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平 方玉环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 .中央储备粮抚顺直属库有限公司
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离不开资产的支撑,因此在整体的管理工作中针对资产的管理尤为关键,良好的资产管理是各个部门的共同责任。随着直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固定资产的购置、调配、处置越来越频繁,给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长期以来直属企业都不同程度存在固定资产数量大、品类多、分布广而形成的数量与价值的含糊不清,记账前后不一致等不良现象。从困扰直属企业资产管理的难点入手,通过健全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严格监督考核等举措,推行资产从规划购建、使用维护至报废处置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模式,切实保证资产完整性,充分挖掘资产使用潜力,加强规范和固定资产管理,处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避免严重的资金损失,从而帮助企业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分析之前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能够发现在整个辖区范围内的企业自身的管理工作并不理想,表现出各种资产闲置、分配不合理、忽视维护、盘点清查流于形式等现象。针对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进一步分析如下:
针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的综合管理,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分工,但实际情况则是内部管理职责混乱,一旦出现问题互相推诿,导致个别单位对资产信息登记不准确、账外资产长期不入账等现象听之任之,甚至新购置的固定资产,因使用部门觉得不好用,直接弃之一旁造成资产闲置,甚至出现擅自变卖处分资产等违规违纪问题。
有的单位采取打印固定资产明细表由相关科室人员签字的方式,代替实物清查和账卡核对;有的单位由个别科室的个别人员全盘负责固定资产盘点,导致资产盘点效率低且容易出现舞弊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或者专业知识匮乏导致对存在的问题难以发现;并且部分组织内部的人员流动较大,从而导致交接工作不到位,很多关于损毁或丢失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导致资产搁置,无法形成有效的收益。
有的未经上级部门审批擅自处置变卖固定资产,有的大额固定资产处置未进行资产评估,有的资产实物未处置财务先销账导致形成账外资产,有的大额资产处置行为未经“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有的处置收入不入账形成“小金库”,有的资产处置询比价不规范,存在资产流失和利益输送等风险。
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多个部门综合协作,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面对各种问题和困难,因此不能出现任何失误,需要企业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和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以上问题,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的规范化管理。针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措施总结如下:
加大对实物资产的管理检查,严格结合相关记账情况进行核对检查,由管理部门进行统筹协调各部门展开综合管理,要求财务、内审及资产使用等部门共同参与,对直属企业所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逐一清点、按物登记,彻底摸清企业的固定资产“家底”,对存在的账外资产进行补漏登记并纳入账内核算,对实物已损毁、丢失或无维修使用价值的及时进行处置,全面掌握固定资产的占用、质量及分布情况。
逐一核对卡片信息,加强信息记账的真实性,对可能存在疑问的要通过查验采购合同及原始发票、现场比对固定资产实物,进一步核对资产的类别、规格型号及生产厂家等有效信息,避免出现“冒名顶替”、“货不对版”等问题。及时更新修正资产信息,并且在全面清查的基础上,申请对浪潮实物资产管理系统的相关固定资产信息进行补充、修正或删减,确保企业固定资产账实、账卡相符、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
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相关制度条例的约束和规范,因此需要加强针对资产管理中涉及到的制度进行完善,协调划分好各部门之间的职责范围,同时将有关责任具体到个人,保障在出现问题之后有相关责任人进行负责。加强资产办理手续以及相关工作交接等的管理,对企业部门间的固定资产调配、因人员岗位变动形成的资产交接,建立完善固定资产调配单及交接单,由相关使用人员及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并及时更新固定资产卡片和浪潮实物管理系统信息。
