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能登地区的祭田神仪礼,是当地農民对于丰收的感谢以及对来年五谷丰登的祈求仪式。其进行过程反映出日本特有的神灵观念和文化特征,明确这一仪礼的过程及意义对于理解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及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能登;祭田神;非物质文化遗产
日本能登地区的祭田神“あえのこと”,是在每年12月和次年2月举行的对决定着水稻生长和农业丰歉的田神的祭祀仪礼。其以农家的男主人为执行者,对田神进行一系列郑重且细致的招待,是反映着日本传统稻作生活的典型农耕仪礼。其于1976年被指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2009年申请成功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存和延续对于现代而言依然意义深远。本文拟从祭田神仪礼的由来、仪式及意义三个方面来探讨其价值和意义。
一、祭田神的由来
日本的稻作历史由来已久,稻作文化作为日本文化的基盘,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作为精神文化的稻作祭祀更是反映出人与水稻的密切关联,主要以对掌管稻田的田神为信仰对象,在日本各地都有相关的祭祀仪式。
能登地区处于石川县能登半岛上,地形以低山和丘陵为主,三面临海,水源充足。典型的日本海气候使当地四季分明,适宜发展稻作农业。水稻作为最重要的生产生活来源,其丰歉对于人们的生存和延续至关重要。因而当地人祭祀的核心也与稻作农业息息相关,尤其以决定水稻丰歉的田神祭祀为主。从历史上看,能登地区的水稻种植已有1300多年,自稻作开始便逐渐形成了田神信仰,并定型为“あえのこと”这一祭祀仪礼。此外,从名字上来看,“あえ”为招待,“こと”为祭祀,其整体含义即为对田神的招待祭祀仪礼。它是农家对守护稻田、保佑丰收的田神的感谢仪式,也是祈求来年五谷丰登的预祝仪式。日本民俗大家柳田国男曾评价能登地区的祭田神仪礼为“民间新尝祭”,由此可见其重要地位。
二、祭田神的仪式
能登地区的祭田神,分为迎神和送神两个过程。迎神仪式在冬季进行,表达对田神的感谢。送神仪式则在来年春天举行,表示对新一年稻作丰收的祈愿。一般由每户的男主人作为仪礼的执行者分别进行迎送仪式。
迎神仪式在每年的12月5日进行,由农家的男主人从稻田将神灵迎接回家中。据说田神是一对夫妇神,因守护稻田被稻穗扎伤了眼睛而失明成为盲目神。因而在迎送神的各环节中都要时刻口头提醒。“田神,感谢您今年守护我们的稻田。托您的福,今年也收获颇丰。现在请让我带您回家。”就这样边念念有词边将田神迎回家中。进入家门后,先要引导田神沐浴,在服侍田神的同时要询问“田神,水温合适吗 ”时刻对田神加以关怀。家中提前设好神龛,以备田神休憩。在将田神安置好之后,男主人要跪坐着向田神表示感谢:“田神,欢迎您来我家。今年由于您的照料而收获颇丰,十分感谢您。我已备好晚餐,虽然微不足道,也希望您能尝尝。”祭祀用的神膳一般来自自家稻田收获的新米、带头尾的加级鱼、当地产的蔬菜,以及镜饼、柿子等有好兆头的食物来供奉田神。待田神供奉完毕,由家中成员一起分食神膳。
送神仪式则在次年的2月9日,再次由男主人出面,从家中将田神送回稻田。迎送神期间的两个月,田神在神龛中休憩,与农家一起度过新年。送神前,同样要进行服侍沐浴和供奉神膳的仪式。待再次招待完毕,男主人引导田神返回稻田。他要在田地插上松、竹、梅,撒上稻壳,并用锄头锄上三次,以此模拟耕作的环节。之后,还要对田神进行祈愿。“田神,请您今年也照看我的稻田,保佑丰收。拜托您了。”至此,祭田神仪礼才算结束。田神回到稻田继续守护一年,到12月再次被迎回家中,如此循环往复。
三、祭田神的意义
首先,从祭田神仪礼的时间来看,迎送田神刚好处于水稻收获之后的冬季和播种之前的初春。由于能登地区一年只种植一季水稻,整个仪礼进行期间恰好与农闲期一致。柳田民俗学认为,田神和山神本质为同一神灵,农忙时期以田神的形式守护稻田,而在农闲时变为山神回归山林。这一观念在本质上与能登田神祭祀是一致的,都是依据古代日本农家对于自然变化周期的认识而产生的信仰。因此它是符合自然周期规律的,体现着先民对于自然变化的认识和智慧。
其次,从仪礼的过程来看,祭田神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对现实中看不到的田神表现出仿佛实际接触一样的郑重与尊敬。尤其是迎送神各个阶段中,不时口头请示与提醒田神,比起单纯的行动更显崇敬之心。祭祀使用的食材也多来源于能登当地的田地和大海,以其果祭其源,反映了日本祭祀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供奉膳食结束后全家团坐分食神膳,即通过人神共食的形式来增加人与神灵的亲密感,由此寄托对神恩惠的渴望。
另外,从祭祀的形式来看,祭田神仪礼并非通过口述来传承,而是通过代代的行为继承延续至今。它并非是集体举行的祭神仪式,而是各家各户单独进行,存在不同的细节。因而对于其传承而言,比起格式化的祭祀仪礼本身,更被注重的是继承者的意志。作为在长期的稻作生产中所形成的具有传承性和精神性文化范式的仪礼,需要一代代的言传身教来理解其核心内涵,保证其文化底蕴的传承。
最后,从祭祀的原点来看,能登地区的祭田神仪礼是通过对神灵的祭祀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感谢与祈愿。在过去,农业生产基本依赖于自然环境。人们对于自然灾害很多时候是无能为力的,因而只能将各种自然物拟神化,通过精神的信仰即自然崇拜来渴望获得良好的生存与生活条件。因此,祭祀仪礼的意义就在于享受大自然给予的恩惠的同时,始终对其怀有敬畏之心,保持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正与当今社会倡导的环境友好的观念一致,也是这一仪礼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对今后的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红.日本稻作祭祀文化内涵及其遗产保护经验[J].中国农史,2018(03).
作者简介:王蕾(1995-),女,河南郑州人,研究方向:日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