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塔山镇中心小学 李 艳
语言学家吕叔湘说:“教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应该遵循小学生的直观思维这一特征,通过情境教学法为他们呈现材料,以刺激他们的感官,调动他们的生活体验,最终达到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实践证明,创设习作教学情境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而让习作教学有声有色。
心理学研究认为,小学阶段的儿童兴趣仍然停留在感性阶段,他们的兴趣爱好与趣味有关。因此,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始。而要激发小学生就要引导他们在趣味中去捕捉写作素材,进而触发写作的灵感。创设趣味情境的方法很多,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生活中有趣的人与事,让习作的素材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可感,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知道,多媒体技术能够给学生展示出生动的图片、动画、视频、声音等,这样,不仅丰富了习作教学内容,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进而为习作打开思路,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月光曲》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借鉴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月光曲》钢琴曲,让学生真实地感受课文内容。接着,教师可以延伸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贝多芬的事迹,学习如何写人记事。有趣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写人记事的,进而让学生模仿课文开展习作活动。
习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脱离生活的习作一定是空洞的。所以,小学习作教学需要创设生活情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更能够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利于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让学生在习作时有话可说。例如,在命题习作《妈妈的一天》时,就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一位母亲一天中的生活情形。通过这样的情境,引发学生想象自己的妈妈每天都做些什么,然后把自己的感想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教学实践证明,习作教学给学生展示生活情境能帮助学生找到习作素材,进而促使学生回忆生活的点点滴滴,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素材。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是习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能够把每一点都记录下来,并进行思考,习作中就会文思泉涌。所以,教学中应该创设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丰富习作的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习作是作者情感的流露,情感是习作的灵魂。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无论写什么题材,都应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就需要教师在情境创作中创设情感情境,激发学生的情绪,从而在习作的过程中表达真情。首先,要帮助学生在习作中找到情感的抒发点,然后逐步地进入情境。其次,教师要通过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真切地体验才能写出表达真情实感的习作。例如,在教学命题习作《我的爸爸》时,课件播放了刘和刚演唱的《我的老父亲》,让学生在音乐艺术的感染下勾起对爸爸的深情。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与爸爸接触的不是太多,而此时的情感情境却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大屏幕打出字幕:父爱如山,父亲是最伟大的;他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而且抚养我们长大。人是情感动物,亲情总是最能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通过这样的情境展示,再让学生来写父爱的习作就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新课改实施以来,互动教学法走进了小学语文课堂。习作教学的互动情境能有效提高习作教学的质量,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目的。多媒体集视频、图片、文字于一体,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中,我们不妨把所教学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的形式展示在大屏幕上,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发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就同样的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们就会面对同样的问题而发表不同的看法,进而写出类型各异的习作。例如,在写《我最喜欢的小动物》这个命题习作时,就用课件把学生们最喜欢的动物视频播放出来,让学生们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小动物,为什么最喜欢这样的小动物。学生们在交流讨论中阐述了自己喜爱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之,创设情境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情境教学模式遵循了儿童的认知方式,激活了他们的语言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写作能力。我们应该把情境教学法运用到习作教学中去,优化学生的认知方式,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从而达到提高习作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