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韩英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第四中心小学 福建 宁德 352100)
人文性与知识性兼具的语文学科的培养目标不止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在知识之外掌握实际运用的能力,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推动学生愿意学习语文、能够学好语文。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优势作用十分明显,教师有必要经过丰富调研与教学实验选取更优化融合方式,将信息技术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推动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稳步提升。
语言文字之美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理解、体会的难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字往往呈现出含蓄蕴藉、委婉曲折的美感,这种特征在古典诗词、文篇中表现得尤其突出,而随着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比重的增加,学生的学习理解难度也在爬升。针对语言文字抽象含蓄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叙述与画面结合的形式进行讲解,先通过语言叙述将原本含蓄简短的语句拓展成为学生能够理解的长句或故事,并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出文字所营造的意境与画面,将抽象的情景韵味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借助信息技术在视觉方面的优势为教学提供便利。这样的融合方式尤其适用于古诗文的教学,有助于辅助学生的理解认识,加深印象。不过教师在讲解、叙述的过程中不必详尽地还原到文字的细枝末节,适当给学生留下回味、想象的空间,为学生语文养的培养创造条件。
例如在教学《题临安邸》一诗时,教师在学生通读全诗后为学生讲解这首诗的字面意思:青山环绕,楼台重叠,西湖边歌舞不休,暖风融融,游乐的人们在拂面春风中如痴如醉。在讲解的同时,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西湖春日美景、歌舞翩翩的画面。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此诗的写作背景:战火连绵、中原沦陷,赵构逃到杭州,却在此奢侈享乐、无心复国。这是,教师向学生展示达官贵人游湖与汴京疮痍满目的对比画面,请学生谈一谈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是否有言外之意,在促进理解、深化认识的同时为学生留下独立思考和感悟的空间。
语音和语义都是语言的构成要素,同样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教师也需要充分重视语音的作用,发挥信息技术在呈现音像方面的优势,为学生创设更佳的学习环境。得益于语文学科自身的人文精神内涵,不同的文篇都蕴含着不同的情感,投射在语音中就表现为不同的停顿、和语调起伏。小学学生的语文课文更是如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语音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通过播放朗诵音频、学生自主朗诵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文字的情感内涵,辅助学生的理解,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素材和途径,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时,教师可以预先准备课堂的朗读音频素材,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倾听,引导学生跟随声音在脑海中想象雨来的故事、勾勒雨来的形象。通过课前预习和聆听,学生基本了解故事内容。教师再鼓励学生模仿音频,以情景剧扮演的形式分角色、分段落地朗读课文,回顾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谈一谈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解决这个问题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细读课文,重点关注文中对还乡河的描写,要求学生用笔画出这些语句,并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其中的情感变化,再结合故事情节思考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这样,经过聆听和反复朗读,学生对故事情节和谋篇布局都有了自己的见解,课堂有效性显著增强。
即使在语文教学中感性元素常常比理性部分作用更加显著,但通顺流畅的教学逻辑仍然有助于学生清晰地了解教学内容、紧跟教师思路,对提高课堂效率作用突出。得益于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运用,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就采用幻灯片课件的形式将教学设计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清课堂脉络,为学生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提供便利。另外,遇到内在逻辑相对复杂的课文时,教师也可以用幻灯片展示代替板书,节省课堂实践的同时以更清晰直观的方式辅助课文讲解,便于学生迅速思考、及时记录,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
小学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不仅需要外在教学氛围的影响,还需要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推动,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通过教学设计增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学生才能自发自觉地接受语文、学习语文,才能保持对语文学科的长久热情。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合是推进教学改革的途径之一,效果直观且显著,但教师不能止步于此,还需要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积极学习先进教学经验、总结高效教学设计,在探索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适宜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