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晓华
(江西省永丰县恩江中学 江西 永丰 331500)
初中语文作为初中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所谓的有效性,是指老师开展教学工作后,学生能够获得某些方面的进步或发展。但是很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并没有重视这些内容,只是片面的强调课程进度,教学目标等硬性指标,这也使得语文课堂出现低效低能的现象。对此本文将从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入手,深度分析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1.1 教学方法单一。现阶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是教学方法单一,教师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单一、枯燥、老化,而且抑制了学生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效果不理想。
1.2 课堂氛围紧张。在当下初中语文课堂下,很多教师生硬的将教学内容塞给学生,强迫要求学生掌握所有的知识。这使得很多学生不能主动思考,不能体会学习语文的快乐。此外紧张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不能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进而影响了教学效率。
1.3 缺乏交流互动。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师生互动不足。师生互动不仅是指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问答形式,更是指师生之间的深度互动。但由于时间所限,课堂上不能针对一点进行深入剖析,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总差一点点”,这也是由于师生缺少深度互动,缺少平等交流所导致的,这就使得教学依旧是单方面的灌输,而不是知识双向的流动。因此,初中语文课堂上抑制了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念,那么就相当于阻止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进而教学水平也无法提高。
2.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当前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对此教师应该注重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发挥教学主体作用与低温,进而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传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沉重,缺少一定的活力,这种学习氛围虽然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的推进与发展,但是并不能让师生实现平等沟通,反而容易出现课堂留好等现象。能帮助教师完成教学内容,但由于学生兴趣低下导致的课堂效率降低使得语文教学更加困难,对此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巧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具以及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授课,进而促进师生互动,实现良好课堂教学环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入情景式教学法,帮助学生将文本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构架语文知识体系,以此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起学习效率。同时,也能让教师了解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及时进行指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深入地研究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发掘教材中的知识点,勇于创新,不能只局限于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扩大教学宽度,丰富教学内容。比如,老师在讲老舍、鲁迅的作品时,可以把他们的一些有趣的故事插入课堂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再顺其自然的转回到教材教学中,学生自然会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2.2 注重课堂导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好的课堂导入可以让学生更加喜爱学习,也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好的进行下去,对此广大及时应该通过多种教育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同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深入研究课文,并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形成一定的了解,使其在最后的呈现环节中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师开展的各种活动,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对多媒体技术展示关于春天的图片,并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通过连续发问,让学生在头脑中描述出春天的美丽画面,然后引出课题梨花:“千树万树梨花开,梨花究竟有什么好,为什么会和春风相挂钩?”进而让学生讨论梨花的特点,并引出课文,并鼓励学生带着对梨花的赞美尽快走进文本,调动其阅读课文的积极性。
2.3 课堂巧妙设疑,活跃学生思维能力。有了思维学生才能对知识真正理解,对文章中的内容、人物、主题才能真正有所把握。在课堂巧妙设计环节,首先要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来进行设疑,有了兴趣,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起来,这就需要我们努力挖掘文本中学生感兴趣的点,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孔乙己》这一课时,题目就是一个兴趣点,因为学生在初读时一定会感觉到这个名字怪怪的,抓住这个名字进行设疑,就能够引导学生弄清这个人物的特点及人物的意义。所以在揭开本课题时,直接问:“学生你们知道孔乙己姓谁名谁吗?”通过这一精妙的疑问,课堂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在阅读课文中会发现学生一边活跃自己的思维,一边与同学们争先讨论,随后纷纷在课本中找出答案,激发了学生对这一课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借用网络梗开展设问,“茴香豆的茴到底有几种写法,每一种是什么?甲骨文中茴什么样子,作为象形文字茴的内涵是什么”。
提问是一门艺术,好的、巧妙的提问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对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一节课如能设计几个巧妙的问题,那么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一文时,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1)移山这事做起来难吗?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说明?(2)愚公得妻子与智叟对愚公移山得态度就是否相同?这两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3)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在对文章内容大致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思考,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感悟愚公精神的可贵以及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与创新思维。
2.4 增加交流互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首先要让学生自己去学,先自己思考,在转入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大家相互碰撞出学习的火花,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基础的学习方法,从“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使学生能够终身受益。如在阅读教学方面,要指导学生自主、快速、多样化地阅读,逐步学会浏览、略读、精读,提高整体把握能力和局部品味能力,初步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
例如:在开展《孔乙己》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作者已经作者所处的环境进行了解,进而深入了解文章创作的背景,进行小组讨论,并提出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并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比如孔乙己为什么注重自己的大褂?大褂在当时有着什么样的意义?为什么要注重“茴”字有几种写法?通过这些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内涵?进而更好的让学生树立孔乙己这个任务形象。此外可以让学生讨论,如果孔乙己是一个土豪,那么他给钱的时候应该是什么动作?如果是一个没有钱的人应该是什么动作?那么课文中排出九文大钱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还可以介绍当时购买能力,让学生了解到一文大钱可以购买多少斤米、面、菜、肉,进而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到孔乙己的经济状况,进而更好的开展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2.5 完善评价体系,构建高效课堂。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依据。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期,有着较强的自尊心,比起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与赞许,用“渴望”来形容的最为合适。因此,教师更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情况,制定完善的评价体系,让学生从自身学习情况,教师态度反馈等方面接受到的信息来提高学习积极性。尤其是来自教师的评价,很大程度上会成为学生衡量自身学习效果的标准,也会左右学生的学习态度。要想制定完善的评价体系,首先要建立学生的个人档案,跟踪学生学习进程,从而为科学的评价提供依据,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以及不足。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独特性和差异性,发现每一个同学身上的闪光点,挖掘每一个学生身上蕴藏着的巨大潜能。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的给予肯定,多说一些“相信你、相信自己、你可以的”等鼓励性的字眼并培养真诚的表情以及拍拍肩膀的小动作,通过一些鼓励的行为让学生能够从内心肯定自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创造力,从而实现高校课堂的构建。
总的来说,在当前我国教育教学高速发展过程中,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应该积极推广与尝试,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创新,进而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要成就高效的课堂,绝非一日之功,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实践总结,根据初中生的实际学情制定教学策略,才能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推动初中语文教育的发展。相信本文通过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注重课堂导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课堂巧妙设疑活跃学生思维能力、增加交流互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完善评价体系构建高效课堂等盎司方法可以全面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