规范开展固定资产盘点,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牵头,成立组织机构、指定专门人员,资产使用部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及纪检部门等共同参与,每年至少开展1次固定资产全面清查盘点,逐一核对固定资产实物、卡片及账簿,盘点结果由经办人员、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和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字背书,坚决杜绝纸面盘点、做表盘点等敷衍应付、弄虚作假的行为。加强低值易耗品管理,对购买价格虽低于5 000元但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的“类固定资产”,要规范建立购置审批、入库验收、出库领取、日常使用的管理台账,严格履行各环节签字手续,定期开展资产盘点清查,避免出现管理“真空地带”,防范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严格执行内控制度,规范履行资产处置询比价程序,资产处置的申请、询价及决策做到岗位职责分离,拟处置方式及程序在企业内部进行公示,做到公开透明、客观公正,接受广大干部员工的监督,杜绝由某个部门、某个人全程包办资产处置工作。深刻吸取问题教训,坚决杜绝以往年度检查、审计中提出的未经批准擅自处置资产、实物资产未处置先销账、处置收入不入账形成“小金库”、用资产处置收入抵顶报废费用等问题,切实做到阳光处置、规范报废。
公开透明开展资产报废拍卖,制定《报废资产公开拍卖工作方案》,对辖区已批复处置的所有报废资产委托专业拍卖公司评估并统一公开拍卖,由纪检、审计等部门派员全程监督,举办拍卖会公开拍卖报废资产,将针对资产处理的有关流程进行优化升级,加强整体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和合法性,实现报废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以及回收率的提升。
严抓资产投资论证审批,严格遵循集团公司投资管理办法,坚持严控非主业及非生产性投资,非主业投资比例常年控制为零、非生产性投资控制在年度投资计划5%以内。同时,按照固定资产投资业务流程和内控管理要求,结合申报项目直属单位资金情况、资产现状和运行情况、项目必要性等多方面内容由不同部门进行综合的分析评估相关收益情况,严格的项目论证和审批,从源头杜绝闲置资产的形成,提高资产的高效利用。
所有的资产管理工作都需要严格遵循合法、合理、搞笑的标准,加强企业固定资产采购计划管理,设施设备采购前充分征询使用部门的意见及建议,避免因为一些设备损坏等问题导致资产无法充分利用,实现物尽其用。建立固定资产维护管理规定,完善日常维护、使用记录,动态掌握了解固定资产的配置及使用状况,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能使用的尽量少更新、能调配的尽量不购置,努力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推进企业提质增效落地。定期组织固定资产盘点,每季度资产使用部门组织盘点,每年度企业统一开展盘点,根据盘点发现的问题及时安排资产处置、修理或购置,减少集中报废处置不及时形成新的账外资产。
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内控制度建设及执行评价,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执行落实到位、考核评价到位。进一步强化监督执纪,将重大固定资产的购置、处置纳入企业监督执纪范围,加强日常监督,严格约束相关工作行为。将有关责任具体到责任人,对企业管理中出现的擅自处置固定资产、低价变卖企业资产、在资产处置工作中搞利益输送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以铁的纪律、严的约束保障国有资产安全。
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实施细则和低值易耗品管理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明晰资产管理职能部门、采购部门和使用部门的分工责任,明确资产采购、验收、入库、保管、使用、维护、租借、报废等各环节操作步骤,每月对各单位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考评打分并计入年度绩效考核,结合业务大系统资产实物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施动态管理,加强记账的真实准确型,保障账务信息的有效管理。
出台固定资产处置专项管理制度,对资产处置行为及要求进行规范。强化处置过程监管,加强对固定资产处置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对于一些废弃资产的处理需要经过相关审核之后才能进行处理,加强针对盘亏以及未达到使用年限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作为审核重点严格把关,查明原因、分清责任、重点监管。规范资产报废手续,所有申请报废的固定资产必须详细列明资产的名称及编号、规格型号、入账日期、资产原值、账面净值、报废原因、拟处置方式及预计处置收入等有效信息。
固定资产的管理关系着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每个管理者都十分重视这一管理内容。加强和规范固定资产管理,通过建章立制、强化监督改进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能够弥补企业过去资产管理工作的漏洞和短板,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向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迈进,达到固定资产的高效利用以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