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冰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劳动就业管理处
在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全面冲击的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加,中美之间贸易问题日益加剧,大学生就业形势和以往相比较来看更加严峻。基于重大疫情中,社会以及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问题是毕业生就业创业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及推动社会经济水平提升会议中明确提出,必须紧抓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合理规划毕业和招聘等,使其能够顺利毕业,达到就业目的。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想保障民生,关键在于就业。在最近几年中,我国高等教学模式有了一系列转变,从以往精英化逐渐朝着大众化方面改变,伴随着时间的延伸,每一年都存在着高校毕业生人数规模增加的现象。通过整合相关数据表明,我国今年高校毕业生又突破了新的局面,几乎达到了九百万人,和去年相比较来看,远远超出了五十万左右,增长速度极快,是近些年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
受社会需求疲软以及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和稳定性降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毕业生每年人数呈现出了增高趋势,然而就业率却处于降低状态。
在今年,因为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因此导致我国消费速度逐渐变换,经济下行压力与日俱增,此种现象加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提升了学生就业创业的难度。结合相关统计表明,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景气,完全处于我国就业市场平均线之下。
对于今年的高校毕业生来讲,因为受到了新冠肺炎的影响,因此没有制定毕业就业的规划,想着明年经济水平提升以后再进行就业创业,比如考取公务员或者是出国留学等,此种类型的学生不愿意先进行就业再择业,或者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只是想着抱有自身应届生的身份,而且学生家长也想着等疫情彻底过去之后再让其就业。
伴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发生,企业还面临着用工荒的现象,从一方面进行分析,大学生无法找寻符合自身需求的工作,而另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可以胜任该项岗位的人员。产生此种情况的原因表现为多方面。第一,大学生在校内学习的知识点非常传统,真正到工作的时候派不上用场,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工作要求。第二,毕业生没有正确对自身进行定位,能力低下。第三,受周围环境的约束,毕业生对最终选择的岗位满意度不高,存在着毕业生就业质量较低、稳定性不高等现象。
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各种各样的新兴产业出现,科学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创新和改进,在这一背景下,社会对于大学生的需求逐渐增加,然而大学生方面存在着供给结构滞后现象。结合我国去年颁布的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文件来看,所谓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其实是人才供给结构性矛盾极大,在就业市场中,普遍存在着文科毕业生找工作难而理工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现。通过了解近些年就业市场发展情况可以看出,高校理工科专业和我国在经济发展规划期间对于人才的需求相一致,甚至在以往传统文科类型用人岗位上进行招聘期间,也存在着过于关注工科学生的现象,这些现象均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求职市场对于理工科学生的重视程度,不过需要明确注意的一方面是,以上现象并不是说明求职市场内没有文科生的一席之位,比如在公务员招聘期间,有的岗位公布要求专门对理工科学生报告进行了限制,在这一方面中,文科毕业生占据着极高的优势。
每年的时候高校都会对学生进行扩招,高等教育发展速度极快,我国学历程度有了明显提升,这一现象将诸多高校毕业生引进了社会中,与此同时,也加剧了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在就业市场自身竞争非常激烈的现状下,我国经济结构有所改变,企业生产结构被逐渐优化,这就促使企业对人才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从低层次演变成了高层次。而且在今年,因为受到了新冠肺炎的严重影响,企业经营期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甚至因为疫情原因,企业还存在着招聘违约情况。所以,今年的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是特别严峻的。
