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立燕
(山东金泰山水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71100)
农业节水灌溉包括喷灌、微灌、滴灌、雨水蓄集等技术,近年来,水资源储量频频告急,因此,国家也相继出台了节约与保护水资源的相关政策法规,旨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满足居民的正常用水需求。在这种形势之下,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并收到了较为理想的实际应用效果。
部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当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就一走了之,对水利工程的后续运营不闻不问,尤其在水利工程出现质量缺陷或者部分功能性丧失的情况,并未及时维修,导致节水灌溉工程形同虚设。此外,一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主管单位,在工程运行、使用、维护管理等方面投入的资金少之又少,使得部分节水灌溉工程年久失修,不仅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而且节水灌溉效果也差强人意。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农作物种植户缺乏对节水灌溉技术的深入全面了解,在农业灌溉当中,仍然沿袭老思想、老办法,造成水资源的过度浪费。加之,各级地方农业主管部门仅仅通过一些形式化的口头宣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由于广大农民看不到节水成果,导致技术推广进程严重滞后,甚至有些地区的农民丝毫没有节水意识,浪费水资源现象随处可见[1]。
由于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速度各不相同,财政收入也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效果较好,而对于中西部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由于资金短缺,导致一些始建于上世纪的节水灌溉工程迟迟得不到维修与重建,节水成果微乎其微。部分地区的节水设备老化,节水灌溉技术落后,在技术应用过程中,不求创新,不结合实情,以至于节水效果差强人意,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喷灌技术是农田灌溉当中最为常用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该技术主要利用水泵的压力或者自然落差将有压水通过输水管道送到田间,然后再由喷头喷射至空中,形成细小水滴,而均匀的施洒在农田当中。实践操作数据显示,运用喷灌技术,农田灌溉均匀度能够达到90%以上,水资源利用率最高可达85%以上,对于同一处地块而言,与地面灌溉相比,可以节省30%~50%的用水量。以每亩地需水60~80m3为例,如果利用喷灌技术,每亩地的用水量仅为30~40 m3,此外,由于喷灌技术所需设备均埋置于地表以下,这就大大节省了土地资源,土地耕种面积也因此提高7%—10%以上,农作物增产也将达到10%~20%左右。
滴灌技术是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过滤后经过输水管网和滴灌带或者滴头以水滴的形式缓慢均匀的滴入农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层当中,该技术是农田灌溉当中最为节水的灌溉技术。优点是能够有效防止杂草丛生,不产生地面径流,并且为土壤提供足够的水分与养分,同时,该技术省水省工,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与喷灌技术相比,节水率达到35%—75%。
微灌技术是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水和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精准的输送至作物根部的附近土层当中。微灌技术是由滴灌技术过渡而来,包括渗灌、滴灌、微喷灌以及管涌流管等方式。由于微灌技术灌水流量较小,一次灌溉所需时间较长,而且能够精准掌控用水量,因此,也广泛应用于农田水利工程当中。据调查统计数据表明,运用微灌技术能够节约用水50%—80%,肥料的利用率可以提高15%以上,水资源利用率提高30%以上,而且该技术对改善土壤内环境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
雨水集蓄技术是利用旱井、蓄水池等蓄水项目,将自然降水汇集到一处,当农田需要灌溉时,可以利用输水管道将此前集蓄的雨水输送至田间。这项技术不但能够解决农田灌溉问题,而且也能够满足牲畜饮水需求,节省了大量的淡水资源,雨水集蓄技术适用于季节性缺水以及干旱地区。以干旱地区的坡地农用地为例,每一眼旱井的蓄水量可以达到30~50 m3,而水窑的蓄水量能够达到100~200 m3以上,当干旱少雨季节来到时,可以充分利用集蓄的雨水进行大田作物灌溉。
步行式灌溉主要利用各种农业机械机具作为灌溉动力,与相关的配套灌溉设备结合为一体,采取移动灌溉的方式,该技术是节水农艺与农业机械化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流动方便、适应性强、操作便捷等特点,能够快速缓解农田的灌溉压力,为亟需灌溉的农田及时输送水资源。
随着节水灌溉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改良,一些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逐步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和应用,这些节水灌溉技术在节约农业灌溉用水的同时,也给广大农民带来了真正的实惠,为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