乏课程概念,对课程评价等方面指导性不强。校长将学业成绩、升学率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评价也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带有较强的行政主导色彩,最终不利于协同育人成效。
此外,校长在课程文化体系建设方面关注度不够,没有从加强校园环境优化、完善校园教学配套设施体系等角度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的成长等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氛围,不利于师生的健康综合发展,也不利于提升学校综合发展效能。
为了进一步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有个性特长的时代新人,校长应当围绕课程领导力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性探索,具体建议对策如下。
校长不仅应当具备高素质管理能力,还应当不断加强创新和统筹意识的培养,这样才能为学校的长远健康发展提供更重要的指导和帮助。所以,相关教育部门应当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每年组织开展多样化的素质拓展工程及学术交流活动等,全面提高校长的综合素质;同时,应当加强对校长课程价值领导力、理解力及规划力的培养。校长应当首先提高对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深入研究课程领导相关的理论、内涵及意义等,结合学校的发展实际等统筹规划体系设计;同时要提升课程领导意识,对传统课程管理模式进行剖析,从自身及学校发展的实际进行全面的梳理总结,加强角色转化,成为新理念的引导者、带领者、营造者、服务者,敢于突破局限思维和常规意识,结合教学改革的新趋势等,将国家课程政策以及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等进行深入融合分析和研究,借助专家的力量等集思广益,绘制适合学校长远发展的课程体系建设蓝图,提升导向性。
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培育,需要结合学校的发展实际以及课程教学资源现状针对性开发系统的特色性教学资源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校长一方面要在教学思想和理念等方面先行一步,加强理念的创新研究,并结合课程体系建设出台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将教学理念、教学资源及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用制度来规范教学,从而切实提高制度管理的规范性,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另一方面要加强特色品牌课程的建设。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围绕校长课程领导力培养,注重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开设了丰富的特色课程,引入了中华传统文化课、数学绘本课、英语口语课、巧算24 点、趣味七巧板、灯谜、STEAM 课程、书法课、围棋课、创意美术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健美操课等。学校在进行理论基础授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当下的教学形势等融入了趣味性多元化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选择参加相关的基础课程以外的课堂。这既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又有助于引导他们将兴趣和学习实践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比如,围绕中国传统节日等举办相应的美术、书法课程比赛,或者定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课;注重外部资源的引入,鼓励教师围绕课程建设等搜集更多的外部资源;借助互联网载体等宣传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情况,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成效。
校长对教学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调度安排,同时对教师应当加强教学理念、教学政策以及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培训,加强课程资源共享和对学科间体系建设探索,从而切实提高教学资源的共享水平;还应当围绕备课、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作业设计、辅导模式及评价过程等进行不断的优化调整,发挥教师的力量等对团队建设情况进行评价,从而更好地引导教师平衡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关系,全面提升校园课程资源体系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新时期需要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全面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和素质拓展,也要加强校园课程资源的制度体系建设和特色性课堂模式的创建,还应注重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借助信息平台等优化校园环境,完善教学资源配套设施,从而为师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好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