现阶段,就业市场具备需求多样性的特征,毕业生求职取向和相关要求相符合,各项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政府机关和外资企业等都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首要选择,此种选择极为关键。而对于中西部经济非常落后的区域,高校毕业生通常不会考虑,基层单位以及中小型企业对于高校毕业生提出了极高的需求,需求层次也是非常高的。在目前的就业市场运营期间,和供大于求的沿海区域市场、国企政府机关以及大型企业相比较看出,中西部经济较为滞后的区域是满足市场需求量的重点。
当前阶段,需要对大学毕业生进行正确性引导,使其全面了解到目前新型的就业情况,认识自身特征和能力高低,以免发生眼高手低的不良现象。和热门区域、热门企业以及抢手岗位相比较来看,可以适当的将关注点放在中西部经济水平较低的区域或者是基层以及中小型单位、企业中,从根本上拓展以及延伸就业渠道。从实质情况来看,条件较为恶劣的中西部区域以及基层单位未来发展形势更高,前景开阔,面临的发展机遇多。对于大学毕业生在中西部区域以及基层单位就业现象,我国政府部门也颁布了一系列补偿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目的是促使大学毕业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基层就业环节中,从而确保自身价值被全面发挥出来。
在高校开展期间,可以成立相关的就业创业课程,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对毕业生就业提供良好的指导依据。不过因为我国职业教育出现时间不长,和国外实践类型的教育相比较看出,产生的差别非常大,我国教学的重点为理论知识点的掌握,显然,一味地掌握理论知识点而无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摒弃以往单一型的教学方式,大力创新学生思维理念,增强专业能力,提高技能水平,掌握各项实践技巧,做好学生上岗之前的培训工作,制定以满足社会需求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真正意义的培养出可以满足社会要求的综合性人才。
第一,结合大学生创业发展情况以及社会提出的相关要求对院系专业进行合理设置,拓展师生比例,尽可能缩小和社会不相符的专业。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创新和改进,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化技术逐渐出现,大多数高校也开展了有关于新型技术的专业,目的是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第二,对就业创业指导专业人员进行重点培训,落实就业服务体系,使大学生得到良好的就业创业服务,同时还需要为其提供专业性就业指导。
第三,在高校中,还应当成立有关的创业中心,除了增强学生良好的创业理念之外,还需要进行专业性指导,采取举办各项创业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进去,从活动中积累经验,以创业推动就业,实现发展目标。
第四,培养高校创业团队。高校中存在着创业师资队伍缺失现象,而且指导水平较低。基于此,需要优化和改善教师教学理念以及方式,成立专业性的师资团队,结合理论方面的知识点指导学生进行创业。
对于高校来讲,除了合理制定有关的职业生涯教育之外,还必须依照学生专业特征选取与之相符的企业,和该项企业进行长期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规范且完善的校企合作模式产生的作用极高,既可以加深高校对市场需求、现状以及变化程度的掌握程度,快速制定培养目标,增强学生职业技能,和市场要求相一致,同时还有利于加深大学生和企业需求的匹配程度,企业结合基本要求制定完善的培训体系,为毕业生提供一定的实习机会,以此帮助学生增强自身实践水平,全面掌握各项要点,等到毕业以后能够更好的胜任所处工作岗位。
政府部门应当将宏观调控作用体现出来,积极指导大学生参与到就业中,落实完善对政策推动就业。我国在去年颁布了新时期推动就业的完善措施,该项措施内包含了创业指导、开展创业资助工程和拓展大学生创业奖励标准等。大学生是我国发展的中坚力量,本身有着创业梦想,但是因为缺少充足的创业资金,社会实践能力以及经验较弱,所以创业受阻。对此,政府部门需要构建良好的创业环境,落实更多有助于创业的完善政策。
在今年,面对于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压力,我国经济被全面冲击,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等现实问题,在这现状下,大学毕业群体要想顺利进行就业和创新,和社会各项领域帮助有着密切联系,只有加深政府、学校和三方共同合作,以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良好的机遇。除了加大扶持力度之外,还要求毕业生提升自身专业技能、能力,掌握丰富的知识点,这几方面决定了大学毕业生未来就业形势,只有有着较强的实力,才可以在就业创业道路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总而言之,虽然新经济下行背景下经济增长速度变化,不过也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解决了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的各项矛盾,新型产业结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增加,就业难题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