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97年,西奥多·赫兹尔创立了犹太复国主义组织,该组织是犹太民族主义和犹太民族国家成立的基础。从成立之初,俄国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就成为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核心力量,它参与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的历史发展进程。鉴于俄国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与俄国革命运动中的突出地位,考查俄国犹太人尤其是俄国犹太知识分子对这场运动的态度是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俄国犹太人;犹太复国主义;知识分子
一、各阶层俄国犹太人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态度
俄国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发展过程中通常比较吸引俄国犹太中产阶级,这些中产阶级犹太人大多来自俄国的南部,是第一代或第二代犹太移民。他们并没有像俄国境内的立陶宛或波兰犹太人那样有着根深蒂固的犹太传统,但他们也保留着一定程度的犹太思想和生活方式。因此对犹太复国主义这种新趋勢他们是持开放和欢迎的态度的。
早期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并未对犹太年轻人和学生起到什么大的吸引力。他们认为它与宗教和对锡安的传统向往联系太紧密。直到1900年俄国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决定采取双重政策——既追求犹太复国主义者重返以色列的最初目标,又要进行一场致力于改善俄国犹太人生存状况的民族运动。这种转变后来被称为Gegenwartsarbeit(“当前活动”)。自此一段时间它在青年和学生中产生了某种潮流。
俄国犹太工人阶级在运动初期是比较倾向于躲避这场运动。直到后来他们中的一小部分才渐渐被被这场运动所吸引并参与到运动中去。
随着俄国犹太工人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态度的转变,由俄国犹太手工业者组织起来的政治组织——崩得开始发起了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攻击。
1897年崩得与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同时诞生。但二者却成为了一个国家内同一民族的潜在竞争对手。为了赢得犹太人的支持,崩得加大了他们与犹太复国主义者之间的意识形态和阶级差异的宣传。从1900年开始,犹太复国主义在俄国犹太人的圈子里日渐流行,第一个无产阶级犹太复国主义社会主义联盟成立。于是崩得分子开始强调二者之间的阶级区别,在他们的宣传里犹太复国主义被视为代表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来反对代表犹太无产阶级——崩得的组织。由此,崩得通过强调阶级壁垒,把一部分犹太人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转移到了崩得。
二、俄国知识分子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批评
大部分俄国犹太知识分子宁愿融入普通社会,甚至反抗崩得,也不愿加入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去。他们将犹太复国主义者视为“无耻的冒险家”,并将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意识形态视为“病态想象的果实”。他们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提出的各种观点也纷纷进行了驳斥。
俄国犹太知识分子在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批评中说道:“犹太民族这一概念只不过是一种病态的想象的结果,这是由统治俄国数以百万计犹太人口生活的不平等的司法所引起的想象。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根本不是一场要争取彻底解放的运动斗争,而是想方设法使犹太人与俄国的社会环境分离并逐渐疏远。犹太复国主义根本就是在一个已经接受了欧洲文化并已经接近欧洲人民的民族中重新建立起了自我孤立的墙壁。犹太复国主义是一个虚假的魔咒,它能吸引900万人到一个难以支撑一百万人口的国家去,难道不是一个愚蠢而虚假的幻想吗 ”
俄国犹太历史学家P. N. Milyukov提出的观点要比上述观点温和一些。他不仅没有直接谴责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甚至还表示希望看到它“克服为它准备的障碍和冲突”。但是,与其他知识分子一样,他也认为该运动不是“解决犹太人问题的正确或完整解决方案”。
俄国社会民主党和社会革命者中的犹太知识分子也出来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他们宣称:“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命运是注定的。
三、总结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从一开始主要吸引的就是俄国的犹太中产阶级,特别是那些早就脱离了束缚他们父辈的传统行为模式的俄国犹太人。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试图吸引其他社会群体,特别是俄国的犹太知识分子,但是这一努力被证明是徒劳的。参加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俄国犹太知识分子少之又少。
与几乎所有其他社会文化问题上的意见分歧相反,俄国犹太知识分子几乎一致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究其原因,或许在于俄国犹太知识分子思想中的理性主义,该理性主义决定了知识分子们在二十世纪初期的观点与理论。与之相反,他们认为犹太复国主义所提出的许多想法从理性主义来看仍然是乌托邦式的,是将对犹太复国的渴望和犹太宗教末世论的思想联系在一起了。而这些思想是在知识分子的理性的、理智的世界之外的,故自出现就遭受了俄国大部分犹太人尤其是犹太知识分子的反对。
参考文献:
[1] Anita Shapira.Labour Zionism and the October Revolution[M].London: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istory,1989.
[2] Walid Sharif.Soviet Marxism and Zionism[M].California:Journal of Palestine Studies, 1977.
作者简介:邢佳轩(1995—),女,河北廊坊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近现代